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OCAT建筑新展:关于“格物工作营”成果的集体呈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彭菲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OCAT上海馆新年首展“格物展览现场

  3月12日下午,OCAT上海馆新年首展“格物”正式启幕,展览由建筑师、学者冯路担任策划,以建筑模型、装置、影像、图像和文字等语言形式,展示丁垚、窦平平、冯江、冯路、郭屹民、李兴钢、鲁安东、唐克扬、张斌、张利、周凌的作品。

OCAT上海馆张培力

  对于OCAT上海馆举办第二个建筑展览,执行馆长张培力说:“建筑方面的研究和展示,是OCAT上海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建筑在当今社会文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对介入社会,改变社会的层面要比当代艺术更广泛,影响比当代艺术更加深远。每一次举办建筑展对我们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策展人冯路

  展览名“格物”出自《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本次展览呈现建筑学理论和设计工作室“格物工作营”的成果。“格物工作营”由建筑师鲁安东、冯路、窦平平所召集,成立于2015年7月。该工作营以南京老城南的花露岗地段为场地,展开了一场关于建筑学理论和设计的田野调查。工作营所面对的是一块伴随城市历史变迁的场地,带有荒原、明代城墙、清代园林、墓葬、寺庙、近代工厂、人防工程、学校和民居。参与工作营的十一位人员,由建筑师、艺术家、学者组成,他们生于1968-1978年,在建筑历史、理论、实践、批评等领域具有代表性。 

 

“格物”展览现场

  展览由窦平平的作品开始,所有作品展示在两大展厅中。鲁安东作品《云墙》从传统园林中的空间方式出发,评判基于物和基于地点的空间原型,提出新的空间概念“云墙”。云墙有以下特点:它不由物体构成、也不包含地点;它的形式是浮现、弥漫,然后消失的过程;它能够吸引周边并与它们混成;云强空间因同化而变成片段等。

  冯路的《半透明性》是指由半透明的现象,所内含的身体体验和空间结构。作品涉及的“半透明”包括界面的半透明性和结构的半透明性。冯路认为,半透明性在格物工作营的工作室概念,也是工作方法。工作营的基地是当代中国城市空间的一种典型。场地上有四种城市空间元素非常突出,它们是城墙、园林、厂房和民宅。

“格物”展览现场 李兴钢作品《瞬间桃花源》

  李兴钢的作品《瞬间桃花源》是《胜景几何》的延续,他用调研的方式获得与场地相关的历史和空间中的坡屋顶建筑类型,聚焦“房”和“山”的设计属性。张利作品《嬉戏》是一个互动的黑色隧道,观众走入隧道后会在狭长的黑色空间中与周围的一切发生反馈,而这一切会显示在隧道外部的两部显示屏上。

展览现场 张斌作品《隐于市》

展览现场 后方黑色作品为张利作品《嬉戏》

  张斌作品《隐于市》则通过合理配置资源、适当增加密度,对城市中心尚未开发的闲置零星土地或废弃老旧街区进行填空式的改造。唐克扬的《物-我》以12根展场内的柱子呈现创作者的思维过程,它们对应着12个吸引人的点。当观者孤立地看每柱子,柱子的8个面的颜色似乎没有必然联系,但以特点的空间视角观察时,它与场地形成色谱上的相同、渐变或补色关系。

  丁垚的《空间考古学》从场地的空间、凤凰台、和愚园窗空三个维度,消除二元对立论,形成《空间考古学》的基本模式。周凌《山水图考》试图考证各个历史事件和遗迹的准确空间位置,参照文献、历史地图和明清时期测绘地图、航拍图来恢复历史片段。冯江第一次探访场地时已临近子夜,在清风、虫鸣中,一片被收割的麦田,令他陷入思考,完成《梯子:物|物外》。

展览现场 郭屹民《考现》

  郭屹民的《考现》则用镜面迷宫式的路径,呈现人与民居之间的关系,画面中的每个人物和对白,映射着生活中的某一人群,这些故事串联起生活细节,也反映个体的精神世界。

  据悉,展览持续至5月15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