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破格之格——邱光平艺术的跨界体验”讲座于四川美术学院举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璞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6年12月7日下午,“破格之格——邱光平艺术的跨界体验

  2016年12月7日下午,“破格之格——邱光平艺术的跨界体验”讲座在四川美术学院小剧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主办,是艺术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系列讲座之一,由著名艺术家邱光平担任主讲人。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 侯宝川 致欢迎词

 

  邱光平,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3-2006年就读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作品被广东美术馆、西安美术馆、温州博物馆、无锡运河博物馆,成龙中国慈善基金会、上海原弓美术馆收藏。

主讲人 邱光平

  在本次讲座中,邱光平教授以自己多年来的身份转变为线索,讲述了其艺术风格的变化历程。邱光平教授表示,小时候关于美术的信息只有小人书,童年看过的连环画对他读研究生之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后他一系列关于“马”的创作都来源于当时的连环画。“对于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说,一定要保留小时候的经历,也许某一天你的艺术创作就是从儿时的经历开始,”他如是说。

  邱光平教授的身份经历了艺术盲流、学生、美术教师、策展人、签约画家等一系列的转变,他的创作风格也不断转变。在他读研究生期间,师从著名油画家程丛林,程丛林曾寄语:千言万语的表达方式,千山万水的视野高度,千辛万苦的执行力度,千方百计的谋略方法。这四句话始终影响着邱光平教授以后的艺术态度,“做艺术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做一个成名的艺术家是很难的。”

  “马”系列的作品最早开始于邱光平教授研究生期间一个“唯美一把”的课题,他思考了一周,回忆自己的前半生,想起儿时看过的连环画,似乎还没有人以这种方式来画油画,所以最初很胆怯,做了很多实验,交作业时很多同学画人体、风景,只有他的作品最为独特。当他交上作业时,立刻得到了程丛林教授的称赞。到毕业创作时,邱光平通过对连环画中“马”元素的提纯,创作了一套以“马屁股”为主题的作品。由此,邱光平教授开始了多年的以“马”主题的创作。

  邱光平教授表示,一件作品承载不了太多意义,他提炼了“两刀理论”:一刀看向大师,一刀看向自己,通过深度解刨大师和自己艺术创作的风格,联接自己和大师的相同之处,选择适合自己创作风格的大师学习、模仿。他在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什么要选择“马”?马“”的秉性和自己有什么关系?“马”与美术史的关系?“马”在当下的现实中具有什么意义?邱光平教授认为自己选择“马”存在必然性,他表示小时候最想画的就是连环画上的“马”,童年时第一次画画,画的也是“马”,他希望能够创作出不同的“马”的图像。

  随着自身角色的不断转变,邱光平教授开始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画家,还是想成为一个艺术家?“我只想做一个画家,一旦背上艺术家的名号,必须要始终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性和独立性,在当下的语境中真正做到人格和思想的独立是很难的。”他开始寻找作品中的精神内核,思考艺术修养和艺术感觉哪一个更重要。

  邱光平教授在2011年到甘孜佛学院参观后,特别是观看过“天葬”后,其创作图像从“马”转变为“鸟”,“马”正在消失,所有的体验都回归到作品中。“那些秃鹫像寺庙中的护法神,为我的绘画注入了新的可能性。”他表示近年来他的创作越来越贴近自然,拒绝商业的诱惑,拒绝资本的绑架,企图达到内心真正的自由。“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去画‘马’的图像?是因为‘马’不好卖了?其实是因为‘马’太好卖了,而‘秃鹫’并没有太大的市场。”

  在讲座的最后,邱光平教授表示,关于“跨界”的体验,不再仅仅局限于艺术江湖中的经验,要跨出这个学科,甚至接触很多与美术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要进入到社会中,成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再思考艺术的问题。“曾经的艺术对我来说太崇高了,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要用最平常的心态对待艺术,你只有从高高在上的艺术家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一介平民,你才能真正看到你的艺术之路还很漫长。”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