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让国学精华进入课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今天的孩子有几个能读《山海经》?要问《樱桃小丸子》的话,可能知道的大有人在,但这与前者得到的智慧情感的润泽可以同日而语吗?”“ABC永远代替不了《三字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等纷纷建议,让深厚绵长的国学精华重新滋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国学进课堂势在必行
“窗前明月光,玻璃好上霜。要不赶紧擦,它就容易脏。”每当听到孩子们如此窜改古诗名句时,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总感到心中一阵刺痛:“我们不能培养数典忘祖的一代,建议中小学开设国学课!”
“古典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很有必要让青少年多接触中国的优秀文化,我希望能引导年轻人都来珍惜我们自己的文化。”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冯骥才也发出同样呼吁。
冯世良在他的提案中指出,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在现实生活中,侃侃而谈的青少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的大有人在,说着流利外语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者屡见不鲜。“面对中华传统的经典文化,国人并不缺乏文化自觉性,也不是对国学的认知度差,而是因没有机会接触与学习,没有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最终造成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认同不够,甚至出现排斥国学的极端行为。”冯世良惋惜地说。
“国学进课堂已经势在必行!”冯世良建议: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试点的形式,编制统一的国学教材,使“国学”教育课本系统化、通俗化、基础化,力求用“国学”吸引学生,用“国学”感动学生,先让一部分中小学校开展国学课,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全面推广国学课程。
“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是因为有中国传统文化,办好国学院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是本次两会上的热点人物。人大国学院去年开办以来,颇受争议,赞成者认为是为民族办了件大好事,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倒退。面对非议,国学院的积极倡导者纪宝成在本次会议期间公开表示,人大国学院要坚决办下去。
纪宝成还透露一个很吸引人的消息: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将首次面向社会招收25名学生,对国学有特殊兴趣和才华的考生,国学院还可能实行破格录取。
“仁义”仍有生命力
“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制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首席专家李汉秋在两会上发言,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学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亦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的熏陶感化,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首先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也就是有社会良知和实践勇气的知识分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现阶段我国道德价值观混乱,因为我们过去对传统文化道德采取了摒弃的态度,市场经济和欧美强势文化的不断冲击,使人们过分追求利益,过分追求极端个人自由。”李汉秋认为,“课堂上讲大公无私,课下买东西就受骗,特别是青年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这种背景下,李汉秋建议重建新的社会道德观念,而新的道德观念必须和人们头脑中已有的传统道德观念结合,进行新的诠释。
李汉秋认为,传统美德的代表概念不必多,也不能多;要简明扼要、易记易传。选择“仁义礼智信”就比较合适。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传统美德,可以对市场经济所诱发的过分重利等观念和风气,起到某种调节和抑止作用。
“如果把仁义礼智信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这将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使我们国家民族的形象发挥的作用。”全国政协常委高占祥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讨论怎样让仁义礼智信更符合时代精神,特别有意义。
教学方法也要继承传统
“放着现成的又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传统资源不利用,却整日忙于东拼西凑的没有太多效果的课程改革,教师无从适应,学生更是苦不堪言。”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说:明代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将我们民族优秀的教育精神诠释得多么生动形象,富有感召力!
洪可柱认为,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先师孔子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对于今天的教学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首先是诲人不倦。这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的前提,是一种对待教育、对待学生的态度——爱心和责任。其次是因材施教。一名好老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分别予以教育。第三是启发诱导。在最恰当的时候点拨学生,强调学生要善于举一反三,以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是教学相长。注重与学生平等对话,从不以教师爷的面目出现。最后,在学习方法上,孔子提倡“学而不厌”;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并重;鼓励“择善而从”;提倡“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等,至今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知书更要达礼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我对大学生的情况很清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说,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如不尊敬师长,和家庭成员、同学关系处理不当,不遵守公共场所规则等等。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理应成为知礼行礼的典范。
司富春说,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更标志着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同时礼仪也是建立融洽人际关系的“钥匙”。
司富春建议大学生礼仪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符合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的礼仪规范标准;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学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设置《礼仪修养》等课程,或在人文素养选修课中开设大学生礼仪修养课程;加强礼仪宣传,形成知礼行礼的风尚;积极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将礼仪教育效果的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以前,上课前学生都要起立,老师允许后才能坐下上课;少先队有队礼,成人也有成人礼。特定时间有特定礼仪,孩子可能当时不懂,但是几十年以后,他们都能体会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味道’的浓郁。我建议在中小学加强《论语》等经典导读教育,而且要将其列入考试,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知书达礼。”全国人大代表许江如此建议。
建议把孔子生日设为“中国礼仪文化日”
全国政协委员梁亮胜认为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今天,现代礼仪文化的建设力度不够,有人困惑地感叹“中国人的暴发户气质”。
梁亮胜建议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礼仪文化基础上,吸收国际通用现代礼仪而形成中国自己的礼仪文化。文体明星、企业家、作家学者及公务员均应当好文明礼仪表率。他还建议把孔子的生日设为“中国礼仪文化日”。
相关链接1
全国政协委员何星亮建议
立法保护传统“绝活儿”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深圳报业集团特派记者陆云红叶晓滨李文生李舒瑜)几天来,正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吸引了数百位全国政协委员前往参观,全国政协委员何星亮还就进一步保护这些传统“绝活儿”提出几点建议。
何星亮说,非物质遗产指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包括口头传说、社会风俗、手工艺技能等5类。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可以造福子孙后代。不仅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等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发达国家,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带动的旅游业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何星亮建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部门首先要立法,其次要加大投入,进行科学的开发和保护。在保护中还应有所创新,为传统文化增加新内容,使之更适合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并运用现代科技制作传统文化产品,使传统文明升华为现代文明。
相关链接2
全国政协委员刘枫等提出
为传统节日加把劲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深圳报业集团特派记者陆云红叶晓滨李文生李舒瑜)“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结晶,要弘扬民族精神,就不能离开传统节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建议,面对洋节冲击,国人应给传统节日加把劲。
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刘枫表示:“传统的节日如果引导得好,可以激励人们昂扬向上,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传统教育。特别是有些传统节日是历史上形成的,长期延续,有其独特的意义。”
李汉秋委员呼吁重视传统节日已有3年了。他认为,中国人并没把自己的节过好:“比如说情人节,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情人节——‘七夕’,还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但是没把这个节热起来。”
他还举例说:“元宵节可以说是中国的‘狂欢节’。现在元宵节没有单列出来,被当作春节的一部分,其实春节是更重于家庭内部的节日,元宵节是社会化的,是全民的。”
两位委员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毫不逊色于洋节日,一些历经时间考验的传统节日甚至比洋节日更有品位,更有意义。他们认为节日是一种文化的表现,经济和文化是分不开的。传统节日亦能产生大的商机。
相关链接3
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认为
母亲节应体现中国特色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深圳报业集团特派记者陆云红叶晓滨李文生李舒瑜)“母亲节实际是非常好的节日,可惜的是现在的母亲节是外来的,我认为中国人过母亲节要有中国自己的内涵。”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昨天这样认为。
李汉秋认为,人爱母亲的情怀是非常宝贵的,是人类最宝贵、最原始、最本能的爱心。一个人连母亲都不爱,就很难讲爱别人、爱社会。对母亲的爱恋和尊重的感情应该提倡。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母亲,我们的母亲节要弘扬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母亲形象。”李汉秋举例说,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李汉秋建议,中国的母亲节要有自己的形象,而且要有自己母亲的纪念物。国外的母亲节送康乃馨,我们中国的母亲节应该有自己的花。中国的传统节日要有民族文化的内涵,即使是从外面引进的节日,也要以中国文化内涵充实它。
作者:陆云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