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他们在思考”水墨群展 笔墨的实验与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徐婉娟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他们在思考——季酉辰、杨春华、胡石作品展”  

  

“他们在思考——季酉辰、杨春华、胡石作品展”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7月12日,由北京品逸文化主办的“他们在思考——季酉辰、杨春华、胡石作品展”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品逸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季酉辰、杨春华、胡石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近百幅。

  季酉辰,号北鱼,1945年生 河北宁晋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5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客座教授,曾任河北美术出版社编审,河北美术家协会当代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

季酉辰《猫石》38×49cm 2015年

季酉辰《树石》49×38cm 2015年

  展出的季酉辰作品均为今年新作,在展览布置上,季酉辰相同题材和构图的作品被一字排开挂置墙上,将自己在作画过程的实践过程公之于众,他在接受雅昌艺术网的采访时表示:“就是想要听听大家的看法,哪张好,哪张不好。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形式。但是中国的艺术家能运用形式而不被形式所运用,运用形式又不在形式里。

  西方艺术不停地变换形式,是因为它太关注于形式,所以会很快地厌烦某种形式。然而形式的变换,不可能解决对形式的厌烦。执着于形的人,必然为形所累。要解决它,需要改变对艺术的关注点,需要更加关注艺术的本性。只有不依附于形式才不必执着于改变形式。绘画中表现形式是一个躯壳,所谓品位高低、观念新旧,主要是看在这具躯壳里包裹着什么东西。怎么画和画什么,重要的是怎样画,并非画个大褂就是传统,画个西服就是现代。”

  杨春华,1953年出生于南京,祖籍浙江温州。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班,1989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曾任系主任,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

杨春华《山水》68×136cm 2003年

杨春华《山水》68×136cm 2005年

  在技巧方面,杨春华的用笔比较随意,用墨几乎是在不经意中完成,设色丰富却不花哨,能看出其版画创作中套色的迹象。李小山曾评价:“杨春华的手跑在思考之前,是指她在画画时全凭直接的新鲜的感觉,而理性是不怎么起作用的。其实,这是一种类型,有的画家主要靠经营和理智的安排,有的画家却依赖于知觉和天性,两者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后者,因为灵动一些,所以也鲜活一些。杨春华的画常给我这种感觉,有时候在她那里看画,往往令我惊讶,作品中透露出逼人的气象,无论是整体的布局,还是用笔、用墨和设色,都具有让人感叹的东西——显然,这是一个画家得以成功并继续成功的天然的优势。”

  胡石,1957年生。1980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供职于临沂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新文人画代表人物之一。此次展出了他的一系列近期作品,《草虫》系列尤为抢眼。

胡石《草虫》19×38cm 2015年

胡石《草虫》19×38cm 2015年

  胡石在绘画题材上擅写花木、禽鸟、游鱼,偶尔隙作美人。其花鸟创作重在陶写性灵,抒发一己之个性感怀,乃心性之外化,追求一种空灵淡野清雅淳美的审美趣味,故造就了自己充绒和美,简约澄明的风格形态。胡石从他最崇拜的法常、徐渭、八大山人三位古人中汲取营养最多。胡石的草虫,也是循着上述理路而来,只不过因其笔法的金石味而更具古意。这种效果犹如昆虫的化石,在凝固的瞬间保留了大自然中一个微小的生命活泼生机。

  策展人胡伊姣谈到:为什么命名“他们在思考”?“首先,在我看来艺术之路永无止境。此次展览,季酉辰老师的一式三样,杨春华老师的山水作品,胡石老师的新突破,这些作品让大家看到老师们的另一面。他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艺术道路上前进,无关岁月,无关年龄。其次,我想让大家通过这个展览的主题,关注艺术家的每个时期。因为艺术家一直在思考,艺术一直在路上。每个时期作品风格不同,时间不能重来,错过便不可复制。希望观展者通过展览主题去解读作品。观展过后可在脑中留下些什么,他们在思考,我在思考,大家也有所思考。 ”

  据悉,展览截至7月30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