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画鬼即画人”:“现视”木吉丞的“鬼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谢媛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艺术家木吉丞(右)与友人  “现视”木吉丞个人作品展于2018年3月

  

  艺术家木吉丞(右)与友人

  “现视”木吉丞个人作品展于2018年3月10日下午亮相上海M50创意园5号楼101室Pz空间。

  木吉丞(林吉涛)祖籍闽南漳州。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受海洋文化颇深,对民俗传说尤感兴趣,并尝试以不同的视角去阐述,创作民俗传说中的内容,主要以岩彩,水墨创作鬼怪为主并与黑商会共同开创中鬼怪潮玩品牌“异斋”。

  “现视”木吉丞个人作品展

  本次展览展出其于2016年至2017年创作的部分作品。主要是以2017年的部分《二十九鬼图》为引导绘画,以及天,地,海最终构成四幅系列作品,还囊括“者”系列的以《嬉者》《欺者》《怒者》为主,更多的是以叙事的方式去描绘主题的情感。

妖绘卷 | 木吉丞

  在接触并确认以鬼怪作为创作题材,木吉丞并不否认受到《山海经》的影响颇深,里面所描述生物的各种组合,吃法(我一直觉得《山海经》更像一部烹饪书)等,所谓的“万物万法皆有其用”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再加上其生长在以海洋文化为主的闽南地区,对于一切神秘的事物总有一种莫名的向往,说向往可能也不太准确,倒不如是一种类似迷恋的感觉,迷恋里面的各种生物。

  当然,《山海经》里所描述的说不上是鬼,是如生物般真实的生活在那个惊险离奇的世界。

  木吉丞真正接触到“鬼”,是在看到罗聘的《鬼趣图》,那与常人几乎无异的外表,瘦的,高的,矮的,大头的,称之为“鬼”,在其笔下,“鬼”不再冰冷,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而后再听说罗聘“天生异禀,双眼碧色,白昼能睹鬼魅。”以我之拙见,结合他笔下“鬼”之形象,他是能见“鬼”,但其确是人,不然也不会说出“凡有人处皆有鬼,鬼所聚集,常在人烟密簇处,僻地旷野,所见殊稀”。但,人心之种种,又怎可一“鬼”能将其解释。

  京极夏彦在其书《今夕续百鬼》中也写到:“妖怪不会杀人,杀人的只会是人。妖怪只是用来推脱之用。”由此可见一斑,当然,他所说的是“日本妖怪”,但其对于“妖怪”的看法,却和罗聘看待“鬼”不谋而合。

  另外在《聊斋志异》,袁枚的《子不语》中也不难看出,往往“鬼”是作为受害者,在其死后化鬼进行复仇或者完成生前未完成之心愿,所谓的“敬鬼神而远之”粗俗的理解当然就是不想给自己招惹是非祸事。在木吉丞看来,“鬼”远比人“单纯”,它们纯粹到只执着于一件事,而人却有无尽的想要。

《二十九鬼图》 | 木吉丞

  在《现视》中,所想表达的也无非如此,取之“现视”之名,所画之物,存在于意识之内,脱离于现实之外。想让大家在现实之内看到想象之外的东西,而“鬼”就是这样的存在。

《欺者》| 木吉丞

  在他看来,“鬼”也并不是无情无感,生前为人死为鬼,“鬼”一直作为抽象的,概念的而存在,很难去描述它究竟为何物,灵魂?念想?三魂七魄?所代表的为恶?为善?说不清。我们当从字体上说,“鬼”字最早表示的是进行“田猎”时所佩戴的面具,是身份,权利的象征,戴上面具,借由面具改变原来的样子,这是“鬼”最早的意思,反过来说,是人用来改变自己的原本面貌的一种手段,而这一点,在如今也普遍存在,我们所说的“见鬼说鬼话”不也是此含义的衍生吗?当然,“鬼”也有继承,传承之意,所以也被代表为先祖之灵(力),再后来由于人对死亡的畏惧到对死者,死者灵魂的畏惧。也就发展为之前所说“敬鬼神而远之”。但单从最原始之意—面具看现如今的“为人”之道,在某种程度上,不正是其“鬼”之意。

镜童 | 木吉丞

  木吉丞画鬼,更多的也展现人性的多面,当然,他并不是以面具的符号进行创作:“在我所创作的‘鬼’中,有的是随性而出,没有太多的意义;有的是基于某件事而进行想象,当然,既然是以图像出现,当然也是具象化处理后的产物,但是之前的‘生产过程’,是对事件的认识,理解而后通过想象而出,所以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鬼怪’,它们更像是促成某件事情或者某种结果的因。毕竟只要生活着,与世界接触着,就会有很多痕迹出现。而这痕迹的两端,因与果,也就是我所想要表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痕迹,借由‘鬼’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与自然的关系,创作所秉承的,是‘画鬼即画人’的初衷。

  展览将持续至4月10日。






 
关键词: M50 木吉丞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