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聂希蔚的"彩色"泥塑人生(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聂希蔚在进行创作












养家糊口的无奈
1956年之后,村里的各项运动纷至沓来,农业合作社、整风反右、“四清”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一次次撼动着聂家庄传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文革”,给聂家庄的泥塑乃至全国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带来毁灭性的冲击。加入合作社之后,经历几百年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聂家庄农民过起了集体生活,集体劳动、开会、学习,把人们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一部分嫌累怕苦的村民逐渐放弃了做泥玩的营生,而大多数村民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得不紧紧抓住泥塑这只吃饭的碗。生产队里终年不见钱,打油吃盐都要从这泥塑里抠,可白天集体上工,村民们就只能耗晚上的时间来制作,过得十分辛苦。即使是这样,状况还是越来越糟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聂家庄泥塑一夜之间成为资本主义的化身,村民被严令禁止制作销售泥塑。每每谈起聂家庄泥塑的发展史,聂希蔚对其在“文革”时期的遭遇都痛心不已。
说起咱聂家庄的东西,在‘文革’时候是遭了一大劫难,原来咱聂家庄四百多年历史,到‘文革’时候也有四百年了吧,从祖上一代一代的有心人,有发明创造的人,搞出些这些造型模具来,那时在社会上不是被视为资本主义根子吗,把聂家庄泥塑的手艺说成是资本主义的根子,说资本主义就是这个东西带来的,所以它的模具必须销毁。
聂家庄祖辈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泥塑造型的唯一载体——模具,短短几天内都被砸得粉碎,几乎消失殆尽,对于具有四百年历史的聂家庄泥塑,这确实是一次空前的劫难。而对于从事泥塑制作和买卖的人员,惩罚更是相当严厉。凡是制作泥塑的村民,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坚决给予打击。轻则开会批斗,重则游街示众,其所有泥塑作品和模具都统统砸碎。对于前来聂家庄贩货的商贩,一律抓起扣留,通知其所在地政府开具证明前来领人,使得商贩们颜面扫地羞愧不已。这些措施被村民们总结为“抓、砸、打”三个环节,正是这三个环节,迫使村民们对泥塑制作敬而远之,亦迫使聂家庄的泥塑几乎走向灭亡。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有胆大的村民“顶风作案”,聂希蔚便是其中之一。
我就是偷偷地干。我的老房子是南屋北屋六间,南屋的房子是通的这三间一个大吊铺,吊铺就是个阁楼,就是平常闲杂人没有上去的,我就在阁楼上制作,所以外界上都不了解。那个时候就是制作没有时间,白天上坡干活,只有晚上偷偷摸摸地干。
聂希蔚虽说是生产队的会计,但在那个凭工分吃饭的年代,为了让全家人不饿肚子,他必须一天不得闲地参加集体劳动。当时家中的情况是,除了赡养自己的父母,膝下无子的大爷大娘也得靠着聂希蔚养老送终,1958年至1969年,自己的五个孩子接连出生,十口人的大家庭仅靠聂希蔚夫妻俩苦苦支撑,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聂希蔚心想,就是冒再大的风险,也不能丢下泥塑这救命的营生儿。
那会儿已经没有敢来的(商贩)了,我就偷偷往远处卖,自己偷着黑夜里出去,上平度,到夏丘,夏丘就是掖县那一带(高密周边县区),离咱这200里路,就是凭这双腿,使小推车推着(去)。我那会年轻还扛得住,最主要是黑夜里饥慌没有的吃,也不敢成群结队,有时候见钱有时候不见钱,就是小孩跑家去拿点地瓜干来换个叫虎。为什么要做泥塑,就是因为它能养家糊口。
一句“养家糊口”,就是对那个年代里这样冒险行为的最好解释,也是泥塑手艺能够在聂家庄流传发展至今四百余载的唯一原因。一个人就是一张嘴,为了“糊口”,聂希蔚自己勒紧裤带,靠不停地劳动努力使这个大家庭保持运转。经历了那些岁月,今天安稳清淡的日子在他看来比蜜还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