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民国趋新学者区分国学与国故学的努力 (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大国学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无论如何,相对比较中性的"国故"在民初得到采用,部分即因为"国粹"不能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傅斯年自己在1919年的态度便稍缓和,他那时以为"国粹不成一个名词(请问国而且粹的有几?),实在不如国故妥协。至于保存国粹,尤其可笑。凡是一件事物,讲到了保存两字,就把往博物院去的命运和盘托出了。我们若真要做古人的肖子,也当创造国粹(就是我们自己发明点新事物),不当保存国粹。天地间事,不进就退,没有可以保存得住的。"11 问题在于,即使这更"妥协"的"国故",在很大程度上仍不过是一个涵盖宽泛的虚悬名号而已,使用这一名词的各类人等其实未必具有共识。

  毛子水当时就置疑道,"什么是国故呢? 我们倘若把这个问题问起那些讲国故的人,所得的回答恐怕没有相同的。有些必定说国故就是’三纲五常’;有些必定说国故就是’四书五经’;有些必定说’学海堂经解’是国故;更有些必把’骈体文钞’’古文辞类纂’’钟鼎款识’……等东西当作国故。"可知"国故这个名词,没有很清楚很一定的意义"。他根据章太炎《国故论衡》的内容,以为"国故就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并增加章氏此书未专门论及的"历史",提出"国故就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若"不把学术史从民族的历史里分出来,我们简直可以用’中国过去历史的材料’代替国故这个名词"。12 

  他特别解释"国故的大部分是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的材料"一点说:"国故的大部分,实在就是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但是从前人所做的从前人的历史,我们现在不能用他;因为现在人的历史的眼光,十分之八九不应当和从前人的相同,所以我们现在的历史,大部分都应当从我们自己的历史的眼光新做出来,方能合用。因此,我们把国故的这一大部分,不看作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看作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的材料。"这里所说的"历史",主要是"历史学"的意思;因前人眼光不同而做出的历史便可以"不看作历史",正是清季中国"无史"论的"现代表述"。惟"国故"既然是历史的材料,则治此材料的"国故学"自然便成为历史学了。

  几年后胡适整合并进一步系统阐发傅斯年和毛子水的观念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故’这个名词,最为妥当;因为他是一个中立的名词,不含褒贬的意义。’国故’包含’国粹’;但他又包含’国渣’。我们若不了解’国渣’,如何懂得’国粹’?"可知胡适对"国故"这一词汇的选择正因为它不含褒贬的中立性。他进而明确提出"要扩充国学的领域,包括上下三四千年的过去文化,打破一切的门户成见: 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13 

  不过,胡适注意到的,在以北大为中心的整理国故运动开始之前,已有类似的"运动"出现: 古学界青黄不接造成的学术寂寞使许多人产生古学将要沦亡的悲观,结果"很自然的发出一种没气力的反动的运动来",包括梦想孔教复兴者、试图通过保存古文古诗以达到古学保存者、甚至静坐扶乩者。胡适宣布,"在我们看起来,这些反动都只是旧式学者破产的铁证;这些行为,不但不能挽救他们所忧虑的国学之沦亡,反可以增加国中少年人对于古学的藐视"。正因此,整理国故运动的推动者总思有别于已"破产"的旧式学者,"国学"/"国故学"正是他们区别于破产的"古学"的新认同,而"国学的将来"也因此充满希望。

  胡适对国故学这一"领域"做出了更具体的界定:"国故学包括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历史是多方面的: 单记朝代兴亡,固不是历史;单有一宗一派,也不成历史。过去种种,上自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支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而"国学的使命是要大家懂得中国的过去的文化史;国学的方法是要用历史的眼光来整理一切过去文化的历史。国学的目的是要做成中国文化史"。他具体列出"中国文化史"的系统则包括民族、语言文字、经济、政治、国际交通、思想学术、宗教、文艺、风俗、制度十种史。换言之,"国学"就是系统的中国文化史。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