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楚国黔中郡郡治在溆浦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溆浦县志》说: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引唐人《常林义陵记》说:“项羽弑义帝,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祖闻而义之,故名义陵”⑴。这个招屈亭遗址就在溆浦县城南三公里处的茅坪村,《湖南省志》载清人舒弘训《惹云堂诗草》有《招屈亭怀古》:“鄜山南峙水西流,岸芷汀兰处处幽。芳草一亭怜过客,王孙千里系孤舟。远游不尽怀沙意,忠愤难深宗国忧。自去汩罗千古恨,年年烟雾为君愁”⑵。但这个“冬无积雪,夏无蚊蝇”的招屈亭离西汉时期刘邦设在溆浦的武陵郡郡治义陵城要相去一千米,而且还隔着茅坪坳,两不相望,这是为什么呢? 
    近读禹经安先生《溆浦拾轶》,在《溆浦古代县城遗址变更考》一文中见到“在茅坪院子中心地带,有一条南接万水村而来的长长池塘(经认定为护城河遗址),它贯穿茅坪向北直连梁家坡的毛家。在村后(即西面)的茅坪坳山坡上,发现的密集的春秋战国至西汉各期的墓葬(《湖南考古辑刊》第二辑熊传新、向开旺的“溆浦马田坪战国西汉墓发掘报告”)⑶”这么一段话。就找到了溆浦古人在这里建招屈亭纪念屈原的原因了。既然这里有护城河,那就应该有一座城,这座城又是哪座城呢?
    读读史料,察看一下招屈亭遗址,这遗址正在这段护城河的西边一百多米处。由此可以看出,屈原当时来溆浦时,就应该是住在这座城里,于是溆浦人就在这附近建亭以纪念他。那么,这座城就只能是楚国的黔中郡郡治了。也就是说,楚国当时的黔中郡郡治就设在这里—溆浦城南的茅坪村。

    一、楚国黔中郡的沿革、管辖范围

    黔中郡是战国中叶楚威王(前339~前329年)时设立的。《战国策•楚策》记载苏秦说楚威王曰:“楚地西有黔中、巫郡……地方五千里”⑷。可见此时已设该郡。又《元和郡县志》卷三十《辰州•辰溪县》载:“五城山,在县东南三百六十里。《武陵记》云:‘楚威王使将军庄蹻定黔中,因山造此城’”⑸。使庄蹻“定黔中”,可见是楚威王时设立。
    楚国黔中郡故治,据古籍记载就在溆浦县。《水经注•沅水》云:“沅水又东与序溪合,水出义陵郡义陵县鄜梁山,西北流迳义陵县,王莽之建平县也,治序溪。所治序溪,最为沃壤,良田数百顷,特宜稻,修作无废。又西北入于沅”⑹。又云“县治武陵郡下,本楚之黔中郡矣……高祖二年,割黔中故治为武陵郡”⑺。后世史志,包括今《湖南省志•地理志》等多从此说。鄜梁山,《溆浦县志》记载:古鄜山,曾名鄜梁山,县南黄茅园乡境内,雪峰山系北支,海拔1451米。“序”与“溆”同音通。“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领)县十三:索(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地,故城今常德市东北六十华里)、孱陵(今湖北公安县与湖南南县、华容、岳阳、安乡、澧县等县地)、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地)、沅陵(今沅陵、沪溪、吉首、麻阳等县地)、镡成(今洪江市和黔阳、靖县、绥宁、会同、通道、怀化等县地,错人今贵州省境)、无阳(今芷江、新晃、怀化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迁陵(今保靖县地,错入今四川省境)、辰阳(今辰溪、麻阳、花垣、凤凰等县地)、酉阳(今永顺、龙山、古丈等县地,错入今四川省境)、义陵(今溆浦县地)、佷山(今湖北长阳县地)、零阳(今澧县、慈利、石门、临澧等县地)、充(今大庸、桑植县地)”⑻。武陵郡又称“义陵郡”。其来历据晋人常林《义陵记》云:“项羽弑义帝于郴,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帝闻而义之,故曰义陵。”郡治义陵县。建置时间,据《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下原注:“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⑼”溆浦盆地是整个五溪流域最大的一个冲积盆地,“最为沃壤,良田数百顷,特宜稻,修作无废”。这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富饶繁华的地方。由此可以证明,楚国的黔中郡就在溆浦,其管辖范围大致包括现洞庭湖周边地区、重庆的巴中、湘西、怀化、贵东等地。

     二、 屈原流放溆浦的事实、原因和目的也证明溆浦就是当时楚黔中郡郡治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在其重要诗作《涉江》中说:“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⑽。可见溆浦这个地名,并不是因为屈原的到来而有的,而是早就有了。
    屈原于公元前296年,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一路乘船,直达溆浦这个“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的地方。他在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之后,“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流放,为什么要选择溆浦这个地方呢?
    首先,这是楚顷襄王的一个要求。“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屈原离开楚都是因为“世混浊”。要走了,到哪去?“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就是南夷不知道,他明天也要渡过长江、湘江,带着一些仆役和贴身侍女从行,乘着大船,“齐吴榜以击汰”,“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直入溆浦。从屈原在他的《涉江》里的这些描述,是可以肯定屈原的流放路线,楚顷襄王是有规定的。同时,他来溆浦也是有任务的。要不他就不会这么直接地来溆浦了。
    其次,为了解开黔中郡的重要、神奇之谜,组织和发动黔中人民抗秦也是屈原和顷襄王共同的目的。《史记.秦本记》记载“孝公元年(前361年),河山以东彊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⑾。由此可以知道,楚国当时就是以汉中、巴、黔中而列并战国七雄的。可见黔中郡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史记.楚本记》记载“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彊要我以地!’不复许秦”⑿。“秦因留之。 怀王遂发病。顷襄王三年(前296年),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⒀。秦王欲夺,是因为黔中郡重要;楚王以生命捍卫,当然就更知道它的重要了。
    事实证明,屈原到溆浦以后直到后来在汩罗江以身殉国,在黔中郡做的工作对后来秦楚黔中郡之争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影响的。《史记.秦本记》记载“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⒁ 。《史记.白起列传》记载“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⒂。 《史记.秦本记》又记载“三十年(前277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三十一年(前276年),白起伐魏,取两城。楚人反我江南”⒃。《史记.楚本记》记载“二十二年(前277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⒄。就在这短短五年时间里,秦、楚争夺这个黔中郡达四次之多,这除了说明这块地方的重要之外,还应该说明了这块地方的富饶和人民的英勇。屈原在这里“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⒅、“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⒆,为了他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无怨无悔地做着他应该做的事。也就是宣传爱国思想,组织和教育黔中人民护楚抗秦。
    屈原流放溆浦,并且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写下了《涉江》等诗作。实际上也就正好佐证了溆浦就是楚国的黔中郡郡治所在地。

    三、汉高祖刘邦对溆浦设县置郡也足以证明当时溆浦就是楚国的黔中郡郡治

    《后汉书•郡国志四》记载“武陵郡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更名”⒇。 全祖望对此早有考证云“故楚置。昭襄王三十年因之。汉之武陵”。《水经•沅水注》记述西汉武陵郡建置缘起云“汉高祖二年,割黔中故治为武陵郡”(21)。《续汉书•郡国志》别载武陵郡乃是由黔中更名,事在高祖五年。《溆浦县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于溆浦地置义陵县,属武陵郡,郡治设义陵。王莽改武陵为建平郡、义陵县为建平县”。大量史实记载说明,武陵郡就是在楚黔中郡的基础上设置的。正是因为《史记•楚世家》说的“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黔中故城在今辰州沅陵县西”(22)。汉高祖才正要将它恢复到原来的楚现状,“改为武陵”。《史记.项羽本记》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23),楚人刘邦自然就要恢复楚制了。

    作者:张昌竹


    注:
    ⑴⑵⑺《溆浦县志》,1993年版。
    ⑶《溆浦拾轶》,禹经安著。
    ⑷《战国策•楚策》。
    ⑸《元和郡县志》卷三十《辰州•辰溪县》。
    ⑹、(21)《水经注•沅水》。
    ⑻《汉书•地理志》。
    ⑼《后汉书•郡国志》。
    ⑽、⒅、⒆屈原《涉江》。
    ⑾、⒁、⒃《史记.秦本记》。
    ⑿、⒀、⒄、(22)《史记.楚本记》。
    ⒂《史记.白起列传》。
    ⒇《后汉书•郡国志四》。
    (23)《史记.项羽本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