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车延高回应争议(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民周刊》:目前的这些外界的争议,会给你造成一些困扰吗? 


    车延高:还好。因为我平常和同事们都相处得很好,再一个,我的工作从来都没有因为我的写作受到过任何影响,对我的工作,我的上级部门、下级部门都很比较满意,我所在的纪委也是一个团结坚强有力的班子。


    “说自己没有压力肯定是假话”


    《新民周刊》:在获得鲁迅文学奖以后,你的生活有一些改变吗?如果有,这些改变是否在你的预期之内?


    车延高:说真话,获奖后出现的情况我没有预料到,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对我的心理承受力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如果说我的思维因此有所触动和启悟,那就是我认识到在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要学会多视角地去看待和对待所遇到的问题。


    《新民周刊》:我很想知道,在面对现在外界的这些非议时,你的心情与心态是怎样的?这个事情,让你感受到一些压力了吗?如果有,你自己是怎么化解这些压力的?


    车延高:说自己没有压力肯定是假话,我是一名公务员,各种质疑和猜测,突然占据了媒体的版面,我又不能逐一去解释。我不去解释,把它承担下来,这其实就是一种压力,但是遇到了就要正视它,自己开导自己。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杯子放在那里,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杯子不能因此否定各个角度发出的声音。要允许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说话,我应该相信时间的沉淀作用。


    《新民周刊》:来自前辈的批评、认可与来自晚辈的批评、认可,你的内心更在乎哪种?


    车延高:中国的成语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都是讲的连接性,没有前浪也就没有后浪。来自前辈的或是晚辈的批评、认可我都应该正视。


    《新民周刊》:你的同事或朋友,对你从事文学创作是怎么评价的?你收到过一些反馈吗?你看重周围人对你的评价吗?


    车延高:大家对我的业余写作是支持的,但是诗歌的受众面小,身边的同志一般不太过问。一些对文学比较爱好的同志,会主动找我要诗集,我由此可以感觉到,诗歌还是有生命力的。


    《新民周刊》:你认为你性格中的哪些特质,是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契合的?


    车延高:我性格中的特质就是面临新事物总有一种热情,喜欢去探究和思考。有一个朋友曾经跟我开玩笑说,你最大的特点就是执著,给你一根鸡肋骨,你都嚼得津津有味。我认为这种由热爱而生成的执著,实际上内含着一种情感,它与诗歌的艺术表达是相通的。


    “从2005年起,我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爆发期”


    《新民周刊》:是什么机缘让你从1977年就开始从事诗歌创作的?我看了你的介绍,那会儿你还在青海的军营里服役。


    车延高:我的一个战友写新闻报道,对我进入文学创作是一个启蒙,从1977年到1979年,我写了四十多篇诗歌和散文,投出去后,收到三十多份退稿签,后来才在《青海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组短诗,共三首,从此以后,我步入了业余创作。其间写过散文、报告文学、杂文和电视专题片,也获过不少奖。从2005年起,我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爆发期,发表作品470多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