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聚焦雕塑 “在路上•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启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何妍婷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关山月美术馆嘉宾合影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致辞展览学术主持吴鸿亮致辞参展艺术家代表戴耘致辞  雅昌艺

关山月美术馆

嘉宾合影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致辞

展览学术主持吴鸿亮致辞

参展艺术家代表戴耘致辞

  雅昌艺术网讯 2016年11月19日,“在路上•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 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本届提名展和论坛将雕塑(空间艺术)作为研究和展示的对象。本次展览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共同主办,朱小钧、吴洪亮、张新英、盛葳担任学术主持,彭宝玉、伍诗妮担任策展人,展出25位艺术家的百余件/组作品。

  2013年,关山月美术馆推出当代艺术项目“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目前,“在路上”已制定了六年计划——前五年的项目以媒介作为主要的分项依据——油画、水墨、版画、雕塑、新媒体,每年组织一个分项,通过展览、论坛和出版等方式,全面立体地梳理和研究不同类别和主体的青年艺术。第六年举行综合的文献展,集中呈现并讨论这五年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学术问题。2016年,依托雕塑媒介领域,举办以青年雕塑为主体、以探讨艺术与空间的关系为目的的“空间艺术展”。

“在路上•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现场

“在路上•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现场

“在路上•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现场

  在路上•2016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

  “在路上:2016”提名展和论坛将雕塑(空间艺术)作为研究和展示的对象,在对国内以“70后”、“80后”为主要创作力量、与雕塑媒介领域相关的当代艺术现场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最终从24位专家提名的130余位艺术家中挑选了25位在这一领域有着实验性、媒介拓展性,在创作中对艺术及其空间之间的关系有着持续的思考,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面貌和审美品格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参展,展出的100余件/组作品也代表体现了“70后”、“80后”的知识结构、审美理念、学术指向。

  展览共分为四个板块:

  1、自在:物质空间

  雕塑是三维空间艺术,材料探索曾经是现代雕塑的主要议题之一,然而,在材料的物理和视觉属性之外,还存在着更具有本体和哲学意义的物质属性。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技术上的纯粹与创新,更是着眼于雕塑本身,及其与空间的同构关系:一种是与语言本身的视觉张力占据周围空间,形成一种空间的实在,一种是以一个狭小的空间诱使观者进入一个大的精神空间。

  2、互文:参与空间

  与绘画不同,雕塑天然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这一方面源于它在古代建筑方面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源于当代艺术介入社会现实的诉求。然而,公共性并不仅仅体现在放置于公共空间供人观赏,更为重要的是,让它们与现场和观众发生直接的互动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观众在参与中获得新的自我体验,而作品也因为这一过程得以完成和实现新的建构,此外,公共空间同时也不断改变着自身定位。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