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学者畅谈梁启超“新民说”:一个未竟的使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网1月17日电  吴稼祥、梁治平、王人博等9位知名学者,日前参加“新民,一个未竟的使命”主题沙龙。 
  在梁启超《新民说》创作110周年之际,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经济观察报、凤凰网共同主办的“新民,一个未竟的使命”主题文化沙龙,日前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
  本次活动分为主题论坛和主题演讲两个部分。吴稼祥、梁治平、王人博、许章润、杨念群、秋风、高全喜、何兵、仝宗锦等9位法政和历史学者,在活动中畅谈“重回《新民说》”、“《新民说》在今天”、“中国现代思想叙事第一义”等话题。
  主办方称,“新民说”文化品牌之名虽取自梁启超的《新民说》,然此新民非彼新民,而是 “新生转进”意义上的“新民”,与中国传统的“开民智”是有本质区别的:“开民智”,其本质是教化之道;而“新民说”在今天,乃谓“公民政治是公民最好的老师”。 
  新民要解决“建立公德”问题
  在当天下午的活动中,法律学者仝宗锦表示:“今天依然面临着构筑现代国家,甚至如何让我们每个个体、每个人成为一个新的‘民’,成为有德性的公民这样一个问题。”
  著名宪政学者王人博也认为,新民确实是一个未竟的使命。
  “我认为梁任公先生是中国的第一个公民,或者‘新民’。因为他不但倡导这种‘新民’,而且身体力行。”他说。
  谈到梁启超的身体力行,他举例说,晚年梁启超身患肾病去医院看病。结果医生把他的好肾给切掉了,坏肾保留下来。后来他的家属要告医院,但是梁启超说,别告他们,西医刚到中国来,中国老百姓还不认识西医,这样一告的话,西医更普及不了了。为了中国的老百姓咱们别跟他打官司,这就是一个“新民”的人格。
  著名学者梁治平表示,梁启超当年讲中国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者说“新民”要解决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建立公德。所谓公德和私德是相对而言的,不是两个并立的名词,而是隶属的关系。所谓公德是处理个人和群之间,尤其是与社会、国家这样一些关系上的道德问题。
  梁治平说:“我们今天比较强调梁启超先生当年讲中国人没有公德。因为我们今天看中国人确实没有公德,中国人走到全世界都是很丑陋的面貌。”
  私德和公德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梁治平说,所谓公德就是私德的外推而已,如果没有私德,公德无以成立,这是梁启超的新旧思想里非常重要的一点。
  “新民”要具备健全心智和公民德性
  在当天的晚场沙龙中,王人博表示,真正发现“民”的价值,即“民”作为一个主体对国家的成长有什么样贡献的人,还是梁启超。他从比较早年的推动政治改革,到最后走到自我更新、重塑自我、重塑国民的路子,促使他思想的形成、“新民说”形成的,就是在日本流亡期间跟革命党人的论战。
  王人博表示,梁启超的看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坏的政府总比没有政府好,只有中国的公民成长起来,才能保证一个好政府。如果公民没成长、没有公民概念出现的话,即便构建共和政府,这个政府也未必能变成好的政府。梁启超基本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王人博认同梁启超的一个判断,就是在现代文明政治共同体之下的“新民”,起码具备两个东西:第一,有健全的心智。心智,强健的心智,这是梁启超一直强调的;第二,就是一个民的德性,叫做公民德性。
  而对于公民德性,梁启超曾强调:公民要行使他那些权利,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以能负责任为前提。光享受权利不承担责任,或者说只想享受权利,让别人去承担责任,这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这条特别特别重要。
  著名历史学者杨念群则认为,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关键是群己界限的问题,就是自我跟一个群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群己的界限是怎么划的。这个不能说是最终的关键,但可能是关键之一。
  著名儒者秋风当天提出:“所谓古典和现代是往复循环的。人们以为历史是从蒙昧到现代,从古典到现代,是一个直线演进的过程。但是我们儒家从来不这么看历史。儒家认为历史是在循环的。所谓现代性也是在循环的。我们去看战国时代,或者秦汉之际的中国,尤其是那些人的精神状态,其实跟现在没有任何区别,他们甚至可能比我们更现代。”
  在秋风看来,“我们这个时代面临两个关键:一个关键是宪政,另外一个关键是文明。而中国文明的本质就是儒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