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冷光源——2016中国合肥首届装置艺术展”启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黄洁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月23日,“冷光源——2016中国合肥首届装置艺术展”于安徽合肥金大地1912街区启幕,作为一个当代艺术氛围并不浓厚的二线城市,合肥能够举办单纯的装置艺术展实属不易,此次展览命名为“冷光源”,其含义为展览中既包括“光源型”的艺术家,又强调装置艺术的冷凝,而参展作品则从室内展厅蔓延至室外街区。寒冬,昨日的积雪已然结冰,但光照之处,皆是冰雪融化的痕迹,冷光源幽深的照射在安徽当代艺术的寒冰,这朵顺纬度漫游而下的北极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毫无疑问的,清晰的,由艺术家们的手中,裂开了安徽当代艺术的坚冰。

展览海报

  此次活动由安徽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办,共展出16位艺术家的近20件装置作品。金大地集团副总裁杨梵,金大地1912总经理董文杰,安徽当代艺术中心主任、策展人祝凤鸣,展览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吴震寰,展览执行策展人方帆,参展艺术家张羽,肖鲁,张方白,蔡锦,杨重光,陈宇飞,黄震,岂志刚,魏志成,以及众多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媒体等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金大地1912总经理董文杰作为出品方代表致辞,他提到了近来天气寒冷与展览主题之间不谋而合的巧遇,随后他介绍了金大地在推动和参与当代艺术方面所做的构想和努力,并希望使之更进一步,他说道:“安徽当代艺术的声音比较薄弱,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先锋者,能够走在最前面,能够通过我们的力量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也让当代艺术更多的通过商业平台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去。”

金大地1912总经理董文杰

  策展人祝凤鸣在致辞中对参展艺术家、出品方和执行团队一并表示感谢后,他谈到,此次展览是安徽历史的第一个装置艺术展,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单纯的装置艺术展,他简单回顾和介绍了装置艺术的发展历程,并解释了本次展览的诸多“光源”性含义,如艺术家的光源型、此次展览对于合肥的光源性、布展的标杆意义及光源性等,对“冷”字,他的解释是装置艺术的冷凝,以及其对社会的质疑和批判带有冷静的态度。“‘仿佛北极边上的,某朵小小的北极花……顺着纬度漫游而下’,此刻,这朵幽冷之花,意味深长的到达这里,势必对百花产生影响。亲爱的观众朋友,愿此次展览像寒冬的韵事,也像某个老式的奇迹剧,让我们保存这陌生、特殊的亮光,保存着,借此烛照我们目前的现实,寻求心中飘渺回荡的幽深远方。”

 策展人祝凤鸣

  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吴震寰的致辞简短而风趣,主要是表达了感谢,包括对策展人、出品方及团队,以及由他邀请的北京艺术家等,并在致辞的最后祝愿展览成功。

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吴震寰

  参展艺术家张羽在代表北京艺术家的发言中谈到,自己是第三次来安徽,前两次都是80年代,当时只有20多岁的他,去了黄山、徽州还有泾县,考察了宣纸、徽墨、徽砚的制造,他说道:“陪伴自己的宣纸、笔墨砚,都和安徽有关系,可能这一生都会和安徽难以分开。这个展览很特别,不仅仅是合肥的首次,装置艺术的单独展览在国内都很罕见,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参展艺术家张羽

  安徽的参展艺术家代表杨重光在玩笑话中谈到了艺术家要少说,多画,最后他问到:“你们吃过了吗?”现场一片回答“吃过了”,他又问道:“下面的作品吃了吗?一定要吃他们的作品,否则就等于没来。”这句庄重的俏皮话既是开幕式致辞的结尾,也是观者深入欣赏作品的开始。

参展艺术家杨重光

  开幕式最后由董文杰、祝凤鸣、吴震寰、张羽、肖鲁、张方白、蔡锦、杨重光、陈宇飞、黄震共同为“冷光源——2016中国合肥装置艺术展”剪彩。

开幕式剪彩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3日。

开幕式现场

  附参展艺术家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栗宪庭、陈庆庆、张羽、肖鲁、孟禄丁、王华祥、蔡锦、张方白、吴震寰、史金淞、尹朝阳、杨重光、陈宇飞、黄震、岂志刚、魏志成

开幕式现场

  策展人祝凤鸣谈展览

  这个展览我们实际上也谈了一年时间,金大地1912的董文杰总经理他一直对当代艺术比较有兴趣,最初决定想做装置艺术展的时候,我其实没有策展经验,但是他看到我之前做的其他活动,觉得比较别致,所以我们也有了信心来做这件事。1912属于金大地集团公司,他们的大地美术馆一直在做活动,尤其梁克刚馆长来了以后,做了很多重要的展览,包括青年雕塑展,80展,杨重光老师的个展等等,这些展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金大地的美学准备是很好的。

展览外场海报

参展作品

  合肥的当代艺术不活跃,是城市的性质决定的。合肥跟北上广深,包括成都相比较还是弱了些,在当代艺术里还是个洼地。就国家的文化而言,安徽传统文化积淀极深,但是当代表达严重缺失,视觉艺术中除了水墨、油画,还需要一些国际化的前卫语言。而这些国际化的前卫语言必须跟整个世界,跟二战以后要同步。二战以后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还有影像艺术等是主导形式。当然我对油画、雕塑,对其他架上艺术是尊重的,在各个国家都有架上艺术的杰出代表性艺术家,但也不得不承认,前面提到的主导艺术形式更具前卫性。

展览现场

  安徽省以前在合肥举办过2到3次当代艺术展,艺术家群体主要来自安徽省内,形式也比较多,甚至有实验水墨、油画,当然也有行为、装置。我觉得也很好,他们对艺术的普及和民众基础的营造都是有作用的,并且是功不可没的,它至少是零中有一,为艺术的前卫性和先锋性构成了一个基础,我在他们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件更小更单纯的事情做而已,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安徽这个地方当代艺术氛围不够,但是现在越来越好,也在变化,比如说这次活动也是一个拐点,全国性的重要艺术家云集合肥,以装置艺术这种特别的、单纯的、也算前卫的艺术形式来呈现。

展览现场

  我个人做事比较喜欢清晰,可能声音不大,但是表达必须要清晰,这是我自己的坚守。做一个单一的装置艺术展是需要胆略的,单纯的装置艺术展在中国并不多,2013年北京有个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除此之外鲜有耳闻。其他现当代展览会包含一部分装置艺术,但这与装置艺术展并不相同。如此著名的艺术家,在合肥这样一个二线城市做装置艺术展确实是有难度的,但有了前面的这些准备和铺垫,这个活动是可以和需要做的。

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作品及艺术家漫谈

栗宪庭《中国梦》

栗宪庭《中国梦》

栗宪庭《中国梦》

陈庆庆《樱》

  张羽:我一直以来这几年的艺术创作都在消解意义,因为我们过去在强调意义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关乎着和社会的关系,或者意识形态的关系,大家可能会从这个角度上去谈意义,对艺术来讲,艺术不是政治的宣传工具,但是艺术又有教育人启发人的一面,当然启发人的一面并不在于意义本身,而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思考。

  我做这个作品,它叫《上水》,所谓的上水就是把水倒到碗里这样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天生活都经历过的动作,我们每天喝水都会把水从壶里倒到杯子里头去,它就是一个日常的经验。我们有时候会说,日常经验有什么意义?可能我们谁都回答不上来有什么意义。因为你要活着,你要喝水,你要吃饭,这就是日常的经验。

张羽《上水·20160123:祁门红茶》

  我们今天的当代艺术为什么要从日常经验里头去进行转换来进行艺术表达呢,因为我们艺术史整个的逻辑,它的方法论几乎就是两种。一种是中国绘画史给你的方法,这个方法实际上我们所有画中国画的画家都在用,大家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画家又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是风格,但是语言是一样的。另一条线索就是西方艺术史,西方艺术史的方法论和中国绘画是完全不同的,它有诸多的方法,比如说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它既是语言,又是方法,又是风格,所以西方艺术史的逻辑是语言的建构史,而中国绘画史是风格史。

张羽《上水·20160123:祁门红茶》

  我们今天每一个艺术家都希望创造自己的语言,只有创造了有自己的语言,或者有自己的语法的时候,才能称为是一个艺术家,否则就是用别人的方法。中国三十年以来的现当代艺术家基本都是用西方的方法,把别人东西拿来直接拼接。我希望是在这两者之间找我自己的语言和语法,艺术史的逻辑它给了你一个方法论,所以我必须要避开艺术史的方法论,中西艺术的方法论我都不会用,最后我的选择是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经验中寻找我的转换方法,但是这个转换需要有一个文化的基础,需要有一个文化的背景,比如说茶水,喝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你在启用媒介的时候,宣纸也是文化。我用的是水,中国的文化就是一个水的文化,西方的文化是石头的文化,所以中国的哲学是跟水相关的哲学,包括老子的上善若水等等,我们所有在历史中的文化线索全都跟水有关系,到了西方,到了埃及,到了希腊全部都是石头,所以我认为西方是石头的文化,中国是水的文化,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水上多下功夫。

张羽《上水·20160123:祁门红茶》

  中国画实际上就应该是和水相关的一个东西,但是在中国绘画史中没有人研究水的问题,几乎两千年的历史,一直到今天那么多画家都在研究笔墨。实际上没有水,笔跟墨是没有支撑的,核心的问题是水,水是万物之本,是生命之源,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水,我在用水表达,实际上我在说的就是生命。其实我们简单的说,这就是喝茶的一个方式,但是实际上它是生命的阐释,是生命的诞生。

  茶水倒进去,水溢出来,溢在宣纸上,在宣纸上有了新的发生,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生命的诞生,碗里的水它在若干的时间,在空气当中蒸发掉了,水没了,也可以理解为死亡,实际上水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哲学过程,它就是一个生死过程,或者是一个循环过程,水蒸发了,再下来,再还于大地,实际我的作品一个是创造我的方法论和语言方式,另一个就是和自然的关系,和生命的关系,和我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或者水墨的文化。实际上它和水墨有关系,但又不是在说水墨,它说的是作品。

  说到水墨的时候,我们所有说的水墨,实际上都没有说水墨,而说的是水墨画,因为历史给你的水墨就是水墨画,但是从张羽这里开始告诉人们,水墨不等于水墨画,水墨画是拿着毛笔在宣纸上涂写,我是用水和墨,是一个物质属性,或者说我今天没有了墨,只有水,但是水在宣纸上的变化和水墨在上面的变化没有本质的区别,我用水墨它流下来的是水墨的痕迹,我用的是茶,流下来的是茶的痕迹。

  其实我说的是生命本来或者说自然本来的关系,这个作品的呈现是这一杯茶水,又不是这一杯茶水,这杯茶水要和宣纸发生关系,这个空间是潮湿还是干燥,对这杯茶水流下来的痕迹影响是不同的,实际上它跟周围的环境全部发生了关系,所以我的作品既是空间作品,也是行为作品,也是装置作品,它还是一个时间和过程,我的作品实际上是一个总体艺术的概念,或者说超越了西方的总体艺术。

张羽《上水·20160123:祁门红茶》

  很多作品都只是在创作一个“有”,这是一个西方的方式,但我的作品不是有,它是“无”,它也是“有”,我的作品是在有无互换的关系当中,一开始它只是碗,我们把水倒进去,我们看到了水,这是有,但是水一定会蒸发掉,水没了,可是水没了,有留在宣纸上的痕迹,水变成了另外一种方式,在另外一个载体上留下了它的痕迹,它通过有而创造了无,又通过了无而创作了有,这才是中国的文化,这才是中国的语言。

张羽《上水·20160123:祁门红茶》

  肖鲁:这件作品是2009年的一个作品,我这两年主要还是做行为,装置作品并不是很多,策展人找到我说需要装置作品的时候,他们选中了这一件,2009年的时候是89现代艺术大展的20年回顾,所以可能在那个气氛做的作品中有种对当年的回望。来到合肥之后我还是挺吃惊的,因为这次装置展选的作品,还有规模重视度还是挺强的,这次装置展可能是安徽当代艺术一个新的契机。

肖鲁《子弹》

孟禄丁《两把椅子》

王华祥《开合地系列7》

王华祥《开合地系列7》

蔡锦《美人蕉》

蔡锦《美人蕉》

蔡锦《美人蕉》

蔡锦《美人蕉》

蔡锦《美人蕉》

  张方白:这个展览虽然是在合肥,但是一个全国性的展览,有些作品还是第一次露面,而且是很有代表性的装置作品。

张方白《塔》未实施

  我这件作品是前几天我在北京做了一个展览,画了倒塌的塔,是塔的系列的继续。这次我用了装置,用实物砌了一个几乎是跟原塔一样大的塔。我是把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残景,一个塔,一个古建筑,一条古街道,我把它搬上去;现实生活中,中国现在面临着到处都是拆的残景,我也把它搬上去,当然理解是大家的,因为你可以从社会学去理解,也可以从文化,或者从宗教信仰去理解,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对大家有触动,而这个触动就是我的初衷。

张方白《塔》实施中

  在安徽这种传统文化浓厚的地方做这个尝试更有意思,这件作品放在这里更有针对性,每天大家看到的都是古塔、古建筑,这种略微有些暴力的行为产生在这里,有种针对性和刺激感。

张方白《塔》实施后的残砖

吴震寰《空象论》

吴震寰《空象论》

吴震寰《空象论》

史金淞《松园》

尹朝阳《恶棍》

尹朝阳《无题》、《恶棍》

  杨重光:我参加的展览不多,也会蛮谨慎的参加一些活动,不是自己的东西多重要,而是我觉得我更多的时间希望留给自己画画,很多东西是沽名钓誉,我也不能说我完全超脱,但我会选择一些对我重要的展览。另外我觉得我的作品还没到最好的状态,我觉得我还在等待这个时刻,更好的我的作品状态的到来。但是我有时候也很害怕,我觉得绘画确实需要一种灵光,一种时间,就像一种恩赐一样,那种时间到来,但我有时候也在怀疑是否那个时间能够到来。有的时候我觉得外面活动接触多了会有磨损或者影响那个神圣的,或者神秘的时刻来到,我有时候会觉得我非常寂寞无聊,甚至有的时候我也害怕这种生活,像病态一样,但常在这种生活里面我会找到一些绘画的感觉。某些时候你感觉你的生活很丰富,有很多活动或者很多人来往,好像从外面来看你这个人蛮好的,但是恰恰这样的时候,绘画的感觉却没有了,非常奇怪,而有时候人很不顺心的时候,很糟糕的时候,却会在绘画中有其他补偿,所以说上帝是非常公平的,这很奇怪。

杨重光《世上的光》

杨重光《世上的光》

  陈宇飞:2015年8月12日,天津塘沽发生爆炸事件,这一天也是我的生日,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却在我的个体生命意识中掀起了涟漪。作为作品的材料——集装箱正是从塘沽的爆炸现场中寻觅而来。

陈宇飞《恍如抵达》

  当下,人的流动和物的流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和上升势头,诸如“高铁”、“快递”、“物流”、“网购”、“外卖”、“滴滴快车”、“顺风车”等等词语不断涌出、频发。强大、快捷的运送系统使人或物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移动、降落。仿佛目的地也是动态的,长久的栖息和停顿是稀少的。

陈宇飞《恍如抵达》

  集装箱有这样几个属性:落点不固定,容器,可移动,可抵达。在集装箱上切割出拖着拉杆箱快步疾走的人的连续剪影,人形是飘落的碎片或是绷带缠身、以及闪动的发光,使之构成了一个“恍如抵达”的幻像。

陈宇飞《恍如抵达》  摄影/陈宇飞

  这次的装置艺术展无疑让本地的艺术表达实现了专业化和高水准,缩小了与文化发达地区的差距,因为学术主持来自北京,有大比例的艺术家来自北京。而判断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想象力、创造力、活力和包容度,艺术表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数。

  合肥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本地有很强劲的自发艺术生产力,并引入国内国际的高水平艺术进来,这是提升本地艺术生态发展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艺术作品需要观众和时间的检验,它需要去感受和体验,看它是否能启发观者的思维和打动观者的心灵。最后只要能达到共识和目标一致,无论是政府或是企业与艺术的合作都会起到推进作用。这次活动的意义也表明了企业对艺术的真诚和尊重,以上是安徽当代艺术正在和能够发展的几个角度。

陈宇飞《恍如抵达》  摄影/陈宇飞

黄震《悬浮》

黄震《悬浮》

岂志刚《关于整个世界的小说》

岂志刚《关于整个世界的小说》

魏志成《演春》  摄影/魏志成

魏志成《演春》   摄影/魏志成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