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素兮绚兮 韶华胜极:王素柳青绿山水阶段性创作成果亮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邹萍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2018年1月7日下午,《素兮·绚兮》王素柳青绿山水画展亮相七加艺术馆,38件展品首次

2018年1月7日下午,《素兮·绚兮》王素柳青绿山水画展亮相七加艺术馆,38件展品首次整体呈现她近年来研究和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图为王素柳在展览现场

素兮·绚兮展览时间 | 2018年1月7日-2018年1月21日展览城市 | 浙江·杭州展览机构 | 七加艺术馆策展人 | 徐静莲展览地址 | 杭州滨江区信诚路817号世茂中心2007室/七加艺术馆邀请画家 | 王素柳

  2018年1月7日下午,《素兮·绚兮》王素柳青绿山水画展亮相七加艺术馆,38件展品首次整体呈现她自研究生毕业后至今研究和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润色其实很慢,别说青绿,就是浅绛也是很慢,而且色与墨要相得益彰,所以虽然这次展出的作品不多,但其中花费的心血是很大的。”在导师林海钟眼里,王素柳作为中国书画后起之秀,深刻明白此路之难。“展览是一种分享,是一种切磋。绘画以图像的方式传递着美,更以画家的特殊角度把我们带入画中的世界。更是一种品位,亦是画家的品德呈现。素柳即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播与大家分享。”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毛建波则认为青绿山水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些年随着水墨的发展而逐渐减弱,原因之一便是墨色之间的和谐很难把握:“这方面实践好的人不多,但我们很高兴,现在后继有人了。”

  中国艺术内蕴丰厚,青绿山水更是其中高峰。王素柳独爱丹青彩‍画,亦擅于发挥自己的独有敏感,实属难得,且精研笔墨,究心彩绘,不拘小家碧玉类精巧,却意在大家闺秀般雍容,携法理幻自然,虽下笔为江南风物‍,却有难见盛世气象。

《素兮·绚兮》王素柳青绿山水画展开幕式现场

七加艺术馆馆长/策展人徐静莲在《素兮·绚兮》王素柳青绿山水画展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林海钟致辞

浙江音乐学院教授杜如松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毛建波致辞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郑少昌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组织人事部长应达伟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朱晨致辞

杭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缪宏波致辞

  王素柳,温州文成人。2005年考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师从林海钟教授,2015年国美山水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素兮·绚兮》王素柳青绿山水画展现场

悠然见南山——读王素柳绘画

文/陆虹

  一

  “白云红树,余每每仿之,独以此卷为惬意”。

  提出“南北宗”论,笔致清秀、墨色明洁的董香光曾画过这样月明华屋、红杏在林的丰润景象,仙气旖旎,即使今日读来也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现代感。六朝设色、文人笔意,不媚不急,形神自照还照人,如此雍容也就文敏其人能将这样古雅婉丽的没骨山水展于后世。

  这样的一丘一壑,被今日的王素柳看在眼里,离1628年董其昌画《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近四百年。看董其昌没骨设色山水如伊人在水一方,风致古艳,和他的水墨山水一样,在月下的清光里,生意浮动,婉转流丽。

  王素柳便从晚明的光景里一直追溯到晋唐的青绿山水。

  相传设色没骨山水始于六朝梁张僧繇,董文敏在他流传后世的没骨山水中多有题跋,及至唐代杨升,他也仿之。而与他们同时期的西魏、北魏及唐代的敦煌壁画无不块面涂绘,重色晕染。这一路青绿在宋元以后水墨写意兴盛时渐渐淡去。而董其昌没骨设色山水的出现,是其精微笔墨与色彩呼应的实践,他没有放弃文人书卷的清逸,在灼灼其华的同时,以他萧散幽淡富有神采的笔意,骨力细劲带有色泽的皴线,在碧山、白云、红树间形成一种新的文人画的富有古意又甚为时尚的影响后世蓝瑛、石涛至张大千的现代设色山水观。

  今天的21世纪,越来越多还原山水本色的画家,用色彩来抒发天地情怀。青年女画家王素柳的实践便走的一条古意寻幽、润色开花的道路。

  “以复古为革新”总是显得那样得清新古雅,赵孟頫为之,陈老莲为之,董其昌为之,一切驶向古意之意,总是生出久违的新鲜,是同时代的革新派又是后时代的传承派,传统之路才是走向现代的最自由开阔的道路。

  王素柳的设色山水,一片清新,一片古意,在今天的中国画画坛山水创作中别样芬芳。

曲院风荷22.5x33cm 纸本设色  王素柳  2017

三潭印月 22.5x33cm 纸本设色  王素柳  2017 

苏堤春晓 22.5x33cm 纸本设色  王素柳  2017 

西湖天下景 22.5x33cm 纸本设色  王素柳  2017 

云棲竹径 22.5x33cm  纸本设色  王素柳 2017 

  二

  中国画图像是绘者的心像,是人的记忆,是物的记忆。在中国画设色山水里那种平面化涂绘的意趣使得青绿设色山水始终保有一种深邃的高古,似天边幽境,高远清明。王素柳的设色山水中保持了这样幽绝的明艳,来自朱砂、石绿明丽照人的色泽在不同层次的底色中泛出的光华,幽静如水,清澈如岚;不张不扬,不浅不薄,别有韵致,她将古韵的设色赋予现世的造化,竟有一种新时代的意境,象厅堂上改朝换代重又出现的山水花鸟,虽新犹旧,却始终有着一贯而至的娴静。

  王素柳在回望传统的路途中,看到那片属于她的有林下之风的月亮地,清亮、虚宁,在那里她显露了江南女子的情愫,是这生她养她的秀润的江南云烟滋养了她自由烂漫古典的性情。

  学习过晋唐,学习过董其昌,王素柳在中国美术学院受到的纯正的古典的训练,让她得以在风声、落花、流水间看到与自然相契合的浓浓的深情。她看西湖虽然是眼前的曲院风荷、柳浪闻莺,但却笼罩着往昔的幽远清明。她古法用色、古法用笔的的韵律中,没骨写意化的流动,附色的沉着细腻,让她在与西湖神遇中遇见一个丛树幽亭,红绿万状,宛得夕照之妙的迹化之情境,那样的涂绘,那样的曲线,无不清逸自在。

  在她《江南忆》的展览上,她的一套西湖十二景册页,展示了她心中的清平世界。飘逸着拙气的古雅让人不觉耳目一新,如此西湖,疑为六朝古境,又似今人心中雅境。如此山水本色,有着千年时空的圆融,又有着南宋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人间小景的温暖。

琼林暮雪 原120x200cm  绢本设色  王素柳  2015

西山雪霁 23x61cm  纸本 王素柳  2014   

  三

  王素柳古韵悠悠的面貌,在今天的中国青绿山水创作中凸现出来,一方面在于古法设色,另一方面因为她生意率性的用笔,没有故意淡化线条,反而在积色的同时保留住用笔的生机。让画面出现灵动内敛的古韵。深浅、厚薄的写意化的涂色,与空灵淡然的写意用笔同时保留于她的青绿山水中,显然继承了董其昌的有元人笔意又有晋唐设色的带有强烈文人画意味的设色风格,与职业化的重彩青绿山水拉开了距离。正是她没有停止探索笔墨与设色的和谐关系,才有了今日充满文人意趣的青绿没骨山水面貌。这一点也要归功于她的导师林海钟的多年不遗余力的对山水画精神的追求。林海钟行笔精细古雅,神采焕发。那种灵动通透的勾勒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对笔墨的不离不弃实则是对中国画本质、文人画意趣的坚守,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探索出中国画青绿山水更加广阔的空间。

丘园养素(一)140.5X38.5cm 绢本设色王素柳  2015  

丘园养素(三)140.5X38.5cm 绢本设色王素柳  2015  

丘园养素(二)140.5X38.5cm  绢本设色王素柳  2015  

丘园养素(四)140.5X38.5cm 绢本设色 王素柳 2015  

  四

  董其昌的《仿杨升没骨山水图轴》表现出的生动的意蕴,是王素柳绘画所追求的意境。

  坐在山前,沐春光月夜,而心中的春光是接天碧日冲淡的平和之境,月夜是月华如水的深而广袤的寂静。消解了客观的写实,画出自我审美愉悦的诗性体验。此刻的美妙是绘者与自然物我两忘,将生命融于自然中的真切体验,不是以旁观者的立场,而是潜心于内,置身于中。与山川神交,融为一体。心灵中的江南恐才是王素柳笔墨表达的物件。她将古人的“随类赋彩”赋予新的意义,“以随心、随境赋彩”的方式实现色彩从视觉到精神的转换。

  得六朝意韵,还有另一种时代感的意境即是素柳的心像所在。

云山古寺 40x50cm    绢本 王素柳  2010

雁山叠翠 120×120cm  王素柳  2009年

古原临秋 120×120cm  王素柳    2009年

敦煌遗韵册(二)22.5×32.5cm 绢本设色    王素柳   2009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