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拓·跋·写合一的大汉古韵:夏一鹏题、卜友常藏汉代画像石拓本展启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邹萍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大汉古韵——夏一鹏题卜友常藏汉代画像石拓本展”海报

2017年6月3日上午,“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员系列展之“大汉古韵——夏一鹏题卜友常藏汉代画像石拓本展”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启幕,展出了由信立祥著录跋文、夏一鹏题写、卜友常收藏的近60幅汉代画像石拓本精品。图为开幕式现场

“大汉古韵——夏一鹏题卜友常藏汉代画像石拓本展”展览现场

  “这个展览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有关艺术史、文物考古、书法创作的复合型展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认为本次展览非常有特色。2017年6月3日上午,“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员系列展之“大汉古韵——夏一鹏题卜友常藏汉代画像石拓本展”在西泠印社美术馆启幕,展出了由信立祥著录跋文、夏一鹏书写、卜友常收藏的近60幅汉代画像石拓本精品。“汉代画像石暨拓片收藏”主题研讨会同日下午举行。“我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出席展览),并且写了跋文,就是因为(藏品)第一真实,第二价值高。”中国考古学会秦汉专业委员会主任、海昏侯墓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原考古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信立祥如此说,作为业内资深研究人员,信立祥认为本次展览能够举行,说明西泠印社充分认识到了汉代画像石及拓本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汉代画像石既不是民间艺术,也不是文人把玩的东西,而是一种整个汉代文明的集体意识与记忆,因此带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保护,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宣传。”

        本次展览现场展出的拓片均来自青年鉴藏家卜友常的收藏。卜友常是河南南阳人,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汉画馆副馆长,长期从事汉代美术考古的科研工作,著作颇丰。而拓片的跋文则来自信立祥,其中部分汉代画像石拓片还属于考古首次发现和阐释,信立祥先生的跋文著录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此外,精美的题跋出自西泠印社书法篆刻家夏一鹏手笔。拓片题跋与书法创作有着较多不同,既要考虑突出拓片图形的艺术感染力,又要与其相得益彰,结合得体。所以,书写题跋既有书法的特征,又有绘画的特征。拓片图形是古人所为,而使整张拓片熠熠生辉,那就需要书写题跋者对整体布局与章法的很好把握。一幅好的题跋拓片,是书写者与汉代画像石作者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本次展览可谓三位学人合力而成。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致辞

西泠印社常务副秘书长汪华瑛致辞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艺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丁东澜致辞

中国考古学会秦汉专业委员会主任、海昏侯墓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原考古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信立祥致辞

杭州师范大学汉画馆副馆长卜友常致答谢辞

西泠印社社员夏一鹏致答谢辞

卜友常(中)、夏一鹏(右)向西泠印社捐赠作品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春雷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由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玲琅主持

“大汉古韵——夏一鹏题卜友常藏汉代画像石拓本展”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是一次古代造型纹样和当代书法艺术相互对照的美事,展览以“大汉古韵”为题,意指从古朴的画像石中感悟卓越的艺术造诣,进而直观展示汉代先祖的生活常态和精神追求,也从历史的影像与文字中映射出书家的人文情怀。充满金石味且从汉代画像石中攫取无数灵感的文字和古朴雄壮的墨色图案形成了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春雷,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吕国璋,西泠印社常务副秘书长汪华瑛,杭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丁东澜,中国考古学会秦汉专业委员会主任、海昏侯墓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原考古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信立祥等领导和嘉宾莅临现场。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