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明与航海(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二、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航海
      先讲三个辉煌的古代文明与航海的关系。
      第一个讲古罗马文明。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打败迦太基人,统一整个地中海,地中海成为当时罗马帝国的内海。罗马人不仅在地中海航行,且其航行触角远远超出地中海,西出直布罗陀;北上英伦三岛;同时沿非洲海岸南下;往东北方向,罗马人到达黑海流域;往东南走就走得更远,出红海、进印度洋。罗马把埃及拿下来以后,埃及成为它统治的地方,这样红海就在罗马人的控制之下。据古代罗马作家记载,每年出红海进入印度洋的罗马的船只有120艘。每年流入印度和中国的罗马货币达一亿赛斯特斯(古罗马货币单位)。在印度的东海岸的阿里卡梅杜,二战后发现一个罗马古港,这个古港里发现大量古罗马钱币和很多古罗马陶器,说明罗马人的商船已经到达印度东海岸;更有甚者,他们到达了现在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的金瓯地区。
      罗马人航海的船是什么样子呢?近年在意大利的比萨挖掘出来古代罗马的船,长27米,宽9米,载重250吨,可以45°顶风扬帆行驶,这已经很有水平。但更了不起的是,罗马人到东方占领埃及以后,继承了托勒密王朝的航海事业。据记载,托勒密王朝的战舰有8层,长度为85米,宽11米,高可以达到14米。古代东方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航海遗产完全被罗马人所继承。而且他们掌握印度洋信风——商业贸易风的秘密,所以可以航行到很远,直到印度东海岸,乃至越南南方河口。
      在这种情况之下,罗马国家的奴隶制度特别发达。社会经济形态变化在罗马有一个特别典型的情况,就是原始公社制在罗马瓦解得特别彻底。因为罗马大规模航海,大规模的奴隶贸易,使得奴隶占有制容易在社会上占支配地位。由于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军队远征、商业贸易、奴隶买卖等原因,原始公社制度的残余容易破毁,所以在罗马,奴隶制成为一个占有统治、支配地位的形态。罗马文明的辉煌,航海在其中起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个讲古代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罗马文明形成了东西交相辉映的局面。中华文明是一个稳定的农业文明,无论是长江、黄河、珠江和海河、辽河,都生长并发展了农业文明。但由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拥有漫长的滨海地带,始终有着数量巨大的滨海居民,因而有着很强的航海基因,留下了航海方面的遗产。
      从辽东半岛到山东、江浙一直到福建、两广,包括台湾,这一广大地区的沿海居民扬帆远航,早就成为一种传统。20世纪80年代有一种观点:中华文明为什么不如西方呢?答案是中国是黄色文明,而西方是蓝色文明,黄色文明从根本上逊色于蓝色文明。其实,中华文明拥有大量的蓝色文明的传承和基因,这一点我们不能忘记。
      汉武帝时国势强盛,派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又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东汉班超,在今天的新疆地区经营得非常好。当时中国人知道西方有个大秦国即罗马帝国,班超就派他的副手甘英去做使节到罗马帝国去。甘英西行,长途跋涉,走到一个大海边上,被当时的波斯人拦回去了。波斯人说海上风浪特别大,很危险,你还是回去吧,于是甘英就回去了。甘英到达的是今天的波斯湾。波斯人为什么吓唬他呢?因为波斯人希望掌握丝绸之路的秘密,保持中间人的垄断地位,不愿意罗马人和中国人直接接触。当时罗马人也知道中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不断派兵攻打地中海东岸地区,希望打通东去的通道。中国、罗马双方都有这个愿望,但是波斯不希望双方直接接触。不过,在汉武帝的时候还是派了中国的商人、官吏,乘船下南洋,就是现在东南亚,最远到达印度南方的黄支。
      当时中国广州造船厂可以造长30米,宽6—8米的海船。这种船远航印度是有困难的,所以中国人是“蛮夷贾船,转送致之”,就是不断转乘东南亚各国的商船,最后到达印度南方。
      唐、宋时期,中国的航海知识也非常丰富。唐朝一个宰相贾耽所著的《广州通海夷道》,详细记载了广州怎么到东南亚,怎么到印度,怎么到波斯湾,到非洲的三兰,就是到东非海岸。可以看出,唐宋时中国人已经了解到了东非海岸。
      今天当我们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时应该认识到,郑和航海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自古以来,特别是从两汉以降,中华民族蓝色文明的基因传承下来的。
      但是,中华文明毕竟是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在这种情况下,原始公社解体进入阶级社会,原始公社残余比较浓厚,奴隶制在这里发展成占国家支配地位远比罗马困难。
      第三个讲穆斯林文明。阿拉伯帝国是一个由游牧、半牧半商的阿拉伯人东征西讨而建立的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他们一路西征,挥舞马刀,占领埃及、马格里布、非洲北岸,沿着地中海往西征,一直到达大西洋。据记载阿拉伯的司令官奥克巴带领骑兵冲到大西洋海边的时候,非常狂热,骑马冲进大海,水淹到衣领,说我已经占领了天尽头。之后阿拉伯人又挥师北上,占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翻过比利牛斯山,到达法国南部的都尔,在那里受到欧洲基督教联军的抗击才退了回去。在欧洲占领了西班牙,在亚洲、非洲都占领了大量地方,特别是后来穆斯林商人走遍天下,渐渐发展成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穆斯林文明带。
      从上述看来,古代就有西边的罗马文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基督教文明、中间的穆斯林文明和东方的中华文明——儒佛道为核心的文明。穆斯林文明和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文明都是一神教,彼此排斥得很厉害,它们之间是以战争和冲突居多;而穆斯林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的交往则是以和平为主,双方仅仅在唐代打过一小仗。当时,大唐帝国声威远震,唐军已经翻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两河河中地区,这一带纷纷归附。但是阿拉伯人起来了,阿拉伯军队往东打,打到中亚地区,和唐朝在怛罗斯(Talas)打了一仗。对方的司令是阿布穆斯林,非常骁勇的将军,唐朝的司令官是名将高仙芝。这次高将军打了败仗,很多的官兵都当了俘虏,被运到西边去,这些官兵都是手工业者、农民,所以中华文明的许多先进的东西,诸如造纸术等等随之传到阿拉伯地区。中国和阿拉伯只打过这样一场仗,双方动员不过几万人,谈不上战争,只能算是一次小的战役。从此以后,中国和阿拉伯文明之间没有任何的冲突,是和平的交往。
      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有一条圣训,教导他的学生们“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得之”,就是中国的学问好,你们要去求学。在先知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有学问的地方。
      伊拉克的巴格达古都奠基人是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在奠都巴格达的时候,他有一段名言,说我为什么在这里建都呢?因为这里有底格里斯河,通向海洋,一直通到中国,可以带来海洋可以带来的一切。
      所以无论是先知还是哈里发,对中国的印象都很好。中华文明和穆斯林文明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中国的四大发明往西传,主要通过穆斯林文明这一带传过去。穆斯林文明向东方流播,南下到印度,到现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整个印度洋周边地区,全部是穆斯林文明带,因此整个印度洋可以说成了穆斯林的内海。
      当时在穆斯林文明带,阿曼的商船驶向东非,东非的船驶向马六甲,就是今天的新加坡对面的马来西亚南端;印度的船停在波斯湾,整个这一带商贸活动十分频繁,而中国商船也进入印度洋,进入波斯湾,与穆斯林文明带交往十分活跃。
      阿拉伯人海洋势力非常大。当时埃及有一个大海商家族集团卡里米,每年有数百艘海船在印度洋各处航行。伊本·巴图塔,是一位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大旅行家,到过非洲、亚洲很多地方。伊本·巴图塔到中国的泉州,他发现泉州是全世界最大最好的一个港湾。在泉州,伊本·巴图塔碰到他的摩洛哥老乡布什里。伊本?巴图塔还越过撒哈拉大沙漠到达过西非,西非的马里,是黄金国,非常富有。他在那里碰到布什里的兄弟。伊本?巴图塔就感觉世界真小。伊本·巴图塔后来到了杭州,中国朋友带他去乘船游西湖。邻船上传来一阵音乐,有歌手在唱歌,伊本?巴图塔一听,特别激动,在杭州西湖,居然听到著名的波斯诗人萨迪写的一首情歌。这说明阿拉伯人的航海事业当时达到非常辉煌的成就,以至于伊本·巴图塔到中国见到他老乡,到西非马里国也见到,然后在杭州也能听到波斯诗人作的情歌。
      所以,古代文明辉煌与航海的关系,我把它概括为:罗马文明的辉煌,航海是支柱,如果没有航海事业,古罗马文明就达不到这样的辉煌;穆斯林文明的辉煌,航海是转型支柱,因为穆斯林起自沙漠,本来不是一个航海民族,但是建立横跨三大洲的广袤的阿拉伯帝国以后,就控制了波斯湾,控制了红海,控制了印度洋,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转化了,航海就成为转型以后穆斯林文明辉煌的支柱;而中华文明的辉煌,农业是支柱,航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补充。
      除了这三大文明带,还有一种类型,我称为沉浮型,就是始终在文明初阶沉浮。比如今天太平洋岛国。这些岛国气候好,物产丰饶,居民属于印度尼西亚人和波利尼西亚人,他们是天生的航海家。他们的船有一种是双舟,两个船并在一起,不容易翻,可以载好几百人,整个部落、氏族可以在大海大洋上迁移。据西方近代航海家记载,这些岛民离开他们家乡好几千海里,可以明白无误地根据天象和各种知识,返回所居住的小岛。
      太平洋航海民族的活动范围向东到达美洲海岸,向西到达马达加斯加非洲海岸。史料记载,成千上万的小船带着南亚太平洋的人航行到非洲。今天的马达加斯加岛上,靠东边一带的人,肤色比西边一带的明显浅,带有亚洲太平洋血统。但是太平洋诸岛太小,四周的海洋太大,与外界联系非常困难,很难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对文明发展不利。
      美洲印第安文明也长期沉浮。美洲印第安文明最发达的有两处,一个在墨西哥,一个在秘鲁。西班牙人占领以后,抢夺当地的黄金,拷打当地人,问你的黄金从哪里来,当地人说,我们的国王曾经乘船到海外,和那里的人进行交易弄来的。但是这条资料是一个孤证。
      古代西非也有航海。在公元13世纪,撒哈拉以南的西非地区,兴起了一个马里帝国。这个地方盛产黄金,国王曼萨?穆萨在欧洲被叫做“黄金王”。“黄金王”皈依伊斯兰。他带领上千的人,几百匹马,几百匹骆驼,到麦加朝圣。路过埃及的时候,他去会见当时埃及的统治者,然后他和他的随从在那里大把花黄金,大把地赏赐黄金,埃及黄金的价格一下子贬值,以至于30年后,伊本?巴图塔到达埃及的时候,黄金价格还没有恢复。
      “黄金王”统一这么大的非洲地区,又有这么漫长的海岸线,自然就想知道大西洋对面是什么。西非热带雨林有很高的树,国王巴卡尔二世命人把树砍下来,造200艘大独木船,然后派到大西洋深处。其中199艘没有回来,只回来一艘,向国王报告,说遇到暴风都刮散了,有的刮沉了,只有我这条船回来了。巴卡尔二世又命人造了2000艘独木船。这一次,巴卡尔二世自己带头跳到第一艘船里,率领船队向大西洋深处驶去,从此杳无音讯。伊本·巴图塔记载了这个事件。
除了穆斯林文明、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以外,上述这些都是属于边缘化的状态。这种长期处于沉浮状态的社会,尽管有可观的航海活动,但对它们的文明,并没有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究其原因,是缺乏文明交往的对象。
      所以航海主要是促进文明交流。海洋是文明交流的桥梁,航海是文明交流的载体。如果没有文明之间的交流,比如波利尼西亚人在星空之下到处飘荡,找不到交流的对象,飘荡得再伟大再杰出,对于文明进步没有什么促进,美洲印第安人面对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没有交流的对象,也没有文明的信息反馈,对于他们的文明的生长,难以有很重要的启示和提升作用。






 
关键词: 航海 文明 学术动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