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对“原生态”文化现象的理性思考(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三、“原生态”艺术的保护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紧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普查,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收集整理,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音乐文化,要进一步提升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力,打造其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各民族的音乐资源,扩大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界的影响,展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成就。同时,做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增加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在其原本生活的环境里,原生态自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现在离开了原来的土壤,经过包装来到舞台上,还会是原生态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说:“像青歌赛这种大型的活动影响力大,实际上是增强了原生态的发展,有正面的拉动作用,地方意识得到重要保护。同时,个人的商业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有商业需求。”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是很有必要的,和其“原生态”的“身份”也并不冲突。 
  原生态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鲜感,原生态能进入主流媒体,尤其进入了国家赛事,表明我们的社会和媒体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崭新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开始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不能是一个丢失了根的文化,不能以中断我们的文化传统作为代价。 
  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工作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原生态有自己适宜生存的土壤,把它搬上银幕、舞台,实际上是开发新的文化资源,制造新的文化利益增长点。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原生态的美,朴实、纯粹、自然。沐浴其中,收获宁静、快乐和感动。让我们携手去欣赏,感悟原生态艺术那最质朴的美、守候那一方属于自己的轻灵、自由、充满生气的净土。(作者:印成平 ) 
   
  参考文献: 
  [1]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2. 
  [2]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 
  [3]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3. 
  [4]李秀华.“原生态唱法”的艺术特点及保护[J].黄河之声,2007,(17)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