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美经典讲堂之小说新金陵画派”:宋玉麟谈父亲宋文治的艺术人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7年6月10 日,“大美经典讲堂-小说新金陵画派”学术讲座在南京经典拍卖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江苏省国画院前院长、宋文治之子宋玉麟老师担任演讲嘉宾,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万新华老师担任主持,为听众介绍了以傅抱石和钱、亚、宋、魏为首的新金陵画派,以及宋文治先生毕生的艺术追求,逸闻,以及不同阶段作品风格的辨识特点。

宋玉麟讲述宋文治与新金陵画派

万新华主持讲座

  新金陵画派是江苏乃至全国地区近现代书画拍卖中一个重要区域板块,从定义上说,“新金陵画派”的发祥地是江苏省国画院,诞生于1960年9月“江苏国画工作团”为期三个月的“两万三千里写生”,以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重要代表人物,同属于新金陵画派第一代的成员还包括:余彤甫、丁士青、张晋、张文俊。

  九人中,傅抱石、亚明、张文俊三人参与了画院具体的筹建工作,其余六人都是1957年国画院筹委会成立时第一批聘入的画家。其中,宋文治先生于1919年出生于人文荟萃的江苏太仓,太仓又称娄东,清初现过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后又有朱屺瞻、谢稚柳等大家。宋文治先生早年自学于《芥子园画谱》,后受教于朱屺瞻、张石园、陆俨少、吴湖帆等,他自我总结为“善学思变”,画风来源多元,在形成自己笔墨特征的同时又不断突破、变化。

讲座现场

  宋文治先生善师众家之所长,早期山水画既有四王的影子、也有明人的风格,又以传统为依归,学习宋人的绘画,画风神似巨然。结识陆俨少之后,受陆俨少影响,是谓元人风格,木石、树草中能看见陆先生的用笔。陆俨少先生曾说“余画不难学,顾亦有难学者在焉。”陆先生的画,青年人学是画不坏的。所以陆先生在《课徒画稿》中把自己比作胡同,要带领学生走向大街,然而真正得陆俨少精髓的非常少。对于宋文治,陆先生曾给予过肯定。

  宋玉麟谈到:宋文治先生的书画收藏,伴随着他的一生,以朋友之间交流为主。因为建国之初,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主要靠文物商店买。但与陆俨少感情交流最多,所以收藏陆俨少的画作也最多。

宋文治先生(1919—1999)

  除了继承传统,宋文治还有一批表现生活的作品。五十年代,陆俨少曾带领四位画家去安徽写生,其中有宋文治,他们游历了黄山、新安江,创作了一批作品,后代表安徽参加全国美展。这一时期,宋文治以所学传统技法反应建国后的现实景象,试着用传统手法表现生活。

黄鹤山樵笔意 50cm×34cm 1954

凤凰山铁矿工地 130.5cm×81cm 1959

六畜兴旺 91cm×61cm 20世纪50年代

  1957年,宋文治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后参加两万五千里写生,这些经历对艺术生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写生,丰富了创作题材,描绘嘉陵江、韶山、华山、广州造船厂等,表现山川巨变。如果说进画院初期,宋文治的风格是陆俨少和吴湖帆的交织,那么进入画院之后,又受到傅抱石与李可染的影响,傅抱石的整体感和大局观、气势对他启发很大。宋文治很少有门户之见,广泛吸收,为我所用,自成一家。画院的画家,经常要创作一系列大型主题绘画,所以画家们经常交流,相互影响。而此时,宋文治由于其湿染技法成熟,独具一格,对于画面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3年,由中国美协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宋文治作品选集》出版了,这也是宋文治平生的第一本画册。同系列收录的均是大师级人物,包括关山月、石鲁、黎雄才、钱松喦等,标志着宋文治得到了画坛的认可。

春风杨柳万千条    96.5cm×52.5cm  1964年

红军烈士纪念馆  53.5cmx37cm 1963年

西海晴峦  1961

峡江图  1960

长征第一关   55cmx39.5cm 1965年

  宋玉麟回忆说,这一阶段,是父亲经历最旺盛,创作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阶段。他超越传统绘画技法,深入生活,探索自我笔墨风格。作品《江南春晓》,奠定了后来的“宋太湖”。

  “父亲的整个艺术生涯过程与年龄,思想起伏有很大关系,但每个阶段都有特点,六十年、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太湖都不一样。”宋玉麟表示。

  七十年代初期,因为外部环境影响,比较拘谨,改革开放以后,宋文治的绘画意识开放,创作进入到自由的状态,画出了一批吸收泼彩的作品,形成泼彩新相。《洞庭山小景》是他的第一张泼彩,受到张大千影响,后来又尝试用石鲁画黄土高原的方法,在笔当中同时蘸墨和色,在纸上表现出墨色相间的效果。

洞庭山小景   1978

 

黄山晴雪  1977

梅园长春    130.5cm×57.5cm  1976年

南京白云石矿   81cmx47cm 1972年

七十年代作品   爱晚亭  1977

轻舟已过万重山   81cm×49cm    1970年

  宋玉麟老师认为,墨彩相当于水泥,光有水泥不够,还要有钢筋,有骨法线条。所谓“气韵生动”,“气”主要体现在运笔上,要看运笔来回走势、轨迹所产生的气,所以不能只看形,不看气。气息是作伪者无法掌握的,这是鉴藏宋文治作品的要素。宋玉麟认为,鉴定的第一要素是看画,画是最难的,画中内容最多,不同于于书法的形似,山水、石头、草木、建筑、船舶、鸟类,都是鉴定一幅画重要的抓手,可以提供很多的鉴定机会。

秋江图    42.5cmx39.5cm   1980年

秋江晓驳   1980

江南春晓    68cmx45.5cm    1983年

奔流图   90年代

庐山清音   1990

山高水长图   60cmx45cm   1990年

蜀江晓发图   60cm×40cm    20世纪90年代

太湖揽胜图   1991

  宋文治先生享年80岁,但作品总量并不多,因为他的创作习惯并非天天创作,它兴趣广泛,好戏曲、美食、收藏、旅游,必有兴之所至,才提笔画画。先生去世之后,在民间经历过两次大的藏家收藏,一个是宋玉麟自己,收藏过父亲一百余件作品,因此留下的作品屈指可数。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宋文治艺术馆等留下的加起来不及四百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