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廿六年来《永乐大典》再有重大发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雪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册“国宝”回归公藏将入库国图 


  廿六年来《永乐大典》再有重大发现 


  本报北京6月11日电 《永乐大典》卷2272至2274“模”字韵的“湖”字一册重现于世并即将入藏国图,记者今天从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新闻发布会上得到这一重大消息。这是26年来,我国首次购入收藏《永乐大典》,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记者随即就此事采访了国家图书馆有关负责人。“这册《永乐大典》是今年3月正式办完手续,由相关单位购入公藏的。”这位负责人说。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08年初,当时,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刚刚公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一批古籍保护专家赴上海做相关调研。期间在一天晚上,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海外华人主动联系专家组,希望专家对自己手中的一册《永乐大典》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后,专家们兴奋异常,当即于晚10时许电话通知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张志清,要求与国图现存《永乐大典》进行核对。“《永乐大典》是国图‘镇馆之宝’、四大专藏之一,我们都很熟悉。经过对卷数、字、韵等查对,我们发现,国图恰好存有这册《永乐大典》之前和之后的两册。我们连夜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在上海的专家”。此后,这位私人藏家携书来到北京做实物鉴定。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先后进行了4次鉴定,确认其是真品。“当时鉴定专家们都建议,如果藏家同意,无论如何要将这册《永乐大典》留住。” 


  上一次国图入藏《永乐大典》还是在1983年。当时,在山东掖县偶然发现一册,其“天头地脚”空白处已被其主人——一位农家老人裁去作鞋样、卷纸烟,而敬字惜纸的传统,却让老人将其文字部分几乎完整保留了下来。“这是机缘。”张志清感慨道。此次,从接触这册《永乐大典》到最终购入,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其间,这册《永乐大典》一直寄存在国图,我也一直在期待这一次机缘能再来。”最终,这位私人藏家被古籍专家的爱书之诚和国图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所打动,决定将它转给国家图书馆公藏。“一生能有这样一次经历,我已经很满足了。”张志清说。 


  《永乐大典》共22877卷、11095册,是我国古代最大一部“百科全书”,其正本神秘失踪,是几百年来未能解开的谜团。惟一一部副本几经离乱散失殆尽,目前存世仅400册左右,分藏于8个国家的30多个收藏机构。此前,百年国图仅入藏221册——其中60册在抗战期间辗转北京、上海、美国等地,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记者 邢宇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