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是什么给“吴敬琏间谍案”插上“翅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针对近日少数境外媒体报道的吴敬琏教授卷入美国间谍案、被带离调查一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8月29日刊出声明公开辟谣,称吴敬琏目前工作及生活一切正常。吴敬琏随后也对媒体澄清,“卷入间谍案”属谣言,他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9月1日《扬子晚报》) 
  谣言之所以在科技发达、文化昌明的今天能够空前迅疾地传播,除了信息化手段给谣言插上了“翅膀”以外,还有一个谣言本身的原因。 

  社会学家指出,公众愈认为重要,同时愈感到模棱两可的讯息,传播得愈广愈快。从“吴敬琏卷入美国间谍案”的谣言生成与传播来看,因为吴敬琏是著名经济学家,信息的本身带有显著性和重要性,加之又是一个“美国间谍案”,具有满足传播者猎奇心理和想像力的特点,更加强化了信息的传播“价值量”。由于谣言是由境外媒体首先发布的,对于一些习惯于相信“内幕消息”往往是由境外媒体抢先发布的受众和传播者而言,又加大了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也加大了后续传播者鉴别信息的“模棱度”。在权威澄清信息没有及时有力发布的情况下,又降低了谣言信息接受者的“批判能力”。这样多因素合力下,“吴敬琏卷入美国间谍案”被插上了快速飞翔的“翅膀”,成为一个传播快速而面广的“谣言事件”。

  国外有一句名言,“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这说明,要想控制谣言“走遍天下”,真理的传播必须更加迅速及时,此外,还要在传播渠道上更加有效有力。在澄清“吴敬琏间谍案”过程中,由于辟谣渠道最初只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发布,从渠道上无法与多样化、多层次的网络等谣言传播渠道相抗衡。这从客观上加剧了谣言的传播。这也是在官方公开辟谣后,谣言并没有停止“飞翔”的原因。 南京 陆高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