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豆腐发明人有“新说”《淮南子》蕴涵饮食思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雪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社淮南九月十六日电 (成展鹏)第四届《淮南子》全国学术研究交流会十六日在淮南召开,参与此次会议的中国非物质文化评委、华中师大历史学院教授姚伟钧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淮南子》一书中蕴涵着丰富的饮食思想,豆腐创造者应该是广大劳动人民,淮南王刘安只是推行其制造方法的功臣。 


  姚伟钧说,在豆腐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用盐和及其它原料和豆配合制成豆豉,成为人们日常膳食中的主要营养品,是中国劳动人民卓异天才的伟大创作。它的发明确实年代,缺乏史证可资考定。


  已故著名文献家张舜徽先生曾做过考证。他认为,豆腐绝对不是当时统治者刘安一个人闭门潜思所能创造出来的,而必然是远在刘安以前,劳动人民经常食豆煮豆,发现有时久煮而浓稠的豆汁可以凝结,于是加投盐卤或石膏少许,使之更快凝固为豆腐。刘安不过是嗜好豆腐,推行其制作方法而已,后世乃以豆腐的发明归功于淮南王刘安,是不符合事实的。战国时赵国史书《世本》一书,也曾提到过古代科技发明经常被安到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名下的章节。


  姚伟钧认为,《淮南子》是中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是西汉道家思想的最高理论结晶。在营养饮食方面《淮南子》中“主术训”、“地形训”、“原道训”等篇章中都有相关的评述,强调食为民之本、重视甘味,而不过分追求、食俗因地而异,与人的天性有关等等是都是《淮南子》一书主要的饮食文化思想。这些思想从现在的角度看仍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朱熹曾在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从中可知自宋朝以来,豆腐已成为一种大众食品。且不论是谁发明的豆腐,淮南豆腐文化给当今的淮南增添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淮南子》一书以其内容之博大而倍受历代文人、学者的重视、淮南王刘安更让淮南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彰显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