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六六:不做作才会感动大家 网络时代健康疏导最好 (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医生有自己的良心系统

  记者:《心术》中描述的医生都宅心仁厚,这可能是你在医院体验的亲身经历。但如果有人质疑你这是以偏概全,你会怎么回应?

  六六:医生是这样一个职业,从远古时期起就劫富济贫。他们会察言观色,既获得自己想要的又平衡自己的良心。他对出得起钱的人,没必要客气。我知道他们会从中拿回扣以补贴不断上涨的CPI,但同时,我相信,在他遇到农村来的不名一文的穷苦人的时候,会想尽办法为他们节省开支,不仅不收红包,搞不好还从人家福利的药里挖点出来救济。

  我以我的私交向公众保证: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医生,骨子里都是善良的正直的负责的优秀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良心系统,但肯定不是你们的标准。

  我曾在手术室里看见医生一针一针缝脑膜。这是一门几近失传的手艺,因为费时又费力,大多数人都用人工脑膜贴上当补丁完事。我问他,你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啊!他答我:“我练手艺。艺不压身。”后来熟了以后,我知病患来自福建山区农村,年收入都负担不起这台手术。一块脑膜要 800多,医生用自己的时间和手艺,替他省了。

  他做这样的好事,没人知。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永远不会知道少付了800块,新闻媒体也不会报道他的善心。如果恰巧不是我站边上,又多话好问,这样的事就湮灭了。这个医生,他惟一的愉悦,是来自良心的平和。我知道他也拿红包,也拿回扣,也推荐最好的药给富豪。但同时,他和他的同事们,每个月都在为付不起医药费逃跑的人们垫资。医疗事故犹如“罗生门”

  记者:据我们所知,的确存在不少因医护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医疗事故。你认为受害者和当事人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六:医疗事故这个词在医生和病患口中,是截然不同的“罗生门”。一旦病人出了问题,患者认为是事故,医生认为是意外。

  在中国,因为大部分病患是自费,他们把看病不仅仅当做是生命的必需,而且是一种大宗消费。你消费了20万,最后换个人财两空,你觉得合理吗?显然接受不了。所以我归结到,如果这样的大宗消费是在全民健康保险里,大家的接受度会宽得多。你知道医生尽力了,你又没有竹篮打水一场空,你会相对而言比较冷静客观地去看待生死。医生是人不是神,他们每个人也都没有把人治死的意愿。医学是经验、主观判断等等综合的科学,再加上人体的复杂性,个案个待,造成了同样的病例,你行得通他行不通。同时医生也的确有判断上的准确率问题。就好像工业生产里有废品率一样,我说起来是理性的轻飘的,但落实到生命上,就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对于明显的疏忽大意,诸如左腿割成右腿等,作为医生和医院,首先就要做到从制度上的零概率,因为这是可避免的。但作为一些未可预知的,找不出原因的伤害,跳出医生和病患的视角,放眼世界,我觉得都跟制度无关,是无解方程。制度再好,都解决不了这类难题。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医患纷争都在这样的案例上,以至于我认识的医生,越老越信命。很多问题,除了宿命论,简直无法解释,它已经超脱在医术医德之外。

  对于这样的案例,我于是想到宗教信仰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我听说,在土耳其这样的国家,没有医患纠纷问题。因为他们信真主安拉。如果一名病患仙去了,他们不会认为这是医生的过失造成的,却相信这是真主安拉把他召唤走了。在欧美国家,一旦你家庭或情感遇到不幸,你第一件事就是去教堂寻求安慰,你的兄弟姐妹们会陪伴你为你祷告,神父牧师会站在你的面前为你告解,你很容易接受生死。

  而在中国,因为没这样的精神寄托和场所,病患会把医生直接当成神职角色。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倾听,安抚和心灵慰藉。 医生显然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于是病患便认为医生冷血,没有人性,玩忽职守,于是造成了过错。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