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海图呈现古元大展 “走向自由”的艺术精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倩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走向自由——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开幕式现场北京画院

“走向自由——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开幕式现场

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层展厅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6月29日,“走向自由——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从延安走来的艺术家古元先生自1939年至1994年半个多世纪艺术生涯中的重要版画、水彩作品,以以古元先生追求艺术自由的精神为内在逻辑,以基本的时间顺序为外部线索,汇集古元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地速写、晚年的水彩写生以及暮年的藏书票等作品,全面地梳理、回顾古元先生的艺术人生与艺术成就。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古元美术馆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将持续至7月28日。同时,此次展览亦是北京画院美术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中的第38个展览,也是今年推出的首个重点项目。

  由于时代和环境的特殊性,在以往的美术史认知中,在提到古元时难免会贴上“革命”、“版画”等标签,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于艺术家内在精神与艺术本体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此次展览主办方则希望能够去除对艺术家固有的标签化认知,力求呈现出一位更加真实的古元。

一层展厅入口处的古元介绍

入口处展出的《走向自由》系列版画作品

 

《走向自由》之一:简直不能留下一粒谷种 《走向自由》又名《自由在苦难中成长》  16cm×14cm 1939年 黑白木刻

《走向自由》之二:他到上海找出路 14*11.8cm 1939年 黑白木刻

《走向自由》连环画之四:生活重压 不减雇农 14.1cm×13cm 1939年 黑白木刻

《走向自由》连环画之十六:自由的曙光闪耀在苦难者的脸上 14.4cm×11.8cm 1939年 黑白木刻(有研究者认为,这套作品的最后一张作品就是古元先生所刻的自己的肖像,也象征着自身的经历和感慨)

  自由的曙光闪耀在苦难者的脸上

  “走向自由”是古元先生走上艺术道路之后创作的第一套木刻连环画,主人公的原型是护送古元自西安奔赴延安的一位八路军战士,讲述的是出身雇农的“他”饱受地主压榨、资本家剥削、日寇侵略等悲惨的遭遇之后,参加抗日军队蜕变成一名革命战士的故事,虽然这套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仍受西方版画的影响,但在创作主题上却隐藏着古元亲身的经历与思想蜕变的过程。

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层正厅

在一层展厅内,此次展览在展陈设计上用黄色基调和圆形拱门的方式重塑了延安时期的窑洞,并在两个塑造出的“窑洞”内展出了古元当时的作品和有关创作的元素

“窑洞”内展出的古元的窗花设计

窗花(5) 13cm*13.5cm 1943年

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 37.5cm*27cm 1943年 套色版画

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 37.5*27cm 1943年 黑白木刻

 

《圣经时代过去了》(又名《延安鲁艺校园》) 古元 12.2*7.3cm 1939年 黑白木刻

古元的老师力群所作的黑白木刻版画《延安“鲁艺”校景》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老照片

  古元出生于广东沿海地区的一个巴拿马归侨之家,自幼接受的是“和气致祥百忍成金处世端资退让,厚德载福惟善为宝持身贵养谦光”的良好家学,青年时期的古元出于内心中对自由的理解和向往,只身奔赴千里之外的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他用木刻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部队和敌后民众朴实的战斗与生活;在烽火年代中他凭借对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的崇高信仰,以木刻为武器,用一幅幅版画去鼓舞广大民众实现抗日救亡的理想。如果说人生需要一个态度,艺术需要一种精神的话,那么“走向自由”无疑是对古元先生艺术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主厅内正式拉开展览线索,展出三件1939年学习过程中的作品

播种 14.5cm×11cm 1939年 黑白木刻

铡草 13cm×10.3cm  1940年    黑白木刻

 一层展厅

区政府办公室    13.5cm×10.5cm         1943年      黑白木刻

哥哥的假期(一)9.5cm×13cm 1942年    黑白木刻

哥哥的假期(二) 14.3cm×17.8cm 1942年 黑白木刻

离婚诉(一)11.7cm×13.2cm 1940年 黑白木刻

离婚诉(二)9.5cm×11.5cm 1943年 黑白木刻

  昂着头迈着坚实的步子前进

  抗日战争结束后,古元离开延安到了北京,在人生历程和艺术道路上也同时都在经历着改变。美术史上能够看到他创作于这一时期的《焚毁旧地契》、《人桥》等作品都已成为经典,这源于古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艺术提炼。他曾说“风格是随时代、环境和其他外来因素和主观感受而变迁的。”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古元不但创作了大量反映新中国社会建设的作品,如《鞍钢之修复》等,还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普通工人、农民和市民的普通生活上。

 

从一层通往二层展厅的楼梯间,策划团队精心设计的标志

从一层通往二层展厅的楼梯间,策划团队精心设计的标志

  在面对这个得之不易的全新世界时,古元用自己的艺术捍卫着心中的和平与自由。抗美援朝开始后,古元和许多艺术家一起参加战地写生,亲赴战场第一线去慰问、采风、收集创作素材,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真实的生活。此次展览中,主办方还特意挑选了古元在朝鲜战场的速写作品进行展出。

二层展厅

二层展厅入口处古元的经历与简介

二层展厅以古元晚年桂林写生的照片作为开启

上世纪40年代后期版画作品

上世纪40年代后期版画作品

 发新土地证      23cm×17cm      1947年      黑白木刻

发新土地证(局部)

人桥 20cm×36cm 1948年 套色版画(小学课本中的配图)

抗美援朝开始之后,古元创作了一批抗美援朝题材的速写作品《喝足了再拼》 28cm×38cm 1952年 速写

行军遇雨借宿此农户 28cm×38cm 1952年 速写

  心中自有一片安静土

  早在少年时期,古元就非常喜欢水彩画,只不过限于战争时期物质条件的艰苦,他不得不中断对于水彩画的尝试。从1953年开始,古元重新拾起了少年时期的水彩画笔,一幅幅精彩的水彩作品开始逐渐出现。古元的水彩画以各地写生的风景以及普通人民生活的场景居多,他正是通过这种主题色彩不明显的画种去寻求艺术自由的一种诗性表达,去寻求自我内心中的一片安静土。“我喜欢到大自然和人民的生活中寻求意境,通过淋漓的水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意,力求情景交融给人以健康的、美的感受……”可以说,古元的水彩充分发挥了色彩与水分结合时的各种晕染与不断变化,营造出一种安静、朴实的画面意境,他的画风正如他的为人一样清新淡雅、朴实无华。

二层展厅主要展出战争结束之后,古元到了北京之后所开启的新风格。展厅以《玉带桥》版画作为整个背景。

玉带桥 28cm×32cm 1962年 套色版画

  古元对自然有着敏锐的观察,对现实生活充满了深情的热爱。他追求艺术的自由,将艺术的“美”与“真”作为毕生追求的人生信条。在他的艺术里,观众可以感受到一位艺术家的真诚与纯粹。

古元的水彩画创作

静静的玉渊潭 38.5cm×52.5cm 1979年 水彩

街景之二 保加利亚写生 24cm×33cm 1961年 水彩

春风吹过玉门关 40cm×55cm 1990年代 水彩

晚年的古元几次回老家之后看到了故乡的巨大变化,创作了一批关于家乡广东的作品,以寄托思乡之情。《家乡的大榕树》 38.5×55cm 1992年 水彩 古元美术馆藏

《渔女献珠》 43×55cm 1993年 水彩 古元美术馆藏

《古城门外》1953年 水彩(古元的水彩创作从1953年开始多起来)

《鸭声帆影》 1977年

《初春》黑白木刻 玉渊潭系列

《骆驼赞》1982年 黑白木刻

《西出阳关》 水彩 1994年

  古元简历

  古元,字帝源,1919年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2年作品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1987年获得卢森堡大公授予的皇冠勋章。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