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从“文房四宝”谈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学文化艺术中心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文中可以体察出古代文人以纸自喻,尚俭高洁、以文为雅、以逸为适的文化心理。这一心理表现在中国书画艺术中,以作为中国艺术一种独特媒介———宣纸来实现。中国艺术重意境,书画的发展主要是运用笔墨在纸上表达。“宣纸”一直是最广泛用于艺术方面的纸,被称为“纸中之王”。其质地精细、洁白、柔软、产自宣州(今安徽宣城)专供书法和绘画之用。宣纸是以檀树皮和禾杆混合制成。其质视其原料中檀皮所占的比例。最上等的“宣纸”,纯以檀皮为原料;普通的“宣纸”,檀皮约占一半至七成不等。以檀树皮制纸的方法,相传是东汉蔡伦的弟子孔丹在泾县(隶宣州)于无意间发现,浸在溪间中的檀皮腐蚀后形成纤维体可用以造纸。“宣纸”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当时宣州泾县以“宣纸”作为贡品。此后,“宣纸”因其特性一直为书画文人喜用。 
        宣纸吸水性很强,水墨点在纸上会马上洇开,能达到瞬间水墨交融的效果。用浓墨,墨色鲜亮;用淡墨,层次清楚;用复墨,笔笔分清,干后有立体感,不嫌平薄;用焦墨,飞白清晰;用水混墨能产生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有泾渭分明而又相互渗溶的感觉。最初,人们绘画是在墙壁上涂绘;到唐代,开始在纸上作画。至宋代,书画已发展为一种整体的艺术;许多文人学士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所谓“文人画”也从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文人画”的特征是用快速和流利的笔法作画,而洁白、平滑、柔软和有吸收力的宣纸正是适宜这种特征的需要。虽然丝织品也具有上述纸张的一些特性,但价值高昂。此外,用泼、破等墨色深浅法达成的色调效果,也用于宣纸,而难用于丝织品。因此,文人雅逸文化心理的实现,表现在对宣纸特性的把握上。 
        四、砚与文人雅逸文化心理的效应 
        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又称研。东汉以后,才抛开研石,自成一体。中国历史上砚台的品种很多,因制砚的材料不同而出现各种名贵的砚台。其中最名贵的是端砚、歙砚、兆砚、澄泥砚,被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 
        文人以文为业,以笔墨为生涯,故又常把砚石比做笔耕之地,称为砚田。一方砚天下多少文章书画从此而出。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说:“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取索,可终身与倶者,唯砚而已。”砚不仅为文人书画喜用,而且也反映出文人雅逸文化心理的效应,使访砚、藏砚、赏砚、刻砚,成为文人相会的一种风气。宋代文人视砚为“文玩”。文人从对砚的文玩,意味着摆脱了对效率的考虑,对功利的追求和对名誉的计较,使藏砚表现出文人的学识,赏砚凝聚着文人的高雅。所以,砚呈现的是一种文人的胸襟,也体现着文人雅逸文化心理的效应。 
        从“文房四宝”整体看文人雅逸的文化心理,表现出文人对自身心灵的固守。儒家的“仕”与道家的“隐”契合成文人容纳万有的胸怀,并透过笔、墨、纸、砚,显现出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贾涛.中国画论论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欧阳中石.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宋)苏易简.文房四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张法.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