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蘇·宫—故宫藏明清苏作文物展”开幕:百余件顶级苏作精品“荣耀回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6年8月13日,由苏州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在苏州博物馆临展厅开幕,展览展出86套(101件)明清宫廷藏苏作精品,全面展现了明清宫廷皇家御用的苏作工艺,彰显了苏州雕刻工艺的艺术魅力。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向雅昌艺术网表示,今年是苏州博物馆的“工艺”展示年,“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是继“苏州样 广州匠——苏粤两地工艺荟萃”、“金色江南——江南地区藏金银器展”后又一次传统工艺的精彩展示。得益于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如此多的首次集结回乡展出,这不仅仅是两地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更是江南文化与宫廷文化的再次互动,同时也是对苏州明清工匠大师的一次集体致敬。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讲话

  陈瑞近表示:“苏州与宫廷之间千丝万缕,互动频繁。江南曾是明清帝王流连忘返之地,香山帮匠人修建紫禁城后,由于皇室的需求,巧工百出的苏作工艺品不断输入宫廷,不仅成为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也实际引领了紫禁城内的时尚之风;同时,隶属于内务府的苏州织造,在负责上用、官用丝绸之外还承担了宫廷所需工艺物品的制作和采办,朝廷还陆续征招苏州名手进入宫廷造办处,专事皇室各类生活、礼仪、赏赐用品。由是,明清两朝,苏州工匠或在原籍承旨奉命,或直接在京城就近制作,为皇家留下了诸多传世珍品。”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讲话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明清时期的苏州,是除北京之外与紫禁城联系最为紧密的城市。大量精美的苏作精品,大批优秀的苏州工匠,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宫廷造办处,成为故宫博物院珍贵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霁翔说:“国家今年提出了工匠精神,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工匠精神是始终凝聚在传统文化当中的,本次展览展出了明清时期最巅峰的雕刻工艺,就是工匠精神的极致体现,它不仅体现在精细的做工,还体现在宫廷和地方工匠共同的品质追求上;同时,故宫人多年来在对文物进行维护、养护、修缮、传承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工匠精神,这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本次展览背后所推崇的社会价值。

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张林杰介绍展览情况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策展人张林杰还为本次展览做了导览,据介绍,本次展览分为“技冠天下”“内廷炫艺”“承旨而作”“特制进贡”四个单元,以明清时期苏作工艺与宫廷文化之间的互动为主线,以玉器、竹木、牙角、砚台、漆器等各个工艺门类的技术发展为辅线,展现明清宫廷清新绚丽的苏州风。

张林杰在现场导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技冠天下:良材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明代中后期,苏州经济、文化空前发达,制作水平高超,雕刻工艺尤为突出,吴地文风炽盛,文人的参与推动了雕刻工艺的发展,遂有“良材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之说。

  竹刻艺术兴起于嘉定,名家辈出创始人为朱鹤(松邻)把书画艺术融入竹刻,以刀代笔,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竹刻技法,将竹刻从附属于实用工艺的范畴脱胎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雕刻艺术。玉雕名匠陆子冈和治犀名家鲍天成曾被誉为上下百年无敌手,而继承顾家祖传技艺的顾二娘砚雕工艺,堪称吴中绝技。

 子冈款青玉过枝花卉山水人物图盒 明

口径7.8 厘米×7.8 厘米 足径6 厘米×6 厘米  通高6.2 厘米

子刚款青玉龙耳觯式杯 明

口径5.4 厘米 足径3.8 厘米 高7.9 厘米

白玉双婴耳杯 清早期

口径6.5 厘米 足径3.1 厘米 高5.6 厘米

竹根罗汉 明晚期

高12.8 厘米 宽18 厘米 厚16 厘米

吴之璠款竹刘海戏蟾图笔筒 清早期

径11.4 厘米 高14.5 厘米

竹五老图笔筒 清早期

口径13.6 厘米 底径13.4 厘米 高17.2 厘米

鲍天成款犀角蟠螭纹执壶 明晚期

口径15 厘米×7.8 厘米 通高13 厘米

犀角花蝶图杯 清

口径16.4 厘米×9.2 厘米 底径5.4 厘米 高12.8 厘米

吴历款象牙山水图笔筒 清

径10.6 厘米 高13.5 厘米

顾二娘款端石凤纹砚 清康熙

长21.2 厘米 宽18.5 厘米 高3.3 厘米

  内廷炫艺:为满足宫廷所需而设立的“造办处”

  清早期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清政府在紫禁城内设立了造办处,并从全国范围内选调优秀工匠为之服务。苏州雕刻工匠在康熙时期已进入宫廷应差;雍正时期,宫廷造办处汇集了苏州竹木牙角匠、玉匠、砚匠等多种雕刻匠人,他们在其自身所擅长的领域担当起主要的设计和制作任务,占据主要甚至是垄断地位。

  乾隆时期,随着宫廷活计的大量增加,进入宫廷造办处的苏州雕刻工匠数量达到空前,门类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可考姓名的最早进入宫廷的苏州雕刻工匠,其中封锡禄、封锡璋曾在康熙年间进入造办处供职。此后,其后辈封始岐、封始镐及弟子施天章也被举荐服务于宫廷,历雍正朝,一直供职至乾隆早期。除此之外,还有玉匠姚宗仁、都志通、韩士良,砚匠顾继臣等。

黄玉谷纹连环璧 清乾隆

璧径13.7 厘米 通宽35.6 厘米

青玉炼药仙人图山子 清乾隆

高24 厘米 宽20 厘米 厚9.5 厘米

象牙海水云龙纹火镰套 清早期

长11.2 厘米 宽5.9 厘米

澄泥仿汉瓦式砚 清乾隆

长24.4 厘米 宽15.5 厘米 高1.1 厘米

  承旨而作:皇帝旨意下的“内廷恭造式样”

  乾隆时期,苏州承接了宫廷造办处多数的玉器雕刻、大多数的雕漆制作和大多数的澄泥砚制作任务,也有少量的竹木牙角活计。由于苏州承接活计量大,造办处档案特设立“苏州”专项。这些活计一般先由乾隆皇帝下旨,命造办处画样或做样呈览准许后,再发往苏州,由苏州织造内匠人或外雇匠人依样制作,然后呈进宫廷。这种活计必须严格按皇帝的旨意制作,要求符合宫廷的“内廷恭造式样”。

  从乾隆二年(1737 年)开始,苏州织造几乎每年都会接到数量不等的玉器活计,涵盖了典章、宗教、佩饰、陈设、文玩、日用、仿古等几乎所有类别,总量应有数千件之多。

 

青玉交龙钮“御书房宝”印 清乾隆 

高9.6 厘米 长11 厘米 宽11 厘米

青玉七佛图钵 清乾隆

口径22.5 厘米 高14.6 厘米

玉莨苕叶纹烛台 清乾隆

盘径28.7 厘米×20.8 厘米 高31.9 厘米

剔彩龙凤集福盘 清乾隆

口径19.5 厘米 足径13.5 厘米 高3.5 厘米

剔红万岁长春铜里盖碗 清乾隆

口径11.3 厘米 通高8.6 厘米

剔红万年如意龙凤纹八方盆 清乾隆

口径22 厘米 底径15 厘米 高14 厘米

剔红海兽图圆盒 清乾隆

口径15.2 厘米 通高6 厘米

剔红飞龙宴盒 清乾隆

长54 厘米 宽24 厘米 通高24.6 厘米

  特制进贡:附和宫廷喜好的进贡物件

  苏州工匠在承接宫廷活计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宫廷的喜好,在实践中揣摩上意,而得到宫廷赏识,便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主动。让他们在玉雕、砚雕、漆雕等方面均取得较大发展,并得到认可,特别是在玉雕领域。

青玉白菜式花插 清乾隆

高23 厘米 宽8.8 厘米

青玉丹台春晓图山子 清乾隆

高24.2 厘米 宽14.5 厘米 厚7.6 厘米

青玉栖霞全图山子 清乾隆

高23.5 厘米 宽33.5 厘米

青玉龙戏珠纹瓶 清乾隆

口径7.3 厘米×5.7 厘米 高21.6 厘米

青玉仿汉钫式带盖方壶 清乾隆

口径6.8 厘米 足径6.3 厘米 通高24.5 厘米

青玉碗 清

口径14.9 厘米 足径6.4 厘米 高6.4 厘米

剔红云龙宝盒 清乾隆

口径35.1 厘米 足径28.6 厘米 通高13 厘米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3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