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家小书”拒绝文化方便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广大读者既需要提升学术、砥砺思想的‘精致蛋糕’,也需要普及文化、滋养精神的‘方便面’。”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对该社上半年推出的“悦读经典”小丛书的销售状况非常满意,首批4本的一万套在上市20天后就已售罄。 

  “悦读经典”中有一本古典文学专家邵毅平教授的《诗骚一百句》。邵毅平写过《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等优秀学术著作,但这次他将《诗经》和《离骚》看作“古代的流行歌曲”和“诗人的不平之鸣”,结合大量古今中外文学名作甚至是诗歌和影视作品,运用现代社会的通行话语和普通大众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对二者进行不脱离经典本义的创新性解读。 

  像“悦读经典”的成功一样,北京出版社2001年开始出版的“大家小书”截至目前已经出版四辑共四十本,每本平均发行3万册。其延伸产品“大家小书·洋经典”从2005年开始每年一辑,每辑十种,已经出版二十种。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常务副总编韩敬群是“大家小书”的创始人,他的创意来源于学生时代受惠过的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那本三毛九分钱的小册子《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吴晗策划的《语文小丛书》和数学大师华罗庚、闵嗣鹤的《数学小丛书》,还有当年专门针对初中生的《少年百科丛书》以及适用高中生的《青年文库》,“在那个‘知识就是力量’的全民向学的年代,我们国家那些可敬的第一流的前辈学者实实在在地做了多少文化积累和普及的工作”,“这里面很多书,是很多学者一辈子的心血结晶,随时间流逝,历久弥新,完全可以再生利用,让它们持续影响一茬茬读者。” 

  “大家小书”中最成功的是红学大家周汝昌的《红楼小讲》,从2001年出版至今已累计售出6万多册,被认为是拓展了周汝昌晚年的红学研究范围;“大家小书·洋经典”中《瓦尔登湖》作者梭罗的《梭罗日记》是在国内第一次翻译出版,一位购买傅惟慈《动物农场》的读者还热切致信出版社:“其他版本都叫《动物庄园》,唯独这本译作农场。出于对傅惟慈译笔的信任,毫不犹豫就买了。” 

  这两套小丛书的成功让“大家小书”的主创者意识到,“大家小书”应该是最符合投入产出的最优比的。但让他们沮丧的是,由于出版社内部人员调整、新作者开发的困难和版权争夺激烈等多重原因,“大家小书”2004年出到第四辑,“大家小书·洋经典”2006年出到第二辑,就分别停顿下来,尽管他们还憧憬着请何九盈先生写小学常识,请黄永年先生讲版本,请吴小如先生讲书信,将美国2005年影响非常大的琼·迪迪安的《奇思妙想的年代》收入“大家小书·洋经典”第三辑…… 
  “现在未必有这么多这么高水准的学者,他们也未必有这样高的兴致(做学术和文化的普及),老先生们的身体也不好了”,韩敬群强烈感受到了电视所代表的娱乐文化对印刷机代表的铅字文化的强有力挑战,他慨叹“时代气氛变了”。 

  告别计划经济时代的惰性,韩敬群开始锤炼自己的商业运作能力,但他还是强调学术和文化经典所代表的高端文化和低端市场对接时,“高端的文化还是有它的尊严,不能丧失了它内在的优雅。于丹可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可以对她提出更高的要求。” 

  “还是他们‘大家小书’做得好,我没做好,但我这个思路是对的。”中华书局编辑徐卫东2005年开发了包括雷海宗《中国的兵》、吴晗《明史简述》在内的一套六本的“大家说史系列”,而他细心开发的旅日学者李开元的《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4月份上市,“首印的1万5千册已经发完了,可能会加印”;该局的樊树志《国史十六讲》、黄永年《唐史十二讲》、季羡林《佛教十五题》都销售良好。 

  徐卫东介入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图文增订版去年8月首印6万8千册,“已经发了6万多册。”做图文升级版已经成为各出版社在文化经典普及方面的一个可能的突围途径。徐卫东坚信,“书也有它的气质,作为一个整体,图和文一定要配得起来。”“学术著作通俗化,传统文化时尚化”成了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口号,北京出版社集团人文社科图书出版事业部的项目主管莫常红已经开始调查文史类图书的市场,与之同事的策划一部主任朱明德正在负责“大家小书”第一辑中许嘉璐《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的图文升级版,预计10月底11月初出版,这给停顿了近3年的“大家小书”带来一片希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