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删换课文不如转变观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红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先是有人建议删掉初中教材中的《出师表》,认为它宣扬了忠君思想;随后,北京的高中教材删掉了《阿Q正传》,理由是篇幅太长;新近有人发现人教版的小学教材删掉了《牛郎织女》,专家称可能是担心催生早恋(9月1日《重庆晨报》)。其实,语文教材要改,就免不了删换课文。课文,不过是语文能力的训练材料。拿什么作材料,是一回事;拿材料怎么训练,则是另一回事。仅就增强“传道”功能而言,删换课文,远不如转变观念来得重要。
  
  删掉《出师表》,失去的可能是一次清算忠君思想的机会;删掉《阿Q正传》,规避的可能是对国民劣根性的反省;怕《牛郎织女》催生早恋,要封杀的可能是几乎全部的童话,那里有的是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其实,只要训练得当,这些课文无需删换。譬如小学课文就有《翠鸟》,感叹逮不着漂亮鸟儿的遗憾;初中课文就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渲染充满血腥味的暴力;高中课文就有《涉江》,传达屈原的忠君倾向。但如果能带着批判的眼光读,让学生增强的正是免疫力。
  
  真正令人遗憾的,是语文教学领域还存在思想僵化的问题,有些似是而非的观念,仍然幽灵不散。我手上就有浙江各地市2005年的中考语文试卷,至少有两个阅读材料,观念显属荒谬。其一是某市选用的记叙文《难忘的一躬》。以一个学生的口吻回忆,说一位老师的家属出车祸抢救无效死在医院,老师却从医院赶回来,给学生补当天的课,还因为来迟了向学生鞠躬道歉。学生事后得知真相,就把这老师当作做人的“活教材”。拟出的题目则问学生:这“活教材”好在哪里?试想,亲人的死,居然不如一节课重要;这样的老师,居然能成为“活教材”——这叫“以人为本”吗?另一个市选用的议论文,批判的是“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的所谓错误思想。文章所批判的错误思想,不过是认为“我们都为集体做了事,也就取得了自己应得的一份”,而且,作者也承认“从表面上看,是人人为自己,实际上确实是人人为大家”,却硬扯到什么日本侵略、四大家族压迫、向秀丽面临工厂爆炸……强词夺理不说,还隐含着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责难。所拟的题目,不仅要求学生去思考“作者所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认为这种观点的错误实质是什么”……还要学生再补充一个强词夺理的例子。这样的“传道”,很有可能是一种道德的误导。
  
  我们还曾在语文课上把“血债要用血来还”诠释为一种正义,曾经宣扬过宁愿饿死“不食‘嗟来之食’”,曾把鲁智深的法盲蛮为美化成“见义勇为”……这都是亟待清理的。它肯定远比删换几篇课文,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