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从临摹艺事中梳理广美校史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研究展系列·艺事重述——艺术史进程中的“广美摹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欧宝静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7月8日下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研究展系列:艺事重述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7月8日下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研究展系列:艺事重述——艺术史进程中的‘广美摹本’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的作品包括油画、壁画和雕塑,借助馆藏部分师生临摹作品重述那些艺术史进程中的临摹事件,厘清某些学校历史演进中的重要脉络,从而考掘临摹在广美发展历程中的语言与精神要义,并给予当下思考与启迪。

嘉宾合影: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启明、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吴卫光、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劲堃、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金章、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蔡克振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在本次展览中展示的最早的摹本作品画于1956年,这批展品见证着广州美术学院从中南美专到今天的历史变迁的更替,也揭示了曾对中国现代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苏联艺术是如何切入到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途径,敦煌的古典艺术形式又是怎样给予中国艺术创作上滋养的。开幕式上,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金章与蔡克振对他们那个年代的临摹艺事进行了生动地讲述,展厅中也以视频放映的方式呈现了对老艺术家们的采访,还原了当时临摹的情景。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金章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蔡克振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主持开幕式  

展览策展人梁小延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表示,“在看到老先生们近乎六十年前的临摹品时,我油然起敬。通过他们的临摹研究以及研究的精神,我们可以温故而知新,提高我们的学术含量和学术积淀。另外,这也带动了往后广美三个美术馆藏品的整理,让师生在教学中观摩、研究和学习,领会其精神,希望我们学校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据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介绍,这两年来,广美都在整理、挖掘和活化美术馆的馆藏品,而此次的摹本展览旨在从美术馆的馆藏品中寻找美院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学校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本次展览由广美美术馆自主策划,联合了修复部、典藏部、展览部和传播部等部门,进而推动了自身的策划力量和研究力量的发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研究展系列:艺事重述——艺术史进程中的‘广美摹本’展”壁画、雕塑临摹作品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的一批壁画临摹,是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们1961年和1979年的两次临摹活动中留下来的经典作品。据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金章和梁如洁介绍,1961年陈金章与杨之光、吉梅文、林凤青、胡钜湛、冯玉琪共六位当时正值壮年的广美国画系和油画系老师由学校组织并推荐前往敦煌进行临摹。1979年则由广美国画系尚涛老师带队,方楚雄、梁如洁、陈永锵、等诸位艺术家作为当年的年轻教员和研究生再次前往敦煌。

部分壁画、雕塑临摹作品——

杨之光壁画临摹 敦煌壁画3窟 婆薮仙 纸本设色 65.2×34cm 1961年 

阳云壁画临摹 敦煌壁画249窟 伎乐天 纸本设色 46.1×66.1cm 1979年 

林凤青壁画临摹 敦煌壁画菩萨 纸本设色 56.6×40.5cm 1961年

尚涛壁画临摹 敦煌壁画420窟 菩萨局部 纸本设色 52×52.2cm 1979年 

鸥洋壁画临摹 敦煌壁画334窟 阿弥陀经变局部胁侍菩萨 纸本设色 64.7×47.5cm 1979年

吉梅文壁画临摹 敦煌壁画3窟 千佛洞飞天 纸本设色 54×39cm 1961年 

黄渭渔壁画临摹 壁画临摹敦煌壁画285窟 五百强盗成佛局部 纸本设色27.2×39.4cm 1961年 

陈金章壁画临摹 敦煌壁画321窟 法华经变局部栽花菩萨 纸本设色 33.6×33.6cm 1961年 

候瑾辉敦煌临摹 雕塑菩萨 石膏着色 13.7×12.5×49cm 1979年

  本次展览主要选取了两个特定时期的临摹作品对油画临摹事件进行呈现,一是1957年中南美专(广美前身)老师们临摹的苏联展览馆的作品,二是1978年广美老师们临摹的欧洲作品。油画部分的临摹皆与外来的展览有关,第一次是1956年“俄罗斯绘画展”巡展至武汉,时任院长的胡一川把握住机遇,尽可能创造条件,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临摹。第二次的临摹事件是文革结束后,国家提倡思想解放,有对外开放的要求。全国举办了多次外国展览,如1978年在上海举办的“罗马尼亚十九、二十世纪绘画展”、“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以及在长沙举办的“中欧交流展”等。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研究展系列:艺事重述——艺术史进程中的‘广美摹本’展”油画临摹作品展览现场

部分油画临摹作品——

王肇民临摹 前苏联 米依科列科夫《在哥萨克田庄里》布面油画 65.5×84cm 1956年

陈雨田临摹 前苏联 格雷《七舰岛》 布面油画 48.8×100cm 1954年

赵叔钦临摹 法国 莱尔米特《收割的报酬》布面油画 159×96cm 1978年

刘盛夫临摹 罗马尼亚 托尼査《守林人的女儿》布面油画 47×37cm 1977年

刘其敏临摹 前苏联 格里采《伊斯特拉河晚景》布面油画 45×81cm 1956年

冯玉琪临摹 法国 保罗·高更《蓬-阿凡的洗衣妇》布面油画 58×71cm 1978年 

陈秀莪临摹 俄国 列维坦《薄暮月初升》布面油画 47cm×60cm 1956年

徐坚白临摹 前苏联 费·巴勒舍特尼科夫 《又是一个两分》 布面油画 16×22.5cm 1956年

马三和临摹 俄国 萨维茨基油画《出征》布面油画 70cm×56cm 1956年

  临摹在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中构成极为重要的一个现象,尤其是中国艺术史。古代的自不必说,在近现代,临摹对于艺术创作与教学仍然具有着特殊的作用,不过这个临摹要放到中外艺术文化交汇的背景中来看待。在新中国,艺术家们学习的主要对象,一个是苏联及东欧美术,一个是中国传统美术,而在中国传统美术中,除了众多精彩绝伦的卷轴画,以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的敦煌石窟绝对是艺术家们膜拜追摹的圣地。同样地,临摹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创作和教学中亦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成为我们探问这所高等艺术学府乃至更为广泛的美术学院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进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与这些临摹的师生人数众多,创作的作品数量可观,而临摹事件的时间跨度又大,足以构成我们捕捉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语言与精神来源的历史线索。在临摹中,他们的态度积极认真,力图忠实把握原作的状貌,但是因为个人认知和喜好的不同又会对题材及类别有所选择,这些临摹对于其自身创作的构图、色彩、造型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他们以后的艺术发展。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家,他们的学习经验又传递给后辈学人,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4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