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届人士谈:该不该设立奥运博物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相继闭幕,其间孕育而成的文化非常丰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人们的体育理念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可称得上是一笔非常宝贵的遗产。 

    在奥运会之后,如何保存延续奥运文化,正在引起各界的关注,有人还提议设立奥运博物馆。为此,我们特意邀请几位文化界人士发表各自的见解。 

    ——编 者     

    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文化活动处处长王平久:哪些“文化”可以成为遗产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后,永久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将是文化。至于是否立即建立博物馆,我以为仍需论证,但大量的文化作品应该赶紧保护起来,不但开幕式那动人心魄的艺术画卷、闭幕式那感人肺腑的惜别之塔应当被永久定格,奥运会前后的文化创作,尤其是原创作品,也应成为奥运会文化财富,长久保存。 

    近来常有朋友问我,奥运会结束了,但其中有多少文化可以凝聚为一种民族的宝贵遗产,让千秋万代永远不忘? 

    我想说,文化精神的遗产已经在我们心中扎根,正与我们的血液一道继续流淌;而文化实物的遗产现在也已经显示出来。开闭幕式是艺术的经典,相关的影视片正在制作,一定具有独特的价值,别有一番魅力。奥运歌曲,如今已经开始流传,悠扬的《我和你》、亲切的《北京欢迎你》,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歌曲化作了一种播放与歌咏的常态,融入了每天的节奏,不信,你就听听。奥运的雕塑,现在正竖立在北京与各协办城市的街头、公园、社区,成为我们的生活伴侣,也成为城市美化的一部分。另外,还有许多获奖的雕塑作品也将永久地保留在美术馆和博物馆内,时时让我们回忆那美好的一刻。“祥云小屋”里珍藏的那些中国故事,深受各国观众喜爱,如何收藏其中的宝贵艺术设计品,让它们走出小屋,走进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正纳入主办者的议事日程。 

    奥运会不仅比赛吸引人,文化更让精神的财富持久延续,保存这笔文化的财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相信,除了政府的保存、机构的保存外,人人也都会拥有一份属于私人的记忆,是影像、声音,还是文字、实物?有一天,是不是也可以举办一次博览会,让我们每个人将自己保存的那份记忆展现出来? 

    这,其实正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带给中国的最丰厚的文化遗产! 

  作家冯骥才:宜聚不宜散 

    但凡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的大事件过去之后,其实物都是很有历史见证意义的。因为很多文化遗产都承载在实物之中,这些实物因此也就具有了文物价值,比如说奥运,那些“申奥”的文件、各种设计手稿,以及相关的影像等。应该将物质性的奥运遗产合理安置,例如可以在鸟巢或者奥运村里把这些东西聚集在一起,让这些有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东西保存下来。 

    对待这些文物应该坚持保护的原则。至于要不要建立一个博物馆来专门地存放,我觉得不妨讨论,但应强调一种博物馆的观点。也就是说具体的一个博物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像博物馆这样的地方将这些物质性遗产存放好、保管好。 

    记得东西德国统一时,世界上很多的博物馆都蜂拥聚集到柏林墙周围,为的是弄到一块柏林墙上的砖,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砖将是绝无仅有的。当时柏林墙一块砖的价格被哄抬得很高。所以,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在相关部门的关注下,文化界的有识之士用文化的、文物的眼光,将奥运会前后那些有重要历史见证意义的、最可感受的、最精彩的东西挑出来,收集好,保存下来,让我们的物质性遗产能不断地积累,让一代一代的人都能永远看到这些宝贵的物质性遗产。 

    文化学者叶廷芳:别让财富流失 

    在两个奥运会上,中华健儿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和创造精神,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永久传承。但是许多实物,作为遗产,也不能忽视。 

    这届奥运的新建场馆十分讲究功能、技术和艺术齐头并进,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鸟巢和水立方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一个先锋建筑让世人如此看好和兴奋,这是罕见的。 

    这两座建筑,首先是鸟巢给古都北京增添了一个崭新的城标,她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将大书一笔。 

    这些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如何永久地保留下去,是我们现在需要慎重思考的大问题。 

    一是需要影像、实物,二是需要纪念馆,三是需要文字的记录,比如文学、艺术作品等。假如让这些宝贵财富流失或是遗忘,那将是民族最为痛心的损失。  

    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以纪念馆形式保留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届奥运会以其赛会组织之严密、场馆设施之先进、比赛成绩之优异,被世界广为称道。国际社会公认,这是一届极为出色的奥运会,不仅代表着亚洲最高水平,而且代表世界先进水平。世界普遍承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北京奥运的成就无法逾越。 

    奥运会结束之后,人们自然思考,有哪些成就需要总结,哪些可以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 

    要总结的,是中国人民在举办这届赛事时凝聚的巨大共识,那就是以热忱友善的姿态,向世界奉献中国与世界分享同一个理想,以竞技体育为媒介,散发人类的奋发与和谐。中国极其成功地为人类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上万名运动员在16天的赛会期间,竭力实践奥运理想。中国政府和人民作为东道主,也同世界分享了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的卓越成果。 

    保留本次奥运会的文化遗产,就需要有一个有形的载体,世人可从中回顾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精神和成就,因此可以考虑在本次奥运会的主要场馆内或其延伸部分,建立一个京奥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作为已经举办过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的一部分,无论是在“鸟巢”国家体育场,或是在“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都是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可永远承载国人曾通力打造的北京奥运,应成为记录中国参与当代国际合作的里程碑。 

    国外有众多主题纪念馆,如玛格丽特·米切尔纪念馆就建在亚特兰大她的故居,以纪念这位世界名著《飘》的作者的生平。还有诸如华盛顿特区的航空航天博物馆等等,但至今好像还没有单届奥运会的专题纪念馆。如果我们建立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纪念馆,不仅是文化事业的创举,也同本届奥运会取得的旷世成绩相匹配,同时延续了国内外通过纪念馆方式综合性展示重大题材的传统。 

    显而易见,在这样一个纪念馆中,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电影场放映权威的北京奥运会纪录片,以清晰准确地介绍北京奥运的缘起、组织和运行,反映赛会期间体现奥运精神的那些永恒的伟大时刻,如中华台北运动员苏丽文负伤参赛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反映在伟大的鸟巢和水立方中世界纪录的纷纷刷新,反映中国志愿者的伟大崇高。 

    可以想象纪念馆将以其大量实物与电声影像记载下这届奥运,大量的授权纪念品将使得观众能将参访体验物质化地携带回家。 

    我们也可以想象纪念馆将由参赛者来参加管理,请他们介绍中国历史刚刚翻过的伟大一刻,与观众更好地体验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恢弘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