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AMNUA国际影像论坛暨展映开幕:还原亚洲影像的真实生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5年12月17日,首届AMNUA国际影像论坛暨特别展映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本次论坛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和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共同主办,特别邀请了16位来自各国家和地区著名影像研究者与策展人共同策划,分为12个主题和场次,涵盖83部影像作品的放映。主题为“亚洲视野”,旨在以影像艺术的方式展示亚洲艺术生态与社会生活现实,以及在全球化和媒体时代中的亚洲影像艺术现状,题材涉及涉及计算机美学、再生电影、影像文化、地域历史、媒体交互等各方位的话题。

  本次活动嘉宾包括:李振华(苏黎世 北京)、刘旭光(北京)、胡介鸣(上海)、吴俊辉(台北)、坂井滋和(东京)、曹恺(南京) 、芬雷(杭州)、郭小慧(吉隆坡)、管怀宾(杭州)、高世强(杭州)、José Drummond(澳门)、李幸俊(首尔)、刘倩懿(东京)、刘永晧(台北) 盛瑨(南京)、文晶莹(香港)、沈朝方(杭州)。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承志致辞

  在开幕式上,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承志教授指出,此次活动对于促进国际同行间的交流创造了良好平台,也对南京艺术学院的同学老师们提供了一次展示创作的良好机遇。影像艺术的创作及研究,是现代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对于影像艺术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身处怎样的时代背景,对于强化南京艺术学院传媒专业的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王方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王方指出,传媒学院作为国内重要的影像教学与研究机构,正值创建十周年之际,亦已产生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影像艺术家与学者。此次影像论坛要持续举办,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旭光致辞

  本次论坛嘉宾代表刘旭光表示,今年是国内影像艺术特别活跃的一年,充分体现了跨世纪以来,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形式在不断渗透到教学与生活中。如何在数字化的今天建立新的美学体系,是在座的各位老师、艺术家和同学们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共同携手,迎接挑战。

总策展人郑闻致辞

  本次论坛主策展人郑闻说,让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十多位专家齐聚一堂绝非易事。“亚洲视野”是一个比较大的学术和生态概念,策展团队并不过分地限制这个主题,更多地是把权力全部交给每一个单元的联合策展人,让他们用最为得心应手的方式对自己的专题进行发挥。

  郑闻此前还向雅昌艺术网记者表示,今年,AMNUA国际影像论坛选择亚洲是希望先立足于本土进行思考,明天有望做一个北欧的影像论坛。郑闻指出,影像论坛所谓的国际性并不指单纯把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结合到一起,并非拿外国的作品展映就体现国际性,再多的不同国籍艺术家参展也只能体现生态一个切面,国际性是站在全球的角度,阐释并讨论人类生存面对的共同话题。

  开幕首日,首先展映了坂井滋和所策展的日本单元、吴俊辉所策展的的台湾单元、文晶莹女士策展的香港单元,综合体现了三个地区的不同影响艺术面貌。

  日本单元:探索中的计算机美学,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散步

坂井滋和(右)与刘茜懿讲解日本单元

  来自早稻田大学的坂井滋和从1981年器创作了无数的C.G原画。“将无形变为有形”是坂井多年来创作中坚持的最重要的一点。他坚信,科学与技术已然主导着当今社会,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两项因不常见而变得难以理解,然而用C.G原画这一手法能够使科学与技术更加视觉化从而帮助普通群众更好地了解。

  坂井滋和在接受雅昌艺术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佛教、农耕文化是影响亚洲影像的两大关键因素,也是区别于西方当代影像最重要的两大关键词,很多亚洲作品所隐喻、映射的问题都是这两个关键词的延展。

  记者在现场观看了解到,当代的日本影像技术更加偏重于对新科技的运用,在声光电的组合中交织出新的视觉感受,例如《水莲》、《生命之光》、《禅》都是偏唯美系的;另一方面,日本的实验影像艺术家对于日本青年生存面貌的也有反映。日本在一跃成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后,当代青年处于一种无聊、无所事事,毫无存在价值感的真空状态,以至于苦闷和彷徨。作品《她的蘑菇由我来吃》借助于类似传统日本动漫的彩色背景,配以公园内一天所录制的各种声音,片中的青年主人公头戴潜水器似的面罩,隐喻着人性的陌生和疏离感,以荒诞不羁的结尾来阐释观念。另外,《调频者》更带有波普艺术特点,以说唱形式和快速变化的简笔画人脸结构来反映日本青年工薪族所面对的生存疲惫感,以及对生活状态的自嘲。

《生命之光》

《她的蘑菇由我来吃》

《禅》

  展映也体现了日本式的工匠精神,为了把草丛的缓慢变化和昆虫爬行的相对快速的动作结合到一个时间轴上,日本艺术家花了30年的时间研究风吹草动的轨迹和昆虫爬行的规律性,再进行技术层面的结合,其耐心和艺术态度令所有艺术家叹为观止。

  此外,日本单元还展示了旅日艺术家刘茜懿的作品,在她的作品《天籁》中,古代文明和当下发展中的都市文化再撞击,感受到哲学的混沌,并且开始冥想籁之声的当代形态。刘茜懿向雅昌艺术网记者表示,这是一件压抑状态下产生的作品,是对当时心态和意识的把握,她更关注日常性和本性,而不关注视觉的华丽。

  台湾单元:搭五点十分到梦乡——台湾的再生电影

吴俊辉讲解台湾单元

  吴俊辉所策展的台湾单元主要展示了台湾的再生电影,所谓再生电影即是利用类似于绘画和装置艺术中拼贴的手段,在已有的拍摄素材上进行嫁接、剪切、重叠、反复等等一系列再创作,使作品以非线性叙述方式生成新的图像,此所谓“再生”,吴俊辉用了一个浪漫的名字叫:“搭五点十分到梦乡”。

  据记者观察,本次台湾单元所展出的作品带有虚无主义色彩,题材包括同性恋色情、后工业时期的人类危机、肉体与灵魂意识,风格偏于灰暗和压抑,充满了瞬间冲击和妖媚电噪之感。

再生电影《解密外讯》

再生电影《解密外讯》

再生电影《解密外讯》

再生电影《身体显像》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师马晓翔在和记者交流时认为,台湾单元的实验影像作品之“生猛”似乎超越了自己的想象,这种印象似乎与人们一贯认知的台湾文艺“清新”、“传统”的口味存在很大差距。马晓翔认为,再生电影在中国大陆处于高潮之后的落寂状态,因为其语言手段停留在胶片时代,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显得不再前卫。同时,再生电影的语言的本体所适合表达的主题是二战后至千禧年以前的虚无、存在主义、荒诞主义,这在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其存在意义有待进一步论证。

  吴俊辉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台湾当代的再生电影更反映的是内心化的个人情绪,和纪录片以社会学、集体叙事的表现力是有所区别的。再生电影也是小众群体的实验艺术。吴俊辉认为,在当下,再生电影也面临着新问题,例如胶卷时代的落幕;台湾新一代艺术家运用交卷转化成数位,如何进行转化;对自体作品的再创作;突破艺术词汇等。

  香港单元:个人vs介入公众的表达

文晶莹讲解香港单元

  作为香港亚洲实验录像节总监,策展人文晶莹的作品多从探索自我开始,反省建制和挑战既定概念,精于转化物料来表达独特的讯息。香港单元主要反映了香港艺术、文化政策、女性问题及社会介入式艺术。作品从城市的景观和众生相反映观点。

  “香港更多地关注于社会现实。”文晶莹谈道:“香港有着殖民时期的烙印,中国文化的根性缺失,普通香港人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史都知之甚少。加上香港的贫富分化、消费主义滥觞等问题,香港的社会现实问题纷繁复杂。人性在这一环境中显示出的无常和非理性,城市的病态成为艺术家所思考和创作的题材。

《隐城·悬浮半空》

《九龙百哀图》

《九龙百哀图》

《九龙百哀图》

  郑闻认为,中国大陆80后年轻人的成长是深受香港电影和歌曲的影响的,很多经典电影和老歌成为集体记忆。然而香港电影和歌曲80、90年代的黄金时代过后,辉煌一去不返,现在则处于一种学术上难以界定的状态,这种状态和意识形态、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是否有一定的关联,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本单元中也有对历史问题的反思,例如文晶莹本人的作品《一人一心》,作品在片头通过拍摄动态的剪纸的手工妆花和小女孩的剪影来叙述女性的青春和美好,配以轻松的音乐,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段美好的文艺片。然而下一幕却残忍地撕碎了小女孩形象的剪纸,美好瞬间不复存在,紧接着,镜头切换到日军侵华时期的慰安所,无数亚洲女性被绑缚、被凌辱,画面进入了对慰安妇的血泪控诉,镜头快速切换,一方面是日本当代右翼政客的无耻言论,一方面是许多孩子画的红心,儿童稚拙的绘画更能触动人内心敏感脆弱的一面,以此强烈的视觉反差既反映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涉及对女性权益的保护。

  本次AMNUA国际影像论坛暨特别展映展将持续四天,中国大陆、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作品单元即将陆续上映。据郑闻介绍,最后一天即20日下午,主办方还会邀请多位学术主持和联合策展人进行一次对谈,同时将为一批艺术家颁发奖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