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梁思成与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中心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梁思成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根底,又系统接受过西式教育训练。1925年因接触宋代建筑技术著作《营造法式》,促使他逐步转向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教学,此后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本文着重考察梁思成对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及相关的研究,说明其意义和产生的影响。

  1 梁思成研究古代建筑的缘起

  梁思成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和政治改革家梁启超的长子。1912年随父母回到中国。1915年入清华学校学习。由于在日本生活过并受父亲的影响,使梁思成比一般同龄少年更多地接触“近代文明”。在清华学习期间,梁思成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他除学业优秀外,兴趣十分广泛,爱好体育,曾在校运动会上获跳高第一名;擅长攀索和单双杠,还是足球队的主力。这些活动对梁思成日后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古建筑调查,攀登殿堂梁柱、古塔佛刹,都极有帮助。1923年梁思成从清华学校毕业,他在国语、英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1924年6月梁思成与女友林徽因前往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学习。三年后,梁思成以优异成绩获建筑学硕士学位,林徽因也以优异成绩获宾大艺术学院学士学位。
  梁思成之父梁启超对子女教育甚为关心,1917年他脱离政界后,便以较多的时间从事教育,他利用学校假期为子女们讲授国学。有时因公在外,便用写信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可以说,梁启超的教导,对梁思成一生的治学道路有深刻的影响。
  1925年梁思成在宾大学习时,收到父亲寄给他和林徽因一本重新出版的宋代李诫(?—1110年,字明仲)的《营造法式》。梁启超在扉页上写到:
  “李明仲诚卒于宋大观四年即西历1110年。仲博闻强记,精通小学,善书画。所著续山海经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三卷,六博经三卷,大篆说文十卷,今皆佚。独此营造法式三十六卷岿然尚存,其书义例至精,图样之完美,在古籍中更□□,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己朱桂辛校印莆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宝之。民国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任公记”
  《营造法式》,是北宋官订的建筑设计、施工的专书,它是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著,是研究宋代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然而,当时梁思成在一阵惊喜之后,随之带来了莫大的失望和苦恼。因为这部漂亮精美的著作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得懂。正是这件事,使梁思成产生了强烈研究这一著作,并更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愿望。当时,中国建筑技术和它发展的过程,都还是学术界所未注意的。
  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回国,年仅27岁的梁思成,担起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的重任,创办了中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在东北大学期间,梁思成没有忘记自己要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宏愿,他把所有的假期和不多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揣摩《营造法式》,再就是实地测绘沈阳的清代北陵。
  1928年,在北洋政府中居要职的耆老朱启钤(1872—1962),因发现宋《营造法式》的抄本并两次刊行,产生了研究与整理中国传统建筑的浓厚兴趣。朱启钤于1929年在北平发起成立中国营造学社,除了不断向各界宣传呼吁并努力筹募研究经费外,他还积极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与中外有关学者参加。梁思成、林徽因、陈植、刘敦桢等数位学习过西方建筑学且有国学根底的学者,都被朱老力邀而先后加入这个学社。中国营造学社一时成为有财力、有学者和社会名流支撑的、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国内重要学术团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