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歪批西游》:看朱元璋的功过是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接受语文老师的启蒙教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全是在明清时代得到出版发行。但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写小说的,都不能称呼为“作家”,充其量也就是类似郭德纲一样的文艺工作者,供人茶余饭后权作谈资而已。中国传统文学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对于小说,封建御用文人出于维护阶级统治的目的,污蔑她是“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乃引车卖浆之徒之所操”,即上不得台面的下里巴人。
但小说的生命力是顽强的,获得上至名士鸿儒下至贩夫走卒的广泛喜爱,由此而来派生出戏剧、评书、评话、快板、评弹等一系列的文艺衍生物,为她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说虽然获得了轰动效应,但作者却未必高兴,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得不到统治阶级的承认,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就把一肚子的牢骚寄托在自己的如椽大笔上----借古讽今。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水浒传》是最愤青的,曾令朱元璋龙颜大怒,所以数度被查封追缴,她的作者是否确定是施耐庵,至今还是学术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西游记》也有影射成份,但篇幅不多,而且假托神怪小说,比较容易蒙混过关;《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前者基本接近史实,统治阶级无从下手,后者涉及言情小说,而且文字相当阳春白雪,因此这两本书幸运地躲过一劫。
在《西游记》中,有三个小故事,分别影射了明代两个皇帝、一个权奸。这三个小故事按照出场次序分别是:比丘国、灭法国和玉华县,而暗喻的三人分别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明太祖朱元璋、青词“宰相”严嵩。
这三个故事里,由于灭法国的线索最明显,我首先开篇说明;而比丘国和玉华县分别比喻了嘉靖和他的弄臣严嵩,下回我们结合起来一起评述。
放牛娃朱元璋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草根开国皇帝,他当过和尚,讨过饭,当过造反小头目。当他顺利扫清暴元和其他竞争者以后,富贵显达了,变得非常不愿意面对过去,这正是列代封建帝王可以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阴暗一面。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徐达发背痈吃蒸鹅而死;常遇春病故早亡,躲过一劫;刘伯温据说被胡惟庸授令毒死;但胡惟庸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后十年,还给他安插了一个“通倭谋反”的十恶不赦罪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胡的死,造成了终明朝一代没有宰相一职,从此自秦汉以来建立的宰相制度,在此宣告寿终正寝,明朝以后的清朝,只有口称“奴才”的所谓“大学士”而没有铁骨铮铮为民请命的魏征、文天祥等宰相,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胡惟庸死了没多久,又爆发了“蓝玉案”,胡案是对文官下手,蓝案可是对武将动刀。作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战功显赫的凉国公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起来,恰好此时朱元璋年仅三十八岁的太子朱标病故身亡,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年幼的皇孙朱允炆被能臣宿将欺负,上演北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翻版,朱元璋不得不对大将军蓝玉下手,为自己的孙子扫清障碍。蓝玉“谋反”案涉及人数也不少,一万五千人。胡蓝二案一出,整个开国元勋体系,竟然十去其九,以至于后来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夺自己侄子的江山,建文帝朱允炆纵观文武百官,竟无可用之帅去率兵抵挡,兵败后不知所踪,至今其下落仍是个谜。朱元璋原本想巩固孙子的江山,不料却间接将接班人建文帝送上不归路,想必起朱洪武于地下,也当哀叹自己苦心经营却适得其反,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罢?
朱元璋由于其极度自卑的心理,对于“僧”、“贼”、“光”、“秃”等挖苦他过去历史疮疤的字眼,变得相当敏感,因此明初的文字狱绝不比清康乾年间逊色:这场始于洪武十七年,终于洪武二十九年的长达13年的黑暗岁月,受害者不下数十万,明朝初期优秀的知识分子,因“文字狱”一案,几乎为之一空!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到后来,越来越变本加厉,只要是上述字的同音字,都认为是通假字,居心叵测罪不容诛。于是说“为世作则(贼)”的杭州人徐一夔教授挂了;说“圣德作则(贼)”的马屁大王孟清也挂了;说“睿性生(僧)知”的常州教育局局长蒋镇挂了;说“作则(贼)垂宪”的浙江教育厅主任林元亮也挂了。更离奇的是,说“体乾法坤”是暗示“发髡”,秃子就是和尚,杀!说“拜望青门”就是站在和尚庙门口发呆,杀!“遥瞻帝扉(非)”不是恭敬地瞻仰皇宫大门,而是看热闹,八卦皇帝的是非,杀!“天下有道”就是“天下有盗”,杀!……如果冯小刚生活在那个时代,“天下无贼”是一句善祷祝福的话还是故意揭露皇帝阴私?估计很难猜测这个喜怒无常的皇帝的心理。
同样在小说中,我们看到,灭法国的经历,就是暗示了朱元璋的残暴和无知。吴承恩大笔轻挥,能够直言不讳地借观音之口说:“那国王前生那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无端造罪……要杀一万个和尚……如今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只缺四个就功德圆满。”
观音这么说,自然是吴承恩在影射和挖苦朱元璋的杀人无数以及大兴文字狱,吴承恩生活在明嘉靖万历年间,清楚地知道大明开国皇帝的一切功过,他痛恨朱元璋为了一己私欲滥杀无辜,但一来事情已经发生,二来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他也不敢公开叫板,为死去的士子申冤。第三,在他内心,他还是承认朱元璋的平定乱世功绩,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看待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灭法国的故事相当短,而且多数情节是孙悟空四人和赵寡妇客栈的老板娘打情骂俏,说一些无聊市侩的话题,真正和国王的对话交锋,也只不过是不到区区一千字。而故事的解决办法,也无非是孙悟空剃光了灭法国所有大小官员的头,国王认罪服输而已----他也只能如此,不能再有大的动作。
吴承恩是个很聪明的人,他虽然挖苦了朱元璋,但不敢过于刻薄和露骨,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和扩大书籍的销售量,他给自己留了一手。在小说中这一节,我们可以处处看见他维护明朝统治阶级的语句。且看:
行者道:“虽是国王无道杀僧,却倒是个真命天子,城头上有祥光喜气。”
行者(对国王)道:“你把关文换了,送我们出城,保你皇图永固,福寿长臻。”
由此看来,吴承恩对朱元璋的评价,恐怕是三七开,这个评价,和建国后国内史学家的评论大抵吻合,可见吴承恩的政治嗅觉还是相当敏锐,观察眼光也十分到位。
最有趣的是,当国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倒换关文后,求唐三藏更改国名。这一点,对于封建社会来讲,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般的皇帝能换个年号就不错了,焉能挪动立国之本?唐僧没发言,倒是孙悟空跳过领导抢答了:
行者道:“陛下‘法国’一名甚好,但只‘灭’字不通;自经我过,可改名‘钦法国’,管教你海宴河清千代胜,风调雨顺万方安。”
孙悟空为什么能跳过唐僧回答,这一点大违他的本性,其实,那只是吴承恩的转笔:唐僧是实实在在的人物,他有父母血缘关系,自然不能说无法无天的话语;而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太岁,无父无母,既然可以大闹天宫,同样也可以说出“大逆不道”的建议来。事实上,吴承恩的本意不在于更改国名,而是希望统治阶级改变对百姓的政策,不要压迫民生,改镇压性质的“灭”为招安性质的“钦”。这个建议,唐僧不能说,八戒也不能说,沙僧和龙马也不能说,因为他们都是天宫官僚体系的降职人员,说了也无效,唯一能说出来的,也只有昔日的大造反头子孙悟空。
吴承恩的一厢情愿在嘉靖死后,竟然得到了实现!嘉靖虽然昏庸,但多少还关心国家大事,他的孙子万历皇帝就不一样了,首辅大臣张居正一死,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约束他,于是万历顿时从初期的勤政敬业变成不理世事,能够二十多年如一日不上朝!整天混在一帮女人当中消磨岁月,把“灭”和“钦”全部抛诸脑后!吴承恩的美好愿望“海宴河清”,在万历死了24年后,随着李闯的造反、末代皇帝崇祯的上吊、吴三桂勾结清兵的入关,最终变成一场春梦!
灭法国的故事告诉我们:
1,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一味讳疾忌医回避现实是不可取的,能够袒露心襟,才是响当当的大好男儿。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要分场合看对象,对待革命同志自然不妨,但若是遇见小人,还是不说为妙。
作者:填下乌贼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