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热议中国幻想文学本土化 传统文化资源是根本(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构建幻想是为了更好地干预现实
幻想文学虽然是幻想,却并非与现实无关。罗琳曾说:“我最伟大的生活之一发生在写《哈里·波特》之前,后来我在书中写的很多东西都与此有关。我最早的工作之一是在国际特赦总部的研究部门工作。被援助者的痛苦经历,曾经让我在无数个深夜的梦魇中,清晰地听到撕心裂肺的尖叫,体会被囚禁的绝望,但这段经历也让我体会到人类的善良。我们不曾也不想亲历那些痛苦,但我们可以借用想象力的翅膀来感受他们的生活。人类的同理心能引导集体行动,这种能量足以拯救生命,使囚徒获得自由。我在这个过程中贡献的微薄力量,是我生命中最谦卑也是最令人振奋的经历之一。”她的这段话让我们感到《哈里·波特》虽然写的是幻想的世界,而它的产生除了想象之外最重要的是现实生活赋予的。幻想是关键,现实是基础。
从罗琳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幻想文学的离开现实,恰是作者长期关注现实的结果。这种关注,包括了熟知、不满、对峙和力求突破等诸种行为。考察一部幻想文学的作品,恰恰需要对作者写作时的现实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幻想文学所包含的现实性因素并不亚于现实主义小说,只不过它的表达方式是隐喻性的。简言之,幻想文学里描绘的是被颠覆的现实和特定历史境遇下人们的期望。
关于幻想与现实的关系,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说:“幻想只是华丽包装,其实华丽包装的还是现实中那些主题,人情亲情等。”既然幻想文学表现的还是“现实中那些主题,人情亲情等”,那么首先便得关注现实,了解当代儿童的现实生活及精神状况。这正如李利芳所说:“中国的幻想文学,需要立足当下中国社会背景与中国儿童的生存现状,以幻想的第二世界隐喻现实,引领中国孩子的精神成长。”当下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期,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孩子的生活世界也充满着孤独、恐惧、焦虑、痛苦等生命的疼痛。当下孩子的生活及心声,当下的时代精神与社会实况,如果能很好地融入作品,就好比给作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如何在幻想小说中以隐喻的方式折射出时代的面貌及儿童的精神状况,这是能否赢得儿童读者认可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作家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写出儿童喜欢的作品,需要作家倾听儿童的意见。在几乎一切都市场化的今天,任何作品都是商品,都要经受消费者——儿童读者的检验。作品卖得好不好,成功或失败,都是由儿童读者说了算。一本写得再好的作品,如果没有读者,这部作品也是失败的。读者喜欢是作品成功的一部分。但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作品,这就需要作家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与期待视野——中国幻想文学的本土化,同样需要保持儿童本位的创作观。只有这样,本土化幻想文学才能“具有突出的中国问题意识,发现并反映中国儿童的存在及心灵境遇,抵达现实主义创作难以实现的主题领域”,成为“关注中国儿童的精神人格、培植民族文化性格的有效通道”。
钱淑英说,构建幻想世界是为了更好地干预现实。而干预现实是以关注现实为基础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干预现实,幻想文学作家更要立足当下,关注生活。 (黄贵珍 文艺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