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三星堆博物馆建馆20周年 “宅兹中国”西周青铜器精品展揭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璞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三星堆博物馆建馆二十周年(图片来源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四川分中心及三星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201

三星堆博物馆建馆二十周年(图片来源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四川分中心及三星堆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2017年10月26日,为纪念三星堆博物馆建馆20周年,推动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的发展,探索新时期博物馆的发展之路,展现中国西周青铜文化,三星堆博物馆建馆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宅兹中国’西周青铜器精品展”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拉开帷幕。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朱家可

  开幕式上,三星堆博物馆第五任馆长朱家可作了《世界的三星堆,三星堆的世界》主旨演讲,回顾了二十年三星堆发展历程。1929年,燕道诚惊世的一锄敲开古蜀国的大门;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的重大考古发现,让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从1987年开始筹建,1992年工程奠基,1997年10月26日建成开馆,肖先进、敖天照等第一代三星堆人筚路蓝缕十余载,三星堆博物馆“从无到有”,从遗址一角荒芜的河滩地,发展成为向世界展示文明风采的“国家名片”,谱写了一段“小地方办大馆”的传奇,开创了四川文博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现场

  “中国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河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贵州省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殷墟博物馆、成都市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等近百家国内知名博物馆的馆长论道雁江,探讨了“如何让文化‘走出去’、文物‘活起来’”“新时代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等重要话题。

中国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现场

  上海大学副校长段勇、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河南省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志成等文博专家学者在“中国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与广大同行分享经验与心得。

“宅兹中国”西周青铜器精品展现场

  与此同时,由四川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的“宅兹中国”西周青铜器精品展汇聚了来自四川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岐山县博物馆、周原博物馆、陇县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的130件(套)文物,萃集西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文化遗址出土的精品,包括何尊、带盖龙纹鼎、伯各卣、伯公父瑚、西周饕餮纹铜罍等国宝悉数亮相。

“宅兹中国”西周青铜器精品展现场

  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时期。与周人对宗法礼制之重视相呼应,铸铭之器相随增多,铭文内容亦趋富赡,且不乏长篇巨制。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文物“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并迁宅东都洛邑后对宗室小子的训诰,并提及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等事。其中的“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中国”的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一个方位的描述。这里的“中国”,并不是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意思。

 

“宅兹中国”西周青铜器精品展现场

  负责布展的三星堆博物馆研究部部长吴维曦介绍,展览将借助这批西周青铜器,讲述其背后的史迹与人的信仰、审美趣味和文化选择、传达“郁郁乎文哉”的宗周礼乐文化精神内核,揭示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和文化艺术精髓、给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之以启迪。并通过比较展示陕西宝鸡“弓鱼”国墓等所出器物与四川彭县竹瓦街窖藏出土器物,探索蜀踪及周王朝与古蜀国多维度的互动,讲述文化意义上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故事。此外,三星堆博物馆近期修复的一件文物精品西周饕餮纹铜罍也在展览中向公众展示。

  “我们举办这次西周青铜器精品展,就是为揭示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和文化艺术精髓以及中华多元文明的绚烂多彩,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广汉市文物局副局长朱亚蓉如是表示。

  据悉,本次展览为期四个月,将持续至2018年2月26日。

  “宅兹中国”西周青铜器精品展部分展品介绍:

  何尊 西周早期(复制品)

  何尊,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伯各卣 西周早期 通梁高27.5,口径8.5×10.7,腹深13,圈足径9.8×11.9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1980年宝鸡市竹园沟 国墓地出土,该件卣出土时为两件一组,并配一尊。三件器物铭文相同。两件伯各卣形制、纹饰、风格一致而大小不同,系工匠事先制出两批大小不同的泥范后再铸造,足见其缜密的设计与熟练的铸造技术。

  伯公父瑚 西周晚期 通高19.9,口径22.9×28.1

  周原博物馆馆藏,1977年扶风云塘出土。盖与器同铭,均为十行,61字,惟行款稍异。铭文记伯公父择吉金以盛放稻粱,言其辅佐卿士、臣事于天子及为诸父辈兄长祈长寿多福之意。瑚亦作胡,盖、器同形,上下对称、合为一体,系盛黍稷稻梁的食器。

  带盖龙纹鼎 西周早期 通高40.2,口径32,腹深16.5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1981年宝鸡市纸坊头墓地出土。

  西周饕餮纹铜罍

  这件青铜罍口径17厘米,通高45厘米,四川省博物院藏,1980年彭县(今彭州)竹瓦公社七大队四队出土。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 在成都平原出西周的青铜器非常少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