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西湖边“恢复”黄包车?著名学者反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著名学者、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昭晰对《今日早报》记者说:“我反对西湖边重现黄包车!”

    9月1日,《今日早报》刊文,78岁高龄的毛昭晰教授说:“西湖边要恢复黄包车,我觉得这个主意很不可思议。今天我碰到几位老朋友,谈起这个话题时,他们也纷纷表示反对。”“黄包车夫太可怜了!他们是生活在旧社会最低层的人,受生活所迫,无论晴雨,用自己的两只脚,拉着客人低头向前跑,每当我回想起那‘啪啪啪’脚掌拍地的声音,都会心酸不已……”“解放前,我住在小营巷,家门口一户人家,男的就是拉黄包车的,日子过得非常辛苦。《骆驼祥子》你看过没有?那就是旧社会车夫的典型写照,”说到这里,毛教授的声音有些激动,“我宁愿自己走路,也不愿意乘坐黄包车,如果坐上了车,看着车夫佝偻腰身的背影,于心何忍哪?”

    “现在我们首先要弄清的就是,究竟什么是黄包车!”毛教授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还搞不清楚究竟何谓黄包车,黄包车到底长什么样,“黄包车与现在很多城市的客运三轮车并不是一个概念,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三轮车我并不反对,但是黄包车,我是坚决反对!”“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但是传统历史文化并不一定全都是精华,其中也有糟粕,我反对这种设想!”

    此事缘于8月8日,对外披露的《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提出:“要进一步挖掘西湖的历史文化内涵、整合旅游线路、增加体验和感受的项目,提升西湖观光、休闲、体验的吸引力。”“同时,建设充满魅力的交通系统,重新设计和拓展西湖观光交通系统,项目设计包括人力黄包车:一种能够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生活的、提供个人服务的公共交通方式。设想分布在西湖周边,并在灵隐寺、雷峰塔、丝绸博物馆等主要景点设置黄包车停靠点。车夫要能说几国语言,熟悉所有景点和历史,能担任导游。”

    对此,杭州市民的质疑声不断,认为这种现象有失现代社会和谐。家住杭州潮王路288号新河公寓的市民周志坤来信说:“我们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如果在西湖风景区恢复人力黄包车,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人力车夫满头大汗,边拉人边跑,而坐在车上的人悠哉游哉地看风景,这种现象和谐吗?只能让看的人心酸。这不是充满魅力的交通工具,我们不想看到文明社会、和谐社会里重现旧社会的影子。” 

    浙江工业大学教师贾高顺在来信中说:“黄包车是旧社会基层劳动人民的谋生手段,现在在电影中看到,也倍感心酸。在现代社会,完全可以用小型的电动三轮、四轮代替人力黄包车,既现代又干净,也不会让车夫太辛苦。我坚决反对人力黄包车再现,提倡用现代高雅的交通工具,达到宣传杭州、宣传中国古老文明的目的。”

    杭州一位市民说:“西湖边恢复黄包车?我个人对这类‘恢复’持有疑虑。这将是‘西湖一景’?如果是,那是为西湖增色,还是为西湖抹上一道阴影?它确实是一种历史和文化,但文化也有糟粕和精华之分,我们现在要吸收什么样的历史文化?”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说,几年前,杭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取缔三轮车是花了大力气的,取缔的考虑,除了三轮车影响市容外,影响道路秩序、大量占据道路资源,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如今,随着西湖综保工程的深入,西湖的影响力在不断加大,西湖周边自然是人流拥挤,而到了双休日、黄金周,在断桥、在北山路更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一辆人力黄包车的占道,至少要超过两辆自行车,这在有些人车混行的道路更是增加拥挤度,道路能否承载?另外,恢复人力黄包车与杭州的城市布局,或者说,和西湖的风貌,是否相协调?人力黄包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土景,是一种国人的“文化记忆”,但是,这个“文化记忆”、“精神烙印”是否符合“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杭州精神?这值得研究。

  许多对西湖边恢复人力黄包车心存疑虑的读者普遍有这样的看法:传承历史的精髓,展示、保留传统文化的精神记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像人力黄包车这样的土景,是否需要恢复,值得有关部门仔细调研。杭州市主管部门应该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反复论证,谨慎决断,不宜仓促上马,否则将因社会效果不好,恢复后再取消。那成本,可就大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