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接龙吹打闹渝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国家首个“文化遗产日”的当天,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民间吹打演奏团数十人,身着黄、红、蓝、白、绿颜色的传统吹打服,敲着锣鼓,吹着唢呐,来到重庆市人民广场,他们的表演顿时吸引了数千名市民的眼球。重庆市巴南区的“接龙吹打”已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接龙吹打”,是接龙镇这个山乡农村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音乐。近几年来,接龙镇在全镇开展了对“民间吹打乐”的普查,进行了深入的发掘,掌握了蕴藏在民间的原生态传统音乐,在此同时,组织专门力量撰写出版了80多万字的《接龙吹打乐》和30万字的《乡乐新韵》等专著,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受到文化部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好评。区、镇文化部门还在每个村组建起3-5个吹打班,每个吹打班由5人组成,每人各自操作唢呐、大锣、二鼓、镲、钹等5种乐器。全镇已组织起两百多个吹打班,乐手有千人之众,他们中年龄最长者已有八十多岁,最小的只有十二三岁,分布在全镇的37个村。镇里还专门建立了有百人组成的“接龙农民吹打艺术团”和有40名妇女参加的“接龙女子吹打乐团”,乐手中既有夫妇、兄弟都是乐手的,还有四代人都会吹打乐的家庭。圹边村88岁的张升平还能吹一口流畅的曲调,黄桷村42岁的唐佑伦一人能独自吹两支唢呐,吹出的曲调十分悦耳。
  这个镇吹打乐队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除以唢呐、锣、鼓为主外,另有碰铃、笛、琴、号等,还有二胡、提琴等弦乐器。乐手们使用的乐器均为自己购置或制作。在乐器中有一支十分罕见珍贵的唢呐,形似大的花瓶宝塔状,其喇叭口的直径就有1.1米,是已故民间吹打乐艺术家王文君亲手制作的。
  他们吹打的曲牌,多数是传统的,也有现代的。在传统的曲牌中,有昆曲、青山调、诵祝调、五步河调和教门吹打、戏曲吹打及清打等,共分为八大调门和八大流派,其曲牌、曲目十分复杂,由此可见这个山乡的民间吹打的艺术水平之高。
  现在,该镇的民间音乐文化呈现出“三多”的特点,即懂民间音乐的人多;能演奏的乐手多;能制作民间乐器的人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重庆市的“爱乐之乡”。
    作者:李汉成





 
关键词: 接龙 打闹 百艺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