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回归并激活昆明艺术生态 《护城河的颜色》新书发布会暨“回到昆明”艺术论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裴刚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嘉宾合影聂荣庆(左)、张晓刚(中)、朱哲琴(右)在80年代张晓刚的油画《聂荣庆肖像》前合影张晓刚(右二)、朱哲琴(左二)与朋友们合影张晓刚(

嘉宾合影

聂荣庆(左)、张晓刚(中)、朱哲琴(右)在80年代张晓刚的油画《聂荣庆肖像》前合影

张晓刚(右二)、朱哲琴(左二)与朋友们合影

张晓刚(左三)、栗宪庭(右二)与朋友们合影

自左向右:叶永青、吕澎、朱哲琴、张晓刚、、聂荣庆、栗宪庭与朋友们合影

   《护城河的颜色》新书发布会暨“回到昆明”艺术论坛

  (雅昌艺术网讯 裴刚)2016年2月24日下午16:00—22:00之间在昆明大象艺术中心的艺术活动——《护城河的颜色》这本书发布以及这次盛况空前的座谈,被在场的昆明艺术家认为“将会是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聚会”。由朱哲琴、杨丽萍、张杨、封新城、方力钧、吕澎、栗宪庭联合推荐,聂荣庆著《护城河的颜色》新书发布会暨“回到昆明”艺术论坛现场常驻昆明艺术家和由昆明出发的著名当代艺术家,以及与昆明艺术生态发生种种关联的昆明市政府官员、美协官员、艺术文青云集。即便是从下午开始一直到深夜才结束的超常时段,大多数人们依然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活动的最后。此次发布会、论坛由大象艺术中心、高地艺术联合主办。活动特邀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吕澎;艺术家姚钟华、张晓刚、叶永青、潘德海、唐志冈、曾晓峰、毛杰、刘涌、马云、孙国娟、张夏平、孙式范、胡晓钢、曾浩、李季;传媒人孙冕、封新城,音乐人朱哲琴,作家唐颖,艺术家张献,导演张扬与摄影师肖全出席。

聂荣庆著《护城河的颜色》

聂荣庆

  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先生、云南省文联主席黄玲女士、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幼和先生、昆明市副市长杨皕女士、昆明市政协汪主席及五华区各位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

  雅昌艺术网在专访书作者聂荣庆这本书的特点时,他说:“这本书不是以艺术史的写作方式,而是带着我和朋友们所经验的岁月温度的。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和叶帅(艺术家叶永青)聊的时候,谈到一个艺术家的传奇,是由他的艺术成就和生活当中八卦组成的,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历史。”

  2008年聂荣庆在布拉格听毛旭辉说一位熟悉的艺术家离世了,让他意识到身边亲近的人也已经开始慢慢离开了。在写书的过程中张晓刚告诉他叶永青的同班同学马祥生突然离世了,所以深感时间紧迫。不仅是记忆在逐渐的消退,而且身边的人也开始离世,“所以就有了这个想法,赶快写这本书,当然写的过程中比较周折,需要跟他们一起共同回忆、整理等等,还有别的工作要做,所以这个过程也比较长,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在写这本书。”

1985年7月    叶永青与聂荣庆在重庆朝天门码头

 1986年2月    张晓刚、叶永青、法比恩、聂荣庆在西双版纳

  因为聂荣庆这本《护城河的颜色》的书,让游走全国的现当代知名艺术家回归昆明,重温八十年代昆明艺术史的珍贵片段。“回到昆明”艺术论坛聚焦昆明文化的流失现状,搅动昆明文化留存的世纪思考。他说:“虽然经历岁月他并不明亮,但这条河的颜色是丰富多彩。”叶帅(叶永青)对这条护城河的颜色描述其实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一条老地方的河不能流向大海的方向,八十年代就真成了一潭死水——护城河的颜色是流动的颜色!”

  这本书的书名中所称“护城河”就是流经昆明的——盘龙江,因为两岸有着很多异国情调的建筑,所以当时他们也把这条河称为“塞纳河”。“想象之中的塞纳河只是他们艺术理想中的一个圣地,同时也是他们向往西方文化情结的一个精神寄放之处。他们就这样自由自在地任由自己思想天马行空,在盘龙江边上抬着大碗米线,眼睛看着黄墙红瓦绿窗的法式建筑,心里已经恍然在巴黎塞纳河边徜徉。张晓刚的宿舍就在盘龙江边,自然就成为了‘左岸’。”艺术批评家吕澎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清晰地描述了,这条河对昆明艺术家群体的影响。

  本书追溯至昆明1980年代,当西方思潮涌入,异国文化与本土传统冲撞最为激烈的时期。聂荣庆作为亲历者,记录了那群漫步于“塞纳河畔”的青年,如何以丰沛的想象力与思考力,赋予其创作无限光彩,以至当下艺术市场的投资“井喷”。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