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老旧新奇——“感知新异:张卫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熊晓翊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6年5月7日下午3点, "感知新异一张卫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开幕。据悉,展览由今日美

  2016年5月7日下午3点, "感知新异一张卫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开幕。据悉,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展出张卫近年创作的作品 62 幅。

展览开幕现场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李保宗先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主编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尚辉先生著名美术批评家、本次展览策展人杨维民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刘茜女士,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原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段若鹏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戴顺智教授,找钢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郎永淳先生,南通大学副校长樊小东教授,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女士,中国油画院常务副院长石磊先生,天津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北方美术》主编邵亮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博士,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顾平教授,美术批评家郝青松先生,南京艺术学院商勇教授等嘉宾出席展览开幕式。

艺术家张卫

[天籁之1]198×98cm纸本水墨  2010

[天籁之2]198×98cm纸本水墨  2010

[天籁之2]198×98cm纸本水墨  2010(局部)

[逍遥游Ⅱ]之六 136×68cm纸本水墨 2011

[逍遥游Ⅱ]之五 136×68cm纸本水墨 2011

  艺术家张卫过去曾以水墨与现代元素的拼贴为人们所熟知,而近年来,他的作品则更加倾向于绘画语言的多元性尝试。感知新异,即用视觉感知图像,并产生新异的视觉体验。在最新展览的《城市系列》、《故园系列》、《浮生系列》、《逍遥游系列》和《致秋系列》等作品中,张卫通过对那些看似熟悉的场景与行为进行某种置换,来制造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让人们在那些看似日常的场景与行为里获得一种新奇而异样的视觉体验。这种新异的视觉体验经常是夹杂着某种意识形态或文化历史意涵的隐喻性。在某种意义上,制造富有意味的新异视觉体验,也便成为当代艺术家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创造和价值突破。

  张卫说,他的创作一方面是借用日常场景、庸常行为来涂写生活之图像碎片,另一方面则是以无序的、肆意的水墨渗化来破坏那些常态化的视觉经验。水墨在此并不局限于一种语言,而是具有一种审美的寓意。

[鹰Ⅱ]之2 245×122cm纸本水墨 2016

[鹰Ⅱ]之3 245×122cm纸本水墨 2016

城市之1 48×66cm纸本水墨

城市之2 48×66cm纸本水墨

浮生之1 45×45cm纸本水墨 2011

浮生之2 45×45cm纸本水墨 2011

故园之1 48×66cm 纸本水墨

故园之2 48×66cm 纸本水墨

策展人  杨维民

  策展人杨维民说,张卫自己的成长过程是他不断地寻找自身艺术发展规律的过程。他不断地在求新、求变,但他自己一直有一条很清晰的脉络,就是对传统、对西方艺术这两个方面很好地吸收和转换。水墨对于常态化视觉经验的破坏,显然成为张卫介入现实、制造新异感知的途径与方法。

功夫Ⅲ之1 245×122cm纸本水墨 2013

功夫Ⅲ之3 245×122cm纸本水墨 2013

作品局部

江湖之1  纸本水墨 200x180CM 2011

江湖之2  纸本水墨  2011

向莫兰迪致敬之6 纸本水墨 66x44CM 2014  张卫

向莫兰迪致敬之11 纸本水墨 33x44CM 2015张卫

学术主持 尚辉

  学术主持尚辉评价说,张卫作品的那种新异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像中国古典诗词中用典这样对于一些经典符号的转借与再生。当然,他在转借挪用那些图像符号的同时,也因水墨的介入与破坏所形成的新异感知而获得了东方文化神韵的再造与神秘寓意的楔入。在此,水墨意蕴,笔法骨力,色墨渗化,这些传统笔墨语言成为他的画作在当代语境中植入中国文化历史气息的重要修辞方式。因而,这些水墨的介入与破坏也便具备了一层文化的深蕴。这种追求一种老旧的、破损的、奇幻的、神秘的新异感,是他在当代时尚与浮华的城市文化表层中坚守的一种矜持而虚幻的审美态度,也是他的水墨图像一直在建构与破坏中形成的某种富有触摸感的一种文化感知。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18日。

嘉宾  郎永淳

展览现场






 
关键词: 感知新异 张卫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