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与中国文化述论(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学文化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又如,《孙子兵法》不仅揭示了人类战争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还包括了丰富的政治、外交、经济、管理、哲学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故其成为中国历代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一部兵书,以至清廷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之誉称为“兵经”。在2500余年的漫漫长河中,历代有远见的政治家、学者、军事家无不赞赏、研读这部著作。战国晚期的韩非已说其时一国之内,人人谈兵,到处都有藏孙子、吴起兵书的人家。秦末,楚汉相争时,许多军事家都非常精通《孙子兵法》,像韩信、张良、陈平等都是善于运用《孙子兵法》的人。汉代,官方把《孙子兵法》作为军官和士兵的教科书。司马迁说当时社会风气,一谈到战争和军旅之事,便人人称道《孙子兵法》十三篇。三国时期,诸葛亮自然是精通并善于运用《孙子兵法》的著名人物,而曹操亦对《孙子兵法》心悦诚服,并成为为之作注解的第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至了曹操之后,几乎历代都有为《孙子兵法》作注解者,据不完全统计,《孙子兵法》纷古代注家有100多位,注本流传下来的即有50多种,而最著名者则吴有沈友、梁有沈氏,唐有杜牧、陈嗥、纪燮、肖洁、贾林,宋有梅尧臣、何廷锡、张预、郑有贤,元有潘行翁,明有刘寅、赵本学、李贽,清有汪淇、朱镛、孙星衍、毕以昀等等。由此可见,不仅兵家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即使就其中的《孙子兵法法》及其注释之家而言,便已构成了一个传承有序、绵延不断的文化统系。甚至在近现代的革命战争中,《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家文化传统也受到高度重视,孙中山称“二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了中国的军事哲学”,毛泽东则不仅在自己的许多军事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里的警句,而且还曾明确给《孙子兵法》以很高评价,如谓:“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以弱克强,以小胜大,最终取得全国性胜利利,就在于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思想和中国优秀的军事思想遗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由此可见,以《孙子兵法》为经典体现的兵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十分深巨。 
至于论到以诸子百家之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意义,我们当然应首先重视到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核心的儒家。如儒家“大同”思想和“民本”传统就至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此乃儒家“大同”思想的根本要义。儒家学者本此义而阐发其论,如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将民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认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唐甄:《潜书·抑尊》),主张“为百姓,非以为君也,故百姓存则与存,百姓亡则与亡”(黄道周:《存民编》);更以“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也”(朱熹:《四书集注·孟子万章注》),为政者须以道履天下而莫以名位权势临天下:“人君必以其道服天下,而不以名位临天下。夫nName w:st="on" ProductID="莫尊于">莫尊于君之名,nName w:st="on" ProductID="莫重于">莫重于君之位,然而不得其道以行之,则生杀予夺之命皆无以服天下之心”(《水心别集》卷之一《君德一》,《叶适集》第三册第633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些思想对今人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人和核心,人民支配权力而非权力支配甚至主宰人民。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则须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心处理一切党务和政务,将使人民当家做主作为其执政的实质,积极组织和领导人民行使权力,使人民群众逐渐掌握自己管理自己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实现权力体制的民主化。(二)儒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基本认识。他们反对统治者者专横暴虐,力戒为政者穷著极欲,反复强调必须尊民、重民、敬民、亲民、爱民。这方面的思想十分丰富,如程颐《伊川易传》释《周易》“比卦”之义道:“比,亲辅也。……为卦,上坎下坤,以二体言之,水在地上,物之相切比无间,莫如水之在地上,故为比也。又爻皆阴,独五以nName w:st="on" ProductID="阳刚居">阳刚居君位,众所亲附,而上亦亲下,故为比也。”依其之见,“比卦”坤下坎上,取象水在地上,亲密无间。此卦中,一阳爻居五位,代表君,余则皆为阴爻,代表民;卦象的意思是君、民要像水和大地那样亲合。卦辞曰:“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程颐释道: 
    比,吉道也。人相亲比,自为吉道。……人之不能自保其安宁,方且来求亲比,得所比则能保其安。当其不宁之时,固宜汲汲以求比。若独立自侍,求比之志不速而后,则虽夫亦凶矣。夫犹凶,况柔弱者乎?夫,刚立之称。《传》曰:“子南,夫也。”又曰:“是谓我非夫。”凡生天地之间者,未有不相亲比而能自存者也。虽刚强之至,未有能独立者也。比之道,由两志相求。两志不相求,则暌矣。君怀抚其下,下亲辅于上,亲戚朋友乡党皆然,故当上下合志以相从。苟无相求之意,则离而凶矣。大抵人情相求则合,相持则暌。相持,相待莫先也。人之相亲固有道,然而欲比之志,不可缓也。 
就是说,为政者只有亲民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做出合乎中正之道的决策,不会有过失,当然也就能够因赢得民心而吉利。反之,人民得不到安宁,为政者若自恃“刚强”而不亲民,总是做出一些违逆民心民情民意的决策,那末,上下志背心离、情不相合,就必然会因丧失民心而发生危机。又,“比卦”初六爻辞曰:“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程颐释云: 
       初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诚信为本。中心不信而亲人,人谁与之?故比之始,必有孚诚,乃无咎也。孚,信之在中也。 
“孚”之意为诚信在中。程氏在此明确提出亲民之道当以诚信为本;人、尤其是为政者若无诚信而能亲人,又有谁能够相信呢?故而亲民之道,“诚信充实于内,若物之盈满于缶中也。……外不加文饰,则终能来有他吉也。他,非比也,外也。若诚实充于内,物无不信,岂用饰外以求比乎?诚信中实,虽他外皆当感而来从。孚信,比之本也。”儒家的这样一些思想给今人启迪良多。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要真正获得人心即赢得民众由衷地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时刻把民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一切为了民众,一切依靠民众,一切服务于民众。而这些都绝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空话、套话,不能只是将之作为标语口号,而应该并且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以行动实践和实实在在的成效表明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领导干部确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如此方是以诚信为本而行亲民之道。其三,儒家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的仁爱精神,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或困难境地者,如鳏寡孤独废疾等人群尤为关注。这种优良传统在当今最值得大力弘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团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华社2003年1月2日北京电)其四,儒家在政治文明方面亦有非常丰富的思想,要皆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均有一定启迪意义。譬如,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古代圣王的“德治”为理想的政治,并认为道德乃政治之本,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从“德治”的方式说,儒家强调为政者应在道德方面起表率作用,尤其主nName w:st="on" ProductID="张">张君主应以个人的伟大人格力量去感召天下,而不是以刑杀、武力的方式去威服天下,这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据《论语·颜渊》载: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又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同上《季氏》)之说。荀子进一步阐发孔子的思想,说:“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 (《荀子·君道》)而从“德治”的内容说,儒家着重强调两条原则:一是“王制”原则,因为它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物共生的理念,而理想的人间秩序就依赖此理念来维系,人、物之间的秩序亦需此一理念来维系;另一是以德居位、无德不贵的公道原则,这又蓄含着君宜公举、臣可废君两层意义。在儒家看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统治者一家的天下,所以,要实行“德治”,就必须以天下为公器,唯贤是择。《尸子》说“孔子贵公”,即为此意。我们今天把“以德治国”作为社会立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治国方略之一,这就要求应把德治作为社会主义政冶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当然,现在所说的德治最关建的首先应该并且必须是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精神,但也需要汲取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这二者其实并无矛盾之处。如儒家强调“天下为公”、“为政以德”,以此优良传统资源来思考现实,就要求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领导干部们必须正确树立权力观,真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民公仆作为最根本的宗旨。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所说: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