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为中华文化做减法(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余秋雨   陈斌 摄




2010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成为时代关键词。随着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多元价值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和丰富。与此同时,各种文化现象鱼龙混杂,让人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
12月22日,在全球华人世界中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做客本报“文化讲坛”,以《为中华文化做减法》为题,给现场观众和网友作了一场精彩演讲,并回答提问。
以下为演讲摘编。
——编 者

我一直在行走。前不久刚去了台湾、香港和澳门。走来走去有个很大的好处,能知道宏观层面上我们的文化犯了什么病。工业需要减排,身体需要减肥,心理需要减压,“减减减”,这个“减”已成为现实中一个重要命题。而过去我们只知道“加加加”。对于当代人来说,大量信息挤压着你,多种文化触碰着你,但文化有臃肿的部位,像脂肪一样,去掉它,生命力才更强悍。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大家还是感觉精神文化滞后?这说明其中有问题,要求我们对文化做点减法。做减法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也就是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重新解读的过程。
用减法清理文化思路
文化问题很复杂,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清理我们的文化思路,为文化做减法,非常必要。
做减法,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我曾这样定义“文化”: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进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集体人格,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是“国民性”。
写散文、诗歌,爱唱歌、跳舞,是文化吗?是,但还没有把制高点拎出来。我们讲的文化,更多侧重于建设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确定精神价值的高度。
做减法,要了解中华文化本性。“刚健有为”、“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都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一些表现。好不好?当然好,但别国的民族也会说,我们的文化也有这个品质,只不过你们是用文言文讲出来罢了。有朋友从远方来你们很高兴,我们难道不高兴吗?
我总结一下,中华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有几个不同特性。
一是,社会模式上的礼仪之道。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理想,礼仪也是文化的载体。礼仪在不识字的人当中,代代相传。
二是,人格模式上的君子之道。在世界很多民族文化中,人格的理想不一样。有的是绅士,有的是骑士,而我们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是君子。2000多年来,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一直是评价人格的重要标准。
三是,行为模式上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等同滑头哲学,而是反对一切极端主义。我们祖先很早就知道,农耕依赖四季,所以冷到极端,春天就来了;热到极端,秋风就起了。无论是《周易》,还是孔子,都告诉我们不要采取极端方式。这是作为我们民族命脉的方法论。
近30年来,我们中华文化有什么进步呢?衡量进步的重要标准,还是指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在我看来,至少有三方面进步。
一是民生文化。过去往往注重阶级斗争或路线斗争,现在则把民生放在非常重要的层面。
二是多元文化。对于不熟悉的艺术作品,不熟悉的文化思维,现在的宽容度远远大于30年前。年纪大的人,看到年轻人的东西也宽容了,对海外民族的东西,我们甚至会带着很大的热情去面对。
三是生命文化。几次抗击大灾,我们建立了一种生命文化。我们现在不断提出“生命第一”,不断强调“抢救、抢救、抢救”,一个陌生人的生命,就可成为全中国关注的对象。这样的现象,历史上没有出现过。
这三种文化,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精神价值。希望能够坚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