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艺术全球化中的“混和增长”与新生秩序——“另一种选择: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在今日美术馆发布2016最新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熊晓翊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5月12日下午,“另一种选择: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在今日美术馆发布最新方案

  5月12日下午,“另一种选择: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在今日美术馆发布最新方案,作为今日美术馆2016年年度最重要的学术展,此次展览特邀策展人黄笃与赫拉尔多-莫斯克拉(Gerardo Mosquera)联合策展,展览将于2016年12月初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和3号馆推出,展期为三个月。

策展人Gerardo Mosquera、策展人黄笃、特邀嘉宾Jonathan Harris、 特邀嘉宾邵亦杨

发布会现场

  关于“今日文献展”

  今日美术馆自2007年建立第一届“今日文献展”,前两届“今日文献展”分别于2007年(“能量――精神、身体、物质”)及2010年(“调节器”)举办,总策展人均为批评家黄笃。“今日文献展”旨在从中国出发逐步建立起国际性的艺术交流机制,并与国外重要的双年展、三年展平行发展,以此为平台,起到不同文化间对话的作用。

第一届“今日文献展”现场

第二届“今日文献展”现场

  本届“主题”——“BRIC-á-brac:The Jumble of Growth”(中文名:“另一种选择”)

  本次展览主题的中英文并不是翻译对应的关系,而是以不同语言命名,反映了当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特征。展览的法/英文名为“BRIC-á-brac:The Jumble of Growth”,英文 The Jumble of Growth 译为“混合的生长”。而“BRIC-á-brac”是法语中的俚语,泛指混杂、差别,或是处在某种潜在混乱中,不均匀的组合,意指一种混沌状态的词汇。

  有趣的是, BRIC刚好对应了由美国经济学家Jim O’Neil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金砖四国”概念的缩写: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及中国(China)的首字母组成。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金砖”之列,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在题目中,“à-brac”表现的是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如此复杂的经济状况和转变中所释放出的“充满生气”的社会形态。总而言之,“BRIC-á-brac” 泛指发展中国家由于其文化背景迥异、现代化进程中与他者的碰撞,导致在全球化冲击下社会转型所凸显出不同文化的矛盾和差异。这种基于全球政治经济的文化整合,产生了相互渗透与抵抗并存的现象,构成了全球化与地方化共生的文化景观。本次展览以“金砖国家”为出发点,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中第一次发挥了改变作用,其影响力在本土与全球同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折射出了这种经济的活力。那么,艺术将如何反观与体现出社会的巨变,这些变化在文化与个体生命的叙述中如何表现和发展,将是这个展览关注和探究的核心议题。

  中文题目“另一种选择”实际上是对法文主题“BRIC-á-brac”的进一步诠释,其目的在于强调代表性新兴国家的文化主体性,探讨自身独特的文化之路。虽然金砖国家是一个经济概念,但是本次展览凸显的是以金砖国家主导的新兴国家的艺术发展方向。由于金砖国家分散于几大洲,它们呈现出各自的地缘文化特征,并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呈现出各自复杂多元化的生长路径,从而为全球多元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一种代表新兴国家的文化力量。简言之,这种特殊的文化地带引领着新兴国家的发展,表现出一种另类的现代性表征。这就是为何中文采用“另一种选择”为主题的理由。

  展览组成及作品概要

  本次展览将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50余位艺术家,国内代表性艺术家有倪海峰、翁奋、王国锋、陆垒、陆扬、卢征远等,国际艺术家有墨西哥的马塞拉•阿玛斯(Marcela Armas)、比利时的威姆•德沃伊(Wim Delvoye )、西班牙的克里斯蒂娜•卢卡斯(Cristina Lucas )、智利的贡萨罗•迪亚兹(Gonzalo Díaz)、巴西的马瑞佩(Marepe)、印度/荷兰的普拉尼特•索伊(Praneet Soi)、瑞士艺术家托马斯•赫赛豪恩(Thomas Hirschhorn)、来自韩国和美国艺术家组合张英海重工业(Young 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俄国的团体艺术家AES+F和Chto Delat 等等,探讨不同文化语境和发展形态下的艺术表现特征,展现全球化进程中迸发出的混合活力。

WIM DELVOYE (比利时)《Cloaca 5》装置,2006

MARCELA ARMAS(墨西哥)《I-Machinarius》装置,2008

CRISTINA LUCAS(西班牙)《The Super Commonwealth》摄影,2014

翁奋《看鄂尔多斯2》摄影 ,2015

陆垒《佯装自大狂》装置,2015

倪海峰《和谐编码970300》装置,2015

  本次展览将由四个方向展开:混合生长(The Jumble of Growth);癫狂的空间(Chaotic Space);话语现场(Discourse Practice);个体叙事与微观生命(Individual Narrative and Microscopic Bodies)

  一、混合生长指涉的是艺术生长土壤的革新与互生关系。艺术家的创作大多受地域文化、宗教信仰和习俗的影响,变革的文化土壤带来的复合语义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内容与意义。与此同时,日益全球化的社会景观,加剧了各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文化相互作用及彼此影响,新的跨文化的艺术元素与意识形态,要求我们以全球化的视角去辩思这种相互依存共生的艺术。

  二、癫狂的空间再现了在如今复杂多元的社会变化中多维度空间(都市空间,公共空间,日常空间,虚拟空间等)的问题与状态。当这样空间与艺术家的主观性相遇时,会激发出艺术家的不同判断和想象,及其分析与表现。在这种看似混乱的空间中,恰恰展示出了艺术家理性的视觉隐喻。而这种癫狂的生长氛围正是飞速全球化与复杂现代性带给我们或多或少关于对生存际遇的思考。

  三、话语现场指向的是现实问题的艺术实践。无论是再现的方法还是观念的方法,艺术家以其敏锐的直觉和想象力将实验、介入、解读与批判贯彻其作品中,其作品体现出各自的立场、观点、态度。他们以这样的艺术行动不仅释放出积极而个性化的回应,而且彰显了文化的自觉性和主体性。

  四、个人叙事与微观生命表现的是个体在宏观社会与微观身体中的生命意识与状态,即把生命本能、生存情感及其境遇作为个人叙事的砝码。然而,身体作为载体与艺术叙事的母题,涉及到身体作为符号蕴含着人的复杂状态及其文化边界的议题。在后现代语境中,身体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被视为一种社会关系的纽带。事实上,身体蕴含着这样几个层面的内涵:1.自然的身体 2.社会的身体 3.科学的身体。在艺术家看来,身体是一种艺术的媒介,具有对以上层面的僭越,它超越了身体的局限和规定。正是基于这一独特视野,艺术家将身体作为叙述的媒介,挖掘和表现了身体的潜能与无限。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明确地提出了具有鲜明针对性的文化命题,展览力图以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视觉图像来解读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日益加剧的危机——矛盾、冲突、共存及竞争关系。同时构建差异文化的相遇,在发现他者的同时实现发现自我,即通过对话和分享最终表现出新的艺术景观。所以,第三届今日文献展的艺术目标,既反思传统议题,也直面现实问题,既揭示文化层面,也反映艺术现状。

  作为新闻发布会的组成部分,还举办了相关主题的圆桌论坛。参加论坛的有:策展人黄笃、策展人Gerardo Mosquera(赫拉尔多.莫斯克拉)、嘉宾Jonathan Harris(乔纳森.哈里斯教授)、 嘉宾邵亦杨教授。本次论坛的相关内容及本届文献展深入解读,请留意雅昌艺术网进一步的报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