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央美开幕 温情呈现“至爱之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耀杰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3月4日下午4时,“至爱之塑&rdquo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3月4日下午4时,“至爱之塑”——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继去年中国美术馆呈现之后的又一次展示。

  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著名教授,二人的人生和爱情是中国美术界的一段佳话,两位先生身后无嗣,根据他们生前的意愿,全部生平遗物和作品捐赠给了中央美术学院,保存在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对于这些珍贵的作品和资料倍加珍重。经过近十年全面的整理,终于将几百件作品和几千件文献资料进行了分类、登记、拍照和修复,挖掘了大量的珍贵作品和史料。为了纪念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的艺术成就和至爱人生,基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藏品,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馆共同策划本次展览,并计划将二位先生的雕塑作品全部翻制铸铜,捐赠中国美术馆收藏,此项目已入选文化部“2015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开幕式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开幕式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开幕式王临乙、王合内义女,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致辞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曹庆晖教授和王伟副教授担当策展人,策展团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将纷杂的文献和作品进行学术梳理,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紧张筹备,才将展览成型。此次展览回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补充了更为丰富的文献、教学资料和雕塑作品,使学院师生和观众能够更为入的感受到浓浓的美院精神和传统。

开幕式王临乙、王合内学生著名雕塑家盛杨致辞

开幕式现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吕品昌致辞

开幕式现场

  关于展览意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在开幕式中讲到:“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中,有许多先贤创造了非凡的艺术业绩,也留下了动人的人生故事。王临乙、王合内两位先生相识于法国,结缘于雕塑,因爱国情怀回到战火纷飞的中国,从意气风发走到耄耋白头,一生相濡以沫、鹣鲽情深,他们相遇、相知和相守的经历,既是中法艺术联姻与结合的象征,也是充满着爱情与创造的传奇。在他们二人的作品中,无不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怀和对自然生命的深切关爱,为新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次展览不管是对学院的教育还是青年一代都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王临乙、王合内义女,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在讲到两位先生时表示:“这是我对他们的回忆,也是关于生活的回忆,这就是人生,曲曲折折,我们要正视生活、坚强面对生活,坚持、发展我们热爱的美术和教育事业”。著名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学生盛杨在谈到时讲到:“王临乙先生是全身心的把自己所有的智慧都运用在教学中,当创作和教学有矛盾的时候,他是舍弃了创作,而把心都放到教育上,他认为扶植第二代、第三代、后辈是他的责任”,他希望学院的老师们向王临乙先生学习,不仅要做艺术家,而且要做教育家,把学生教好。

活动现场王临乙、王合内义女,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在观看作品

活动现场王临乙先生学生著名雕塑家盛杨在老师照片前留影

活动现场王临乙先生学生著名雕塑家曹春生(中)与策展人王伟(右)在观看作品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观众在观看作品

  此次展览分为丰碑、身影、造像三部分,第一部分“丰碑”首先呈现的即是1953-1955年王临乙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卅运动》的相关作品文献。王临乙在几十年的教学中,时常向学生们提到“大体”二字,对于作品整体性的把握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五卅运动》浮雕的创作中,王临乙生动的表现出了工人队伍严肃紧张的气氛和沉重有力的步伐,充分体现出了他在雕塑创作中对整体极强的把控驾驭能力。《五卅运动》的创作可谓是王临乙雕塑生涯中纪念性雕塑的一个里程碑,展览由这件气势雄浑的作品进入,进而展开对王临乙王合内夫妇艺术生涯的叙述和讨论。

活动现场呈现的作品

活动现场呈现的作品

活动现场呈现的作品

活动现场呈现的作品

活动现场呈现的作品

 活动现场呈现的作品

活动现场呈现的作品

  左侧21号展厅通过各类照片、文献、作品,呈现了王临乙王合内20世纪50年代以前二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二人相识相爱的过程。在此部分中,分几个小单元从不同角度还原了这对伉俪的早期经历。如“高山流水”这一小单元便是以王临乙在徐悲鸿辅导下所做的色彩写生以及徐悲鸿赠与王临乙的题字为主体,辅以二人交往的各类照片和文献,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到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王临乙王合内的遗物中还有几本拍摄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照片,这些照片都经过他们亲手整理编列成集,大多是一些风景人物照。

活动现场呈现的照片文献

活动现场呈现的照片文献

活动现场呈现的照片文献

活动现场呈现的照片文献

  第三部分,即20号厅,集中呈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后王临乙王合内的雕塑创作。王临乙在对人物众多的纪念性雕塑创作中对于整体有着很好的把握及驾驭能力,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五卅运动》浮雕中。创作于1951年的《民族大团结》和1958年的《东北少数民族工农业生产》等作品中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王合内十分喜爱各种小动物,她的动物雕塑也成为其雕塑艺术的一大特色。在《豹》(1979)这样的作品中,她吸取了秦汉动物雕塑的野性美和雄伟气势,从“避邪”等传统形象中获取灵感,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性之美在王合内的雕塑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这样的融合不是生硬的,不是矫揉造作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王合内的作品中得到了平衡。

  关于艺术家

  王临乙先生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学画,在受到徐悲鸿先生的赏识之后于1931年赴法留学,从此握起刻刀,成为我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之一。王临乙、王合内这对伉俪因雕塑而结缘,王合内这位法兰西女子放弃自己的一切追随爱人来到彼时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中国。在半个多世纪的相伴相守中,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与坎坷,没有名利,没有子女,甚至没有多少平静的日子,但他们仍然对彼此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在漫长岁月中,除了彼此,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的还有雕塑。一位早期留法,毕生探索着现代雕塑这一西方艺术形式在中国的生发;一位来自法国,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在这片曾经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土地。他们的艺术创作经历是独特的,他们对艺术的热爱是挚诚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