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的生存体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洪镁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2月10日,“自在/自为——陈波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2月10日,“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在艺元空间开幕。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近年的创作,展出的作品“既作为四位艺术家现阶段创作状态的呈现,也集中反映了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自在而自为的反馈着对于自身周遭事物的观察和体验,并直达事物本质”。

“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展览现场

  在谈到本次展览主题“自在/自为”时,主办方表示:“‘自在’与‘自为’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中重要的学术语言,阐释了包括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从低级到高级、存在到本质的阶段特征及发展规律。‘自在’即潜在,表现为存在的客观性,其内在的差别及理想型并未被主体所发掘;‘自为’是实践、是存在的实证,是潜伏的矛盾相互斗争、内在的差别得以显现。从自在到自为实则是一个由虚无到真实,由表面之象到深刻本质的过程。同样,绘画也存在一个从在到为的验证逻辑。从绘画的行为本身到个体精神通过绘画而有所表达,‘自在’与‘自为’发展轨迹同样在艺术家身上得到反馈”。

“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展览现场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着近似的经历。他们在艺术机构或学院中任职,同时从事着个人创作。相对平静而稳定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以更为轻松的心态和节奏来面对自己的艺术。朗雪波的电影画面和路障,以截然相反的图示隐晦的探讨着极端权力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陈波的花园和肖像,以再处理的方式宣泄着一代人的精神记忆;唐骁的用绘画建筑,使画面与空间在相互侵蚀中达到有机共生;詹蕤对数据的分类和罗列,呈现的是艺术家对社会、自然以及人的行为的记录。

“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展览现场

陈波《风景中的科学家》 60cm×9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我的绘画很难说找出明确地指涉或者针对什么,政治、生活、爱情、生命等等这些东西,我想不是说完全没有,毕竟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些都是我生活过的痕迹,但是针对什么呢?好像没有,这个世界好像没什么好针对的。每一个东西、每一件事情、每一段经历,都是你演变到现在的一个部分、一段过程。”谈到自己的创作既创作过程,陈波表示:“在画画的时候,我试图努力既不把它当作一张写实的画来画,也不把它当成一张抽象的画来画,而是想把我所能看懂、所能理解的关于绘画的、关于视觉的语言综合起来用。可能在我的一件作品上既有写实、又有抽象,但是这些都是我的素材库中的东西。我可以画政治题材,可以画爱情题材、生命题材,让我感兴趣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会把感兴趣的东西都往画布上画,把作品当作一种生活记录。我不是一个抽象画家,也不是一个具象画家,只是一个画家而已。”

“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展览现场

朗雪波《体积—31》(局部) 200cm×15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 朗雪波工作室

朗雪波《体积—32》 (局部2)200cm×15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 朗雪波工作室

  朗雪波的《体积》系列表现了日常城市生活中具有空间分割性的交通障碍物。也许对于朗雪波而言,作品的意义在于交通障碍物这种标准工具在公共空间和城市规范方面人的位置延伸。作品极简的色彩和深色的背景对比强化了画面的质感,它在画面空间上的分割也呼应了作品本身的立意。批评家、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认为朗雪波的《体积》系列“不仅凝聚着他近一阶段的视觉思考,更是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洞察性表达”,“他以一种叛逆的方式,审美的粗俗,坏画的倾向,虽然运用的是烂熟于心又驾轻就熟的传统的技术和材料,但他却又自觉地赋予架上艺术以其固有的精神和批判的潜能,那就是穿透人内心的幽暗,去洞悉人性在现实中的异化与扭曲,去揭示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困惑和焦虑体验,透露出当代社会中所存在着的一种偏见、束缚、压抑、困惑和挣扎,及试图逃脱、逃避这种困境和现实的纠结”。

“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展览现场

唐骁《金色》100cm×100cm×54cm 松木、纤维板、亚麻布、丙烯 2016年

唐骁《无题》110cm×110cm×30cm 丙烯木板 2015年

  “几何规律性”是理解唐骁作品的关键词之一。“在视觉中,几何规律性对自然原型的复现是切实可行的,时间和形状在这种复现中可以得到完美的表达。把单体从现实世界的视觉经验中抽离出来,用材料的物理性去复现,那么这样的单体不仅独立于围绕它的世界,而且也独立于观照它的主体而存在”。建筑则是理解唐骁作品的另一个关键词。曾经在谈到自己创作中作品与建筑的关系时,唐骁认为,当绘画从工作室进入美术馆展厅,绘画的空间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作品挂在墙上,成为依附于建筑这颗大树的“树瘤”,“把建筑想象成一个有机体,比如一棵树,树在被撞伤,树枝折断后的愈合过程中,会长出新的组织包裹创面,最终成为疤瘤。那么我的作品就好像这些外力作用后所生成的变异结构”。

“自在/自为——陈波、朗雪波、唐骁、詹蕤”展览现场

詹蕤《2008年9月22日到2008年12月11日——81块灰色》

詹蕤《2010年5月1日到2010年7月20日——30岁B先生的性爱时间》

  詹蕤创作的方式通常是从收集来自于现实的数据和信息入手,再通过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归纳、整理、记录、编码、转译,变为抽象的图形和色彩、材料和尺度。在创作中以一种机械的方式将自己作为创作主体的主体性降低,让自己似乎变为一个社会现实中的各类数据的记录员,又似乎是回到了艺术创作的原点。在谈到詹蕤基于时间的绘画时,独立策展人孙冬冬认为:“绘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媒介,实际上是被詹蕤定义为一种与自然相通的表达途径,或许这正是他从事绘画实践时最为根本的观念,那么,在工作室手拿画笔的詹蕤就是一个想暂时脱离现代时间管控的现代人。”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7年12月10日展至2018年1月30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