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传经与弘道:荀子儒学的重新定位(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学文化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议兵》──《外传》三、四(共二次);《强国》──《外传》六(共一次);

    《天论》──《外传》一、二、五(共三次);《大略》──《外传》四(共一次);

    《宥坐》──《外传》三、三、八、十(共四次);《子道》──《外传》三、九(共二次);

    《法行》──《外传》二、四(共二次);《哀公》──《外传》二、四、四(共三次);

    《尧问》──《外传》三、六、七、七(共四次)。

    (注:《外传》后面的数字是所在卷数)

    同样杨筠如反对《礼记》、《诗传》、《史记》的《礼书》和《乐书》等都取自《荀子》的旧说,以此继续坚持《荀子》一书是刘向杂凑而成,《礼记》、《诗传》与《荀子》的相同处,是前者混入到了后者之中。41在冯友兰看来,大小戴《礼记》是根据战国末及汉初儒者的著作编选而成,由此出发他认为,《礼记》中《三年问》与《荀子?礼论篇》一段完全相同的文字,可能是前者抄自《荀子》;认为《大学》的思想是属于荀学,“如果把《大学》和《荀子》比较,就看出其间不仅有些意思基本上相同,而且有些字句也是相同的。我认为照这个方向解释《大学》,可能得到它的本来意义。”42冯还指出,《大戴礼记》中的《劝学篇》与《荀子》中的《劝学篇》相同,《礼记》中的《学记》也采用了荀子的观点。照冯的说法,是《荀子》影响了《礼记》而不是相反。周予同认为汪中《荀卿子通论》所论荀子传经“近于事实”,并据之列出一表,今亦录之如下:

    《诗》:《鲁诗》:荀子──浮丘伯(包邱子)──申公(《鲁诗》开创者)

    《韩诗》:引荀子以说《诗》者凡四十四

    《毛诗》:子夏──曾申──李克──孟仲子──根牟子──孙卿──大毛公

    《春秋》:《榖梁》:荀子──浮丘伯──申公──瑕丘江公

    《左传》:左丘明──曾申──吴起──吴期──铎椒──虞卿──荀卿──张苍──贾谊

    《礼》:《荀子》中的《礼论》、《乐论》,见今本《礼记》的《乐记》、《三年问》、《乡饮酒》三篇中

    《荀子》中的《修身》、《大略》,见今本《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

    《易》:刘向又称“荀卿善为《易》,其义亦见《非相》、《大略》二篇”

    根据以上主要不同观点,我们倾向于接受汪中等人的说法,认为荀子不仅传授了儒家“经典”,而且也传授了儒家“传述”。但在传经上,荀子传《易》之说,令人怀疑,理由前已述。另外,先秦“六经”中有《礼》、《乐》两经,《荀子》一书重《礼》、《乐》,往往以二者并论。如果把“三礼”中的《周礼》和《仪礼》视为古《礼经》,把《礼记》视为“礼传”;如果承认《乐经》存在,而《乐记》只是“乐传”,那么荀子作为“经”而重视的《礼》和《乐》,就应该是《礼经》和《乐经》,而不是《礼记》和《乐记》。由此来说,他也完全有可能传授了《礼经》和《乐经》,而不只是传授《礼记》和《乐记》。《书经》也为荀子所重,他往往以《诗》、《书》并称,《荀子》一书引《书》中之语,前后凡十余次,由此可以推测 ,他也可能传授了《书经》。关于荀子传“传”,因郭店楚简的出土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证明。荀子所传之“传”,主要集中在《礼记》和《韩诗外传》上。反对荀子传授儒家任何经传的独断观点,认为《荀子》非先秦子书,完全是刘向杂凑而成;认为《礼记》和《诗传》与《荀子》相同、接近的文句和内容,都是前者混入到了后者之中。这种解释实在离谱,故弃而不取。认为荀子传授了儒家传述的观点,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把《礼记》一书的主要内容置于《荀子》一书之后,结果自然是后者传承了前者(如冯友兰持此说);另一种情况是,把《礼记》的主要篇目放在《荀子》一书之前,结果当然是前者被后者所传承(如汪中、周予同持此说)。根据郭店楚简所处的时限及其儒家简的内容,可以说《礼记》的年代应在《荀子》之前,这也证明了《汉书?艺文志》所说的《记》是“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之可靠性,43 并可以说《荀子》与《礼记》之相同和相近的地方,是前者传承和受到了后者的影响而不是相反。《韩诗外传》与荀学的关系,不能说前者完全是传承后者,但主要是传承后者,此不多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