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观看之道?五位教授在光达告诉你答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邹萍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2017年11月26日下午,“观看之道—中国美术学院巴黎具表五教授展&rdq

2017年11月26日下午,“观看之道—中国美术学院巴黎具表五教授展”在光达美术馆开幕。图为展览现场 

“观看之道—中国美术学院巴黎具表五教授展”展览现场 

“观看之道—中国美术学院巴黎具表五教授展”海报

  “五位名师,以他们的艺术,向我们展示了当代绘画的核心命题:重返观看。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是观看的定格,森•山方是观看的日常奇观,阿利卡是观看的闲雅,马松是观看的层览,司徒是观看的东方鸣响。‘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人所对的现象世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视界,所有的观看都不是单向度的。通过这种观看,我们不仅看到对象,而且看到观看本身。由此作为生存世界的蓝本,‘观其所由,视其所以,得其所安。’这种让观看得以澄明、让眼与心得以共响的艺行,正是一种道,一种心首相随的大道。”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如此说。

  2017年11月26日下午,“观看之道—中国美术学院巴黎具表五教授展”在光达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光达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展期为2017年11月26日至2018年3月25日。2017年11月28日(星期二)开始对公众开放。

“观看之道—中国美术学院巴黎具表五教授展”开幕式现场

  “五教授”即雷蒙·马松(1922-2010)、阿利卡(1929-2010)、森·山方(1934- )、布列松(1908-2004)和司徒立(1949- )。他们是法国当代具象表现绘画的代表人物,同时也都曾获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对1990年代之后中国美术学院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主要展品均为光达美术馆藏品,其中大部分首次国内展出。本展延续至2018年3月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的校庆典礼,不仅是对五位客座教授艺术生涯的回顾,也是对国立艺术院先驱者们的纪念和致敬。五位名师以他们的艺术展示了当代绘画的核心命题:重返观看。通过这种观看,我们不仅看到对象,而且看到观看本身。他们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的清流,也重新接续了国美创立之初“中西融合”的学术传统。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司徒立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杨参军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井士剑致辞

光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光达美术馆创始人陈火法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赵军致辞

  “五教授”的观看之道

  布列松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决定性瞬间”。在他那里,视觉既非“在”之视觉,亦非确定性的视觉,而是发生获得之能力的视觉,它在现象与过程的多样性里构造出发挥作用的潜力,将非耗损的“观看之道”传递给我们。其实,它将先于现实化,个别化的时刻指定为感性圆满的上游。布列松从摄影到绘画均是“决定性瞬间”的眼法,这种目光不是物理意义的,而是会回光返照的目光。从摄影机迂回到铅笔,一样是目光的伸延。

  雷蒙·马松首先是通过素描来理解可视世界。他的雕塑立足于素描,将素描立体化。雕塑的活化基于素描,对于他来说,一根线条就代表了思想中的一个基本定义,在线条节奏里形成“异质同构”是无常形而有常理的。画家把这种道理赋诸艺术空间,让各种的线条赋予节奏。因为世界任何聚集中都与其聚集在同一个节奏里,这个内存一旦被激活,观看之道就会涌动出与之和谐的节奏。

  阿利卡以“一瞥”的视觉进入他的视觉世界,用如手指般的触感细腻微妙的笔触作画。画家并非作为一个感觉主体去贴近事物,而只有懂得进入个人的松驰状态,既不再强求也不再支配,处于一种心灵维度才会自行从各种形式的物质性里释放出来,掠过目光,用眼光抚摸事物,“松驰”地去画,画化画生。

  森山方的观看之道是“目游”。注视既不排除观看的过程,又保持着扫视性的绘画诉诸观察主体在持续时间中的视觉,一种身体的持续可变性的视觉场。在技巧上也不掩盖劳作中身体的痕迹——本身都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色彩的音阶,观看的运动。

  司徒立擅长风景画。风景画比沉思或更能提供“道”的入口,是所有深思更优的捷径,因为它直接融入那种内在性。并且,通过画笔的交织往复运动,源源不断的接近过程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在风景中重新燃起对生命根本的兴趣。风景并不是知觉客体,它并非事先提供给我们的各种偏好,通过它们让我们重新发现内在性的简单路径。“斋心”才能空纳万物,唯有从气的能量在内部充塞并在那里转变成心灵之纯净,方可感受到那从外部贯穿风景之风之明澈或纯净。司徒立在存在论层面上思考中国艺术精神的静观诗学,他坚持“实境”描绘的绘画实践。

“观看之道—中国美术学院巴黎具表五教授展”展览现场  

  “具象表现绘画”

  “具象表现绘画”概念是由让·克莱尔提出,司徒立对之作了理论上的总结。具象表现绘画倡导一种现象学式的观看方式:将原有的经验和理论悬置,并宣判无效,试图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观察世界。具象表现绘画既接受了现代主义的洗礼,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力图开辟现代绘画的新方向:以纯视觉形式理解世界,指向现实世界的直观真实性。绘画的目的在于发现新的观看方式,寻求对于世界的整全表现。就此而言,具象表现绘画不是一种固定的风格或画派,而是一种开放的思想和创作姿态。

  因此,这里的“观看之道”不是约翰·伯格的文化研究或媒体研究的视角,不是“传统与欲望”的视觉文化的观看之道。“观看之道”是观看的道理和方法。对于“具象表现”而言,绘画不是对知觉客体的再现,而是被看成一个有待体验的世界。

  具象表现绘画在中国落地生长已经二十多年。1991年,司徒立访问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并向师生们介绍具象表现绘画的基础方法,师生们领会了具象表现绘画的基本精神并且前瞻到它的未来可能性。司徒立与许江相遇,共同探讨进一步展开具象表现绘画理论研究与教学习践。1993年,司徒立教授再度来杭讲学,并被聘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客座教授,第一次在国内完整讲授具象表现绘画理论及方法。

  1995年,在司徒立教授的主持下,油画系逐步建立和建全基础方法教学理论的框架,并聘请森·山方为客座教授。1996年,聘请雷蒙·马松、阿利卡、布列松为客座教授。在此基础上,中国美术学院于2002年首创“美术学实践与理论复合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先例,致力于培养学者型的画家,锻铸绘画之学的高度,为中国艺术教育与画坛带来了崭新的境域。这一理论研究和教学实施,强调的是要让画家的“实际经验”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创作论”,从而为绘画的实践建立一套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经过诸位导师的共同努力,一批颇有实力、能驾驭“双语”的中青年学者渐渐显现出来。

部分展品

阿维格多·阿利卡 Avigdor Arikha 玻璃窗前的自画像 Glass Door with Self-Portrait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65×81 1987

阿维格多·阿利卡 Avigdor Arikha 穿着红衣黑马甲的安妮 Anne in Red and Black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00×81 1993

阿维格多·阿利卡 Avigdor Arikha 从眼科诊所归来 Back from the Eye Clinic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46×114 1979

阿维格多·阿利卡 Avigdor Arikha 等待 Waiting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92×73 1985

阿维格多·阿利卡 Avigdor Arikha 挂着的白衬衣 Hanging White Shirt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15.89×88.9 1975

阿维格多·阿利卡 Avigdor Arikha 云 Clouds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97×162 1997

阿维格多·阿利卡 Avigdor Arikha 走廊上 In the Passage-Way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30×81 1991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背面 石版画 37×25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侧躺女人像 石版画 38×28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穿过街道的贾科梅蒂 Giacometti Through the Streets 摄影 Photography 27.8×18.5 1961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动物头骨 石版画 26.3×36.5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风景 石版画 27×37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工作室中的马蒂斯 Henri Matisse in His Studio 摄影 Photography 24×36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工作室中的森·山方 Sam Szafran In His Studio 摄影 Photography 21.8×14.5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工作室中的司徒立 Szeto Lap In His Studio 摄影 Photography 16×23.5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树 Trees 纸本钢笔 Pen on paper 15×21.3 1988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车辙 Tracks 摄影 Photography 24×36

雷蒙·马松 Raymond Mason 路人研究 Etude pour les Passants 纸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50×34 1960

雷蒙·马松 Raymond Mason 身架研究 Etude de Torses 纸本钢笔 Encre de Chine sur papier 50×65 1963

雷蒙·马松Raymond Mason 巴黎6区的王子先生大街ⅡRue Monsieur Le Prince, Paris, 6e, No.2 树脂雕塑 Sculpture in resin 167.01×118.11×47.63 1992

雷蒙·马松Raymond Mason 倒下去的人 Falling Man 青铜雕塑 Sculpture in bronze 19.5×39.6×15 1963

雷蒙·马松Raymond Mason 街上的男子 L’homme dans la Rue 青铜浮雕 Relief in bronze 46×37×6 1952

雷蒙·马松Raymond Mason 葡萄采摘者 The Grape Pickers 树脂雕塑 Sculpture in resin 280.7×302.3×189.9 1982 

雷蒙·马松Raymond Mason 人群场面 Crowd Scenes, 6 Drawings 纸本墨汁 Chinese ink on paper 55×42 1964

雷蒙·马松Raymond Mason 小群像 Small Crowd 青铜雕塑 Sculpture in bronze 12×10×6.5 1963

雷蒙·马松Raymond Mason 小人群4 Small Crowd 4 青铜雕塑 Sculpture in bronze 11×18×8 1964

森·山方 Sam Szafran 都市景象 Paysage Urbain 绢本水彩、色粉Watercolours and Pastels on Silks 126×165.8 2014

森·山方 Sam Szafran 楼梯 Staircase 绢本水彩 Watercolor on silk 178×90 1992

森·山方 Sam Szafran 塞纳街 54 号的楼梯 L'escalier, 54 Rue de Seine 绢本水彩、彩铅Aquarelle et crayon de couleur sur soie 52.8×37.8 1992

森·山方 Sam Szafran 塞纳街上的楼梯 Escalier de la Rue de Seine 水彩版画 40×31 1980

森·山方 Sam Szafran 塞纳街上的楼梯 Escalier de la Rue de Seine 铜版画 Drypoint 33×25 1990 (1)

森·山方 Sam Szafran 塞纳街上的楼梯 Escalier de la Rue de Seine 铜版画 Drypoint 33×25 1990 (2)

森·山方 Sam Szafran 塞纳街上的楼梯 Escalier de la Rue de Seine 铜版画 Drypoint 33×25 1990 (3)

森·山方 Sam Szafran 塞纳街上的楼梯 Escalier de la Rue de Seine 纸本色粉 Pastel sur papier 35×32 1985

森·山方 Sam Szafran 诗人让·皮亚杰 Le Poète Jean Paget 石版画 lithograph 67×51 1970

司徒立 Szeto Lap 二十四诗品之含蓄 The Great Valley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14×438 2013

司徒立 Szeto Lap 孤山雪 Landscape Under the Snow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60×250 2015-2016

司徒立 Szeto Lap 普罗旺斯风景Provence’s Landscape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90×280 两联 2015

司徒立 Szeto Lap 圣米歇尔山海边The sea at Mont Saint Michel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78×200 2017

司徒立 Szeto Lap 泰山下 In front of the Door of the Thai Mountain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14×195 2015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