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升级换代中的三亚艺术季 第六届三亚艺术季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裴刚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第六届三亚艺术季开幕式上嘉宾合影  2017年12月8日,第六届三亚艺术季“共同风景”在华宇艺术中心开幕,本届艺术

 

第六届三亚艺术季开幕式上嘉宾合影

  2017年12月8日,第六届三亚艺术季“共同风景”在华宇艺术中心开幕,本届艺术季包括“室内宇宙 2017年度入围艺术家群展”和“回响 华宇青年奖五周年回顾展”,之后还将举办“华宇艺术论坛”等活动,在延续以往公益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公共性与在地性,助力艺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亚艺术季总策划 赵屹松 致词

 2017年度入围艺术家群展策展人 孙东东致词

三亚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克宏 致词

三亚市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蔓华 宣布第六届三亚艺术季开幕

  策展人孙东东向雅昌艺术网说:“今年的展览不仅在新落成的华宇艺术中心举办,而且有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入围这个展览。这次的展览,不仅有入围艺术家展,还有一个'回响'往届获奖艺术家的回顾展。”

展览现场

  华宇青年奖于今年已经是第五届,本届艺术家提名名单也着眼于全球华人范围,汇集了来自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纽约、伦敦、柏林及洛杉矶等地的110位艺术家。华宇青年奖组委会邀请了活跃于当代艺术现场的54位艺术家、策展人及艺术写作者为提名嘉宾,鲍栋(独立策展人)、刘畑(独立策展人)、鲁明军(四川大学副教授、策展人、评论家)、彭禹(艺术家)及孙冬冬(独立策展人)为初评委员会成员。经过近三个月的资料收集与筹备,本届华宇青年奖初评委员会已于2017年9月23日完成初选评审工作,经过四轮评选与讨论,20位入围艺术家名单为:(排名按姓氏首字母序)

  陈哲、邓国骞、冯晨、郝经芳&王令杰、黄炳、简策、蒋竹韵、李宝玖、李明、廖斐、刘月、史镇豪、唐潮、王博、王拓、许家维、杨露子、郑源、致颖、朱昶全。

  以上20位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包括且不限于绘画、装置、影像以及行为表演等,他们将携作品参与由孙冬冬任策展人的华宇青年奖入围艺术家群展。届时由评委会主席侯瀚如(古根海姆美术馆博物馆顾问策展人、评论家)、林天苗(艺术家)、凯伦·史密斯(OCAT西安馆执行馆长、评论家)、皮力(香港M+博物馆高级策展人)及张培力(艺术家)组成的终评委员会于现场召开闭门终评会议,最终甄选出两位获奖艺术家,在12月9日华宇青年奖颁奖现场授予“评委会大奖”和“评委会特别奖”。除现金奖励外,华宇青年奖将给与获奖艺术家在专业领域持续的支持,包括艺术家作品和项目的实施及展览,以及相关的策划、宣传和文献出版等。

刘月《缓坡》 拾得物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7

  进入“室内宇宙 2017年度入围艺术家群展”和“回响 华宇青年奖五周年回顾展”的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刘月的作品《缓坡》,艺术家刘月对自己的这件作品阐述中讲道:“我利用那些曾和空间产生过关系而现以废弃的材料,让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物质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了一场我与物的奥林匹克和极限运动。此刻,物体本身的属性和其在空间中延展出的因果逻辑是迷人的,并依此享受于体验时间维度中空间、物体和自我的交织关系。

  物与物的连接构成了无限美感,空间也成为连接之物的一部分。材料的自然属性被强加衔接相互关联而产生新的逻辑,在这个塑造的新空间中材料间相互制约和限制使其成为一个空间性的整体“物件”。当把艺术空间更大的还原成其原本的只是空间,独自一人利用捡拾来的这些材料在毫无预设中寻求关系,不依靠其他工具和外力的辅助下,以身体的行动和个人的手感去寻找物体与他物、墙面之间可相互支撑和依附的唯一受力点。这个过程伴随着随时坍塌和不断重建,人与物皆是在实现自身的极限。最终在阶段性的结果中呈现给观众的是空间中构建的新秩序和美感,而这相互关联中是岌岌可危和脆弱的,一个看似静止的空间中游走的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力。”

冯晨《光的背面》 装置:控制器,舵机,铝制百叶窗 尺寸可变 2017

  与刘月作品相邻的是冯晨的作品《光的背面》,冯晨认为:“《光的背面》是一件场域特定装置作品,百叶窗的开阖通过装置由声音来控制。这件装置作品对透进展厅内的自然光进行改造和调控,使静止的空间有了光带来的动感和韵律。”

陈哲《向晚时计》(2017年BANK版)镌刻黄铜片、LED灯珠 46.8x46.8x10cm 2017

陈哲《关于891次黄昏心灵活动的百科全书》金色印压皮面书、音频 37x26x4.2cm 2017

陈哲《狗狼暮色 - 光/暮光》 水磨石 60x326x3cm 2017

陈哲《向晚六章》以文献的方式呈现

廖斐《绵延的赤道》 材质:装置(激光水平仪、地图)2015  

  

廖斐《一件地球雕塑装置》(2套电脑显示器和主机,钢架结构等) 250(L)×38.5(W)×31.5(H)cm 2015

  紧接着是廖斐以自然材料作为创作对象,一组关于地球的作品,对于《一件地球雕塑》,廖斐认为:“《一件地球雕塑》中长方体钢架结构的两端固定了两部显示器,分别播放着北半球中国南海海域和南半球澳大利亚东岸海域监测台风运动的实时画面。由于地球自转作用,南北半球气旋运动方向相反,艺术家截取了这两个区域,将两个方向相反的气旋连接起来。作品完成时正值北半球海洋大气运动不算活跃的冬季,也可以说这是“一件等候气旋的雕塑”;廖斐的基础工作常在于通过简单地建立模型,以对系统进行观照或想象。”

 

  从区隔作品的通道进入另一个空间,看到李明的影像作品《烟土披里纯 - 第1章:国土局马路对面游过一条大白龙》,李明对这件作品的阐释中讲道:“《烟土披里纯 - 第1章:国土局马路对面游过一条大白龙》在湖南沅江取景。是我的第⼀故乡。这是⼀部向达达主义致敬的录像。同样,也跟过去的⾃⼰对话。我站在公园的马路对面,脚下是一片白色的斑马线,它们刚被洒水车清洗了一遍,远处有6根庄严的中华柱,凝视着这个场景,我想到《下楼梯的裸女》那个女人在空间里运动的画面。我拍这个录像时,希望能拍出纯粹的想象,它仅仅是另⼀种填充时间的形式,我租了一匹白马,骑着马在马路上走了一圈,我将这个镜头的素材按照 29帧/1秒导出,再按照⼀定的速度拼成⼀部逐帧动画,让马的运动痕迹留在画面中形成一条白龙的形状。我用了其中一段多普勒效应作为底音,把几秒钟的多普勒效应通过音乐软件再进行多普勒效应扭曲的处理,来贴合飞龙的意向。”

王博 《光谱,或者新加坡的丹·弗拉文》装置2016

  王博的作品《光谱,或者新加坡的丹·弗拉文》,借用丹·弗拉文极简主义的灯光装置形式,七个荧光灯管漫射出不同色温的白色光线。每个灯管的色温都采样于新加坡的某个具体社会空间的照明色温,从高档的餐厅、光鲜的酒店大堂,到工业建筑及外籍劳工的宿舍。本作品是艺术家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当代艺术中心驻留期间关于东南亚劳工及物质流动项目的一部分。

许家维《台湾总督府工业研究所》 单频道录像装置 3’00’’ 2017

许家维《飞行器、霜毛蝠、逝者证言》 四频道录像装置, 3’40 - 8’40’ 2017

  许家维的影像作品《台湾总督府工业研究所》,主要是台湾在日治时期的历史发展中,因其殖民地工业化的政策导向,原意设立工业试验所。前期虽然有「工业化」建设之美好远景,一时新兴产业纷然而起,研究机构也建立协助支援之技术能量,然时局丕变,随着二战情势的演变,导致工业倾向于军需产业化,研究机构也不得不成为「总体战」中科学动员之研究机构。因此日本内阁在1938年1月决定「生产力扩充计划」,工业试验所之构想和中央研究所工业部之扩充结合为一,并于1939年4月成立工业研究所。

  由于殖民地资源开发的需求,以及总体战的压力之下,工业研究所在短时间内产出了大量的研究项目。综合起来所产生的研究范畴,大致可以归类为五项:航空燃料、稀有元素、油脂、陶瓷器、调味料。航空燃料和稀有元素皆为军需物资,而另外还包括台湾自给自足之研究领域,诸如陶瓷器与油脂、调味料等,以备战局变动台湾一旦成为孤立无援之紧急状况。此时的工业研究所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上皆有进展,这是台湾在科技发展上大跃进的阶段。然而,这段历史随着美军轰炸以及国民政府将原址改建为空军总部后,也逐渐地被遗忘与改写。

  这件作品是透过两张1911年的老照片所绘制的3D动画,照片拍摄地点是台湾总督府化学部的实验室室内,此机构是工业研究所的前身。3D动画描绘了老照片中的可视范围,随着动画的运镜,在透视转变之后裸露出3D动画背后的结构。动画中崁入了一座电视架,电视中播放的是日治时期的军工厂画面,以及1930年代的博览会画面。这些画面呈现了当时对于科技的展示,追求现代性的欲望与帝国主义背后的关联。

  他的另一件作品《飞行器、霜毛蝠、逝者证言》,是以海军第六燃料厂新竹支厂遗址为背景,这间二战时期的军工厂,是透过台湾总督府工业研究所的发酵工业部所研发的丁醇生产技术,以生产航空器所用的燃料,在战火的摧残下,废弃的建筑体上有无数弹痕见证了它的过去。在这件创作中,艺术家以空拍机的特殊视点穿梭其间拍摄,一方面空拍机做为裸露的摄影机具,另一方面也作为影片中的演员,以拟人化的方式呈现。除了空拍机所拍摄的画面之外,还包括了不同的素材来源,其一是大烟囱内的霜毛蝠画面,霜毛蝠主要分布于日本、韩国与中国大陆华北等高纬度地区,在不知名的原因之下,近几年此北方物种每年五月至七月皆会到军工厂的大烟囱里产子,也成为台湾唯一的霜毛蝠栖息地。其二则是二战期间的轰炸机影像资料,当时美国与中国的盟军轰炸台湾,随着政权转移后,这段历史也随之被掩盖。艺术家将飞行物的意象作为贯穿作品的元素,包括工厂作为生产飞机燃料的原始用途,以及空拍机、蝙蝠、轰炸机。

  影片旁白源自于当时工厂员工的回忆录,总共有十九篇口述旁白,由四位配音员以日文录制,并透过计算机程序随机播放。影像也同样是程序自动从影像数据库中挑选并实时剪接,每一次的播放都会产生不同的影片结构,就如同旁白中所提到的:「大部分的档案,在投降前夕,就已经放进燃烧炉烧掉了。数量、日期、人物、事件、前后顺序、因果关系,完全没有依据,只剩下不可靠的模糊映像。」透过程序的随机运算,呈现回忆的模糊不确定性,并借以回应那段难以拼凑的历史文本。

李燎《许愿池》装置 2017

展览现场

  诞生于2012年的三亚艺术季,在过去六年的历练中,在展览规模和艺术水准上已具备相当的专业性,并在艺术界引起广泛讨论。

  华宇青年奖发起于2013年,是由华宇集团主办的公益性艺术奖项,专为在复杂的当代文化语境下不断实验和探索的青年艺术家而设,旨在持续性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面貌,展示新生代艺术家多维度的创作样态。华宇青年奖于2015年资助获奖艺术家胡为一实现了他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第一场美术馆个展“两点之间,没有直线”,同时也支持了艺术家吴超及其团队的“植物人视听唤醒项目”。

  据悉,本届三亚艺术季将延续至2018年3月8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