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具像雕塑进入当代的探索”——王少军艺术展“态”艺术研讨会全记录(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熊晓翊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1月5日,王少军艺术展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举办。研讨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主持,参

  1月5日,王少军艺术展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举办。研讨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主持,参加研讨会的嘉宾包括:盛扬,徐里,曾成钢,苏新平,殷双喜,孙振华,朝戈,张路江,曹庆晖,吴宏亮,王华祥,刘礼宾,孙伟,西川,刘国璋等多位艺术家及理论家。

  主持人殷双喜:各位先生、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一个业内的聚会,大家在一起就少军的展览和艺术有一个交流,希望大家就他的艺术为例,看看我们国家的雕塑教学、雕塑教育和当代的雕塑创作可以敞开座谈,我们先请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书记处书记、秘书徐里书记说一下。

  徐里:实际上今天来的目的更多的是来代表中国美协对少军先生的作品展览的开幕包括今天的研讨会表示祝贺,来了以后看到了美院这么多前辈、先生还有从全国各地专程赶来的我们的评论家、雕塑家感觉到中央美院、感觉到少军先生的展览确实魅力无穷,吸引了大家来共同参与到你的展览当中。中国美协一直以来都对美术家尤其是优秀的、杰出的美术家做具体服务工作,盛扬先生在中央美院做领导的时候,也还兼任着美协的雕塑艺委会的主任,带领着雕塑界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美协里面有两位雕塑的副主席,曾成钢副主席还有吴为山,所以雕塑在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雕塑的发展应该说在各个艺术委员会、各个画种、品种来看,创作的队伍和创作表现的艺术形式应该说在各个画种当中是最庞大、最健全的,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到现代、当代的各种语言的表达的方式,应该说雕塑是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社会上影响非常大。少军能在政务、校务这么繁忙的情况下,举行规模如此之大的300多件的作品展览,可见少军在做好学院工作的同时,对雕塑、对学术包括对绘画的创造力、生命力,在这一次彰显在我们和美术界的面前,说明他的艺术的生命力和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对艺术创作的一种演变。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写实的表现手法到当下对雕塑新语言的表现形式的探索,以及对当代社会现代生活的个人的思考,在这些新的作品当中都有很多很好的尝试,无论是《角儿》还是《趣儿》,我看了以后都觉得很有意思,不仅超越了自己表现的惯有的手法,更加轻松、更加放松地跟生活、跟自己的追求理想走得更加地紧密了。所以我觉得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力确实在于他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发展,不断对人的一种贡献。这在少军的身上体现得非常突出,艺术的发展在于创作,这是他的生命力。所以,今天如果说要从研讨会的角度来讲,我现在还谈不上形成一个和完整的表述,盛先生作为大专家要留在后面再说,所以我更不敢班门弄斧了,因为来的都是雕塑界的前辈和专家,所以我还是如我第一句话所说,主要是代表美协,代表美协对您的展览隆重的开幕、成功的举办,包括今天的研讨会的进行表示最衷心、最热烈的祝贺,也祝愿这一次的展览跟研讨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殷双喜:谢谢徐里,下面我们请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雕塑协会的会长、清华大学副院长、曾成钢先生发言。曾先生曾经长期执掌中国美院雕塑系,后来又作为清华美院雕塑系的院长,跟中央美院雕塑创作教学的理念是异曲同工的,他会有很好的比较的视角,请成钢发言。

  曾成钢:少军的开幕式没有来,因为我也在外地,盛先生表示歉意其实我也是同样的,那天很多的事情挤在一块,其实虽然没有来可是心系在这儿,我不断地翻他的微信,而且微信里面看到了大家的一些感受,也发了照片和图片在哪里,我觉得我对少军有另一方面的了解,因为我们对少军很熟,他早期的创作和现在的创作是两种状态,他这个“态”,包括他的“三部曲“非常有意思,一个叫事、一个叫角、一个叫趣,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先是创作,最后是建树自己的风格,再回到艺术的本质这两个字,我也老是在想艺术究竟是什么?艺术这两个字必须是跟生活所有假东西有所不一样的,而且是一个艺术家在这儿亲身经历很独特的语言去表现这个世界,而且艺跟术这两个词,我说有艺必有术,术很简单就是技术、艺术、礼术,艺是你的想法和创意,或者是一个表现、对形式和语言、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往往是有艺没术,或者是有术没艺。什么叫境界?以后艺跟术达到一定的高度,一定深度的时候才会有境界。所谓的境界就是艺最高的标准,可以看到少军这个展览规模之大,而且设计的有他写实的头像,还有趣,而且我觉得少军能把这些东西始终贯穿自己作为雕塑艺术家的理解,始终地进入状态而变得那么自如和轻松,那么自然、那么优雅、那么沉静,也使我想起少军去新疆那一年,我心里就很纠结,他去那,离开北京他做一些什么呢?但是我觉得他回来,我看到他这边的水彩和雕塑继续的发展,而且他这个角,就是少军第一件作品,人家说做得像我我说这件作品我收藏了,我说过这句话,也因为这件作品在清华大学100年的时候,点将把这个作品放大了。我说这件作品非常有意思,而且我觉得因为少军在这一个体系生长的,我们接受的都是西洋的体系,这种写实主义的,而且他非常自然地转化到他今天跟我们整个文人、中国的审美的形态有关的,也是我一直在提倡的传统雕塑的艺术现代语言的转化,我觉得这条道路我称之为第三条道路,而且今天从老先生到今天有一批人在实现、在追求、在做事情,而且做得很有成果。少军这些作品使我又一次感受到一个佐证,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是能走出自己的面貌的,能让世界刮目相看,我觉得在今天的艺术形态下,我觉得在整个的历史的交叉、平衡、交错,就是这件作品,他说像我,我没有那么筛,但很有趣。我觉得今天我们所谓的后现代(是什么)?整个历史轴线的发展是纵横的,有的时候是交叉的,有时候是周边在打转,因为我觉得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所谓雕塑的现代是模仿了西方的传统,它的写实主义到了中国,西方的现代绘画也好是写着中国的意像,或者是把焦点变成了平面,这是非常有意思。所以后现代我想是把什么东西都融合在一起。

  作为中国的艺术家应该回到自己的原则,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才是我们有生命力的东西,否则的话永远是邯郸学步。因为在世界的框架下,有人说我们的东西都是拷贝西方的,给我们这么一个定义,我们有时候不知道很多的版本出自哪里,如果我们建立自己的语言,我想我们是应该有信心的,所以说少军这个展览虽然非常短,但我们很熟悉,他的水彩画我觉得画得太有意思了,而且我觉得他这个八年在新疆没有白呆,带回来那么多沉甸甸的东西,使我感到非常钦佩。而且我觉得他也是我们的一个榜样、一种启示,回去以后我再仔细地解读。补充一点,因为我们雕塑学会最近的活动比较多,而且也办过很多的展览,每年都要在全世界选择作品,但其他作品没有什么问题,包括想法、制作、对雕塑本身材料的运用都没有问题,现在出问题在哪儿?写实,具像的人物出问题了,做不了了,全不是那个事,那么我想在我们的美院——中央美院,包括各大美术学院对写实这一块、具像这一块如何理解?我认为写实只有一种,但它有两种形态,西方有西方的写实,中国有中国的写实。我们中国的写实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难道不是一种具像吗?是具像,写实完全是按照那种写实的方法去做的,我们还有一句话说“画山是山、画山不是山,画山还是山”,也许我们这个写实、这个具像“画山还是山”,西方那个“画山是山”,中间那段是完全抽象的——“画山不是山”,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所以说我觉得这个具像在我们的院校里面必须坚持,两个方向,一个中国传统、一个西方的传统,谢谢!

  殷双喜:我们请中央美院的副院长苏新平教授说两句。

  苏新平:其实我跟大家都一样,开幕式的时候没有参加,所以我在这里代表我个人祝贺少军的艺术展览的成功举办,以及今天研讨会的举办。我跟少军其实很近的,我们同在造型学院,我负责教学,他是书记,今天又在一起,都在院里面工作了,在举办这个展览之前,其实我们聊过一次。因为他要做这个展览,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我毕竟是搞实践的有一点难度,但同在艺术的范畴里面讲本身就是相通的,没有什么太多的障碍。为什么我要跟他有一个谈话呢?因为对少军早期不是那么太了解,虽然我们人接触很多,但作品了解得不多,比如说他大作品背后的这批小的作品或者是作为一个日常性的动作的东西,我还真是不知道,所以他给一些画册的时候还是有一点吃惊,我说文字还是可以写的,跟他聊突然了解到,因为在我的理解中,人和作品一定是一致的才可以接受,否则的话我不是那么太接受,不管你是多么有名、多么传统,当代或者是现代,如果是人物作品两张皮我是不太认可的。少军艺术语言独特性的呈现是有背后的支撑的,这个支撑就在于他从小生活的环境,这个特别地重要,因为他的父亲在文化局,母亲是在博物馆工作,所以他从小就能接触到很多出土的文物或者是民间的东西。而且还能接触到国内非常知名的民间艺人和雕塑家,我听了以后非常佩服和羡慕。因为这个东西从小的滋养,让他养成了很多的审美的、心理的、人文的东西,他心里面带有人文的气息。

  说到这儿我看到开头的几句话,这个世界非常多元化,但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外部的世界一个是内心的世界,他始终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循环,这也是促进和造成他未来的作品的走向和面貌。之后他在中央美院奠定了意识和技能,以及中央美院给予的很扎实的基本功,这是每个美院人都会得到的,而且在其他地方无法实现的能力或者是知识。他学到了东西以后,早期的作品可能做一些项目或者是做一些雕塑,可能还是带有学习的成份,但后来逐步又回到了自我的状态里,因为说实话他是相对来说是比其他人生活要封闭得多,我日常接触到他这个能人感觉到这未必是坏事,反而在这个内心里不断地在摸索或者在不断地追问、尝试实验,实现他今天的样式、风格或者是语言特点。我在这个作品里看到了小的实物以后感触还是非常深的,其实是特别核心的东西,特别能体现你个人的语言特点或者是特征的方式和方法的这些东西,凝聚了很多完全是个人的因素,因为艺术家能够在艺术界或者是在世界立足基本的判断,有没有个人语言的独特性的方式和方法,或者是独特性的东西,这个是成立的,无论是传统的、民间的个人的心性糅合在一起的语言的东西,这个我特别地认可,少军也做到了。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关键词: 王少军 研讨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