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法门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德建身心疗法之内养功_少林-疗法-丹田-气功-



核心提示:一、练内养功的目的德建禅师所修炼的功夫是少林传统功夫,而他所编制的内养功主要是教导我们练气、养气和行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心境平静自在。这套养生功主要是练柔劲和内气,练至身体血气回圈,经络畅通,从而达到身心健康,血气旺盛。练内养功有三大目的:(1)修禅;(2)强身健体;(3)学习禅医。1、修禅禅机即气机,从基础上我们了解到为什么要从练武中学习修禅。由于少林的传统功夫是气功,主要是练习“以意导气,以气引力,以力催形,以形养神,以神见性”。

原题:德建身心疗法之内养功
词频:丹田,呼吸,少林,修炼,气功,静坐,功法,额叶,疗法,传统,脑部,身体,血气,武学,活跃,养生


一、练内养功的目的
  
  德建禅师所修炼的功夫是少林传统功夫,而他所编制的内养功主要是教导我们练气、养气和行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心境平静自在。这套养生功主要是练柔劲和内气,练至身体血气回圈,经络畅通,从而达到身心健康,血气旺盛。
  练内养功有三大目的:(1)修禅;(2)强身健体;(3)学习禅医。
  
  1、修禅
  禅机即气机,从基础上我们了解到为什么要从练武中学习修禅。由于少林的传统功夫是气功,主要是练习“以意导气,以气引力,以力催形,以形养神,以神见性”。从练气逐步明心见性,是少林禅武的主要基础,亦是天人合一修身的方法。在修炼期间,专注到手、眼、身、法、步,而达到万念俱空的境界,犹如静坐禅一样的原理,所以学习养生功、内养功同样是修禅的法门。
  行性法师曾解释,这种修炼方法就称为“行意禅”,目的是利用禅武修练个人心性品德,而达到超越自己的境界。行性法师说道,在修炼期间,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最艰难的是修炼自己的心性、降服自己的心魔,控制自己。通过练武,我们慢慢可以控制自己的手、眼、身、意,然后控制自己的意志,再运用自己的意志引导内气,最后利用内气引导气力,久而久之,就可以慢慢养成控制自己的本能,亦是修炼少林传统功法“禅武”的精粹。
  若要练到意气合一,就必须修禅,因为只有心静如水,古井无波,忘我无我,才能做到意气合一,进入禅的境界,从而达到无上功法。这也是禅与武不能分开的原因,亦是德建法师所传授少林功法的特点,就是要求锻炼者要注意修心性、修菩萨心、光明心、淡泊心。只要修好心性,方能做到古井无波,意气合一,意到气到,达到“禅武合一”的境界。
  
  2、强身健体
  有好的心境而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也是不足够的,身体强健才能办事,才能慈悲济世,甚至修炼自己。内养功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要血气畅旺,五脏六腑都健康,其主旨是养气、利气、行气。
  人的丹田之气就是“元气”,所以要养丹田之气,当丹田之气足够,全身经络血气就会运行畅顺,这也是很重要的养生治病的原理。虽然许多修炼者都明白丹田的重要,坊间亦有形形色色的方法教人气沉丹田,或者锻炼丹田之气,但德建法师所教的功法则有所不同,主旨在于自然地以意行气。所谓自然,是指不着意地引导丹田之气,这方法较安全简单,非常值得推广及研究。初学的时候是培养丹田之气,往较高境界时,则培养丹田之气跟自然之气贯通,行气入膜,气在体内畅通无阻,敛于内,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为何“气”对人体健康那么重要?无论中医抑或气功的理论,都认为血气生于气,气足则力强,有血气就有力。因此,要有气力,要有足够的血运行,就先要练气养气,这也是最重要的关键。
  
  3、禅医
  禅医的发展,是历代少林僧人从打坐练功当中,慢慢体察到人体经络以及五脏六腑的运行和现象,然后逐步归纳为一门独特的医学理论,所以,练习少林传统功法和气功,对人体内脏和经络慢慢就会有一种体会。这也是学习禅医不可忽略的步骤,亦为学习禅医奠定基础。
  
  二、练功时注意事项
  
  1、注意自然
  上文已提及,禅就是自然。内养功是禅医,是禅武,所以一定要讲求自然。呼吸的时候要自然,引导要自然,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不可以有半点拘谨或紧张。做的时候要身心放松,处于自然状态。
  
  2、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练内功需要很长时间,绝不能急进,练一两天就算了。只要持之以恒,终有一天会成功。操之过急就不能心平气和,这也是练禅武的大忌。
  
  3、需要有恒心
  练功就好像吃饭一样,每天都要练习。练得内功难,失去功夫易。练好一套功夫往往要经年累月,只要荒废一年半载,功力就失。所以练功一定要有恒心,每日持之以恒,对身体一定有莫大好处。无论对个人修养抑或明心见性,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4、需配合饮食
  饮食无节制,过量食荤、食葱、食辣,会对修炼少林内养功非常不利,因此,要锻炼少林的身心疗法,一定要注意饮食。
  
  5、注意调身、调心及调息
  (1)调身:在练功法的时候,要注重姿势。不论是行功、站功、坐功或卧功,务必要求姿势自然舒适,不可紧张,但也不可松散,自然舒泰的姿势,才可使内气容易运行。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点观念,想象一条胶水管,如果它是盘根错节,水便不可以顺畅地流动。尽管加力在前端打水,水也难以顺流。若把所有缠结放开,水便自然顺流不用费力。把身体放松,就如把胶管的结解开,内气自然顺利运行。
  (2)调心:调心是指控制自己的思想,初学者一般在练功时会有杂乱的思想,首先要学会放松思想。当杂念起的时候,不要紧张地消除它,只静心地观察并让它消失,或者可将意念集中于观察丹田或其他部位,一心一意,静心专注。久而久之的练习,可使心境平静,如古井无波。
  (3)调息:调息是指调节呼吸,可分为“自然”及“自为”两种调息法。自然的呼吸是观察呼吸平缓地出入,入时观察丹田,出时观察鼻子。古代的气功修炼法也称之为“文火”。这种呼吸法可使全身放松,继而使大脑放松。“自为”呼吸就是用意运气,吸气时鼓肚凹腰,呼气时提肛、合口、收腹;古代谓之“武火”锻炼,有助内气的运行速度及力度。自然及自为呼吸相辅相成,以文火温养自性,使修炼者达到虚静的境界。以武火练丹田,使丹田充满真气。
  
  三、丹田的科学研究
  
  虽然禅修在中国已有千多年的历史,推崇禅修的学者伟人历代皆是。可惜,禅修在现今社会已被很多人遗忘,也有被误认为是古老迷信的行为。这个误解可能是中国及西方研究学问手法的不同,所以禅修对个人身心健康的益处难以被主流医学认同。中国人传统做学问的手段是以长期观察及归纳心得(deductive reasoning)为主;而西方做学问的方法,主要是科学研究,以统计为实证(inductive reasoning)。我认为两种做学问的方法可以互相补足,但因为我们现有对中国禅医的认识主要基于中国传统的经验之谈,科研方面的发展比较缺乏。故此,从西方的角度去评价中国养生,便认为它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为了使禅修能更广泛地被医学应用,用科学手法去研究禅修的临床应用是必须的,所以我们于2006年运用功能磁性力共振研究刺激丹田对大脑活动的影响。这篇文章已在美国中医学杂志发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34(2),207-216,2006),以下是文章的总论:
  丹田是一个于禅修及气功修炼中十分重要的部位。“丹田”这两个字意义深远——中国古代珍贵的药物,如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种子,名为“丹”,将此丹种在田中,使它生长,所以名为丹田。修炼当中往往不离“意守丹田”;也有在练功后,将唾液送到下丹田(在肚脐下一寸三分),即是“玉液还丹”。意守及润泽丹田的原因有很多:中国医学认为下丹田是任、督、冲三奇经巢聚之处,是真气升沉的地方,而且丹田的范围包括几个重要的穴位(例如:气海、石门、关元),意守丹田如刺激这些穴位。另外,气功修炼提及丹田是藏精气的地方,所以“炼精化气”是修炼的第一步。
  中国的传统修炼及医学对丹田的描绘十分抽象,同时又带点神秘而难以使现代人明白及接受。所以,我们尝试利用现代的脑科学去了解丹田和禅修的关系。从生理学角度看丹田这个部位(例如:手、足)没有分别。现时已经有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刺激手或足的皮肤只会使大脑运动区(Motor Cor-tex)的一处活跃起来,刺激这个部分应该与刺激手或足没有分别,脑部的反应也应该是一样。相反地,如果丹田不是一个普通的皮肤点,而是一个“真气升降的中枢,精气的根源”,脑部的反应一定会有所不同。而我推论丹田是跟人脑的前额叶有莫大的关系,因为人脑的前额叶主管人类很多高智慧,例如分析力、应变力、计划能力、自我控制及情绪平衡。所以,这与禅修所期望达到“明心见性,开启般若智”的境界有着共通的地方。在2006年,我们请来十位自愿者,利用功能性磁力共振扫描测试他们脑部对刺激手及丹田的反应。结果与我的推论吻合,脑部刺激对手的反应只限于运动区,而刺激丹田的脑部反应则包括前额叶(fron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丘脑(thalamus)、脑岛(insula)和扣带回(cingulate gyrus)。所以这些资料显示丹田是非一般的皮肤点,刺激它能使大脑很多重要的部位活跃起来。这是一个用脑科学方法研究丹田的初步工作,但成果却令人十分鼓舞,推使我希望日后能研究学员于禅修前与禅修后的大脑变化。
  德建身心疗法之内养功
  
  四、功法介绍
  
  1、松肩式
  能松弛肩颈及腰脊。久坐一段时间后,做数次有助放松肩颈,使头脑清醒,有助提升工作效率。方法是将双手放在颈和肩膊的中间,再用膊头慢慢摇动双手。当熟练后,腰可微微倾前,脚跟自然地提起(图1~图4)。
  
  2、虚桩
  一如德建法师所言:“万法虚中寻”,他亦曾提及有些高僧只练虚桩,便有一身好武功。虚桩的锻炼方法很简单,只要清晨时分在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双脚平踏地面,双脚分开与肩齐,双手向上屈曲,悬放在腹前或胸前,姿势像猿猴一样,眼睛、嘴巴微微合上,力聚在双脚板,自然呼吸,静静地站立5至30分钟(图5)。
  
  3、自然丹田呼吸法
  可以站立或坐着进行。若坐在椅上练习的话,双脚踏地,很自然地坐下,将双手或单手轻按肚脐下面,眼睛微微合上,然后观想自己的呼吸。吸气时观想自己的肚,呼气的时候,则观想自己的鼻(图6)。
  
  4、自为丹田呼吸法
  同样可以站立或坐在椅上进行。将手放在下腹,即丹田的位置,呼气时自然提肛收腹,闭嘴,将气呼出,眼睛很自然地微微张开,然后身体放松,气自回丹田,鼓肚凹腰,眼睛合上(图7,图8)。
  德建身心疗法之内养功
  以上是四个最基本的功法,亦是德建法师修炼少林传统功夫接近二十年来,将之整理简化,成为适合现代人修炼的功法。
  
  五、丹田呼吸法的脑科学研究
  
  德建师父曾对我说他所修炼的丹田呼吸法可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健康及智慧。当我问他这种修炼对大脑有何好处时,他说依他十多年的自我内观及临床观察的总结,鼻子通肺又通丹田,而丹田是人体元气的聚处,能通上大脑。换言之鼻子通,大脑的功能便能提升。因此,禅武医的修炼注重呼吸时观察鼻子和丹田。他就是用这个原理医治了不少患脑部疾病(如中风、脑癌等)的人。德建师父又告诉我,他所修炼的少林内功都能开启智慧,应和脑科学有密切关系。
  
  1、功能性磁力共振实验
  于是,我在香港做了两个科学实验来求证师父十多年的心得及理论。第一个是用功能性磁力共振的实验。功能性磁力共振扫描器是一部能透视人脑的仪器,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的行为和思想跟人脑不同部位活跃的关系。为探讨德建师父所教的丹田呼吸法和脑部活跃的关系,我们用功能性磁力共振扫描器测量人脑于丹田呼吸和肺呼吸时的反应。初步结果显示,在丹田呼吸的情况下,大脑前扣带脑回(Anterior Cingulate Codex)会活跃。相反,肺呼吸的情况下却没有这个现象。近代的脑科学指出,这个脑区是主导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反应力、注意力及应变力。这个区域的异常与很多脑部疾病(例如自闭症及过动症)有关。所以,现代的脑科学对这个区域也十分重视,认为是人类高智能的控制区。因此,初步的科学研究资料与德建师傅的经验是一致。丹田呼吸可以提升脑部的活跃度而对脑功能可能有益处。所以,丹田呼吸法可提升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及集中力是一个合理的推论,但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去探讨德建师父的临床经验。
  
  2、脑电波实验
  另外一个研究是利用脑电波量度德建师父在丹田呼吸时大脑的活跃情况。我们依据美国载伟信教授(Riehard Davidson)所发现的方法用脑电资料(alpha power asymmetry(lo-gR-logL)at T3 and T4)计算大脑活跃指标。载伟信教授指出这个指标与人的集中力及正面情绪都有关系,所以提出这个指标是脑部活跃的指数。我们比较德建禅师与十四位没有修炼或初练者(控制组)在进行丹田呼吸与一般呼吸的前额叶活跃指标之转变。正数代表进行丹田呼吸时的前额叶活跃指标较平常肺呼吸提升了,负数则表示进行丹田呼吸时的指数较一般肺呼吸时降低。结果显示控制组的前额叶活跃指标的转变于统计学上的计算是变化不大,t(13)=-0.258,p>0.05。相反,德建禅师在进行丹田呼吸时的前额叶活跃指数提升了,这升幅与控制组相比是通过统计学的条件表示有显著的分别,而这分别是可靠的,t(13)=-4.573,p<0.01。这个结果显示修炼丹田呼吸可使前额叶活跃,但必须经长期练习。再者,因为前额叶控制人的计划力、创造力、自控力,所以,丹田呼吸应有利于提升脑部功能。而大脑是人类智慧的控制室,能提升大脑功能自然能提升智慧。从这个科学观点来分析,便能明白为什么修炼丹田呼吸能增进智慧。
  
  六、少林内养功与西方松弛练习的分别
  
  有几位人士都问及我本疗法中少林的内养功与西方的静坐及松弛练习有什么分别。静坐的风气蔓延世界,而越来越多数据显示静坐有助改善行为及工作效率。西方所推行的静坐方法, 以哈佛大学保斑信(Herbert Benson),最为人所熟知,他也是以科学来研究静坐的先驱。他提倡的方法包括下列几个元素:
  1、每天两次,最好早上和晚上,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双脚平踏地板。
  2、自然轻松地呼吸,眼睛可以合上,渐渐进入放松状态。
  3、重复默念一个单字或词语,这样可以帮助排除杂念,“OM”一字是一般东方冥想常用的字,但也可以选择比较合适自己的音。
  4、每次练习约15至20分钟。
  他曾解释压力大时,免疫功能会下降,心电不正常。而身心放松时,可使脑部活跃、呼吸及心跳放慢,增强免疫力,改善脑电波及内分泌。美国麻州大学的约翰卡巴先(John Kabat-Zinn)更用静坐的方法改善心脏病及其他病患者的情况。那么既然西方已有一套放松静坐方法,而且是科研实验,为什么我现在还要提倡中国的内养功法呢?这也是我常常面对的问题。
  本疗法的内养功,不但是放松的练习,而且是中国养生武学的基础。从中国的养生功(或又称气功)了解,定静或放松的练习只是养生功的入门,它的效果是正面的,是良好的。但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是一名科学家,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推进人类的知识及智慧,不断学习、研究及推广新而更有效的方法,内养功的研究就是基于科学家的本性,促进及改善中国内养功的临床应用。另外,中国的养生功法已有千多年的历史,西方人士可能因为言语及文化的障碍,很难深入了解我们武学的内涵,所以如果只跟着西方人近十至二十年所发展的静坐方法,而忽略中国本身五千年的文化,便是中国文化的倒退。相反,我们中国人应该尊重自己的文化,努力学习、研究及发展,最终把中国文化全面地、深入地介绍给全世界。所以,我身为中国人,有必要发展祖宗传下来的文化,使少林传统禅武医学得以保育及发扬。
  本疗法的内养功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静坐最大分别是讲求气机。少林武功的精髓在于内练意气神,外练手眼身,因为是基于禅学发展的武学,所以是一门独特的内家功。禅学认为“禅机”即“气机”,所以练习气功是修炼的一个方法,站桩、丹田呼吸及其他拳套练习主要都是练心及意。把心静下来,气血自然畅通。
  有一句古语:“无气莫打坐,没有麦子空推磨。”修炼内功的人一般都认同如果没有练气便静坐,就好像没有放麦子在石磨内便推磨,有损无益。但现代一般开班教静坐的人士,或是临床心理学家,又或是其他医护人士,都不一定修炼中国内功,所以只知空心静坐,不能了解修炼的精髓。虽然静坐或许使人平静下来,但过分执着打坐在某程度上也会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我认识不少有静坐习惯的人士,都有各种各类的痛症,或身体毛病。有些更面色欠佳,血气不足。有些朋友经我介绍后练习少林内养功,都有明显的改善。有一点要特别再强调:学习内养功必须动静兼修,不可空心静坐。另外,西方静坐或松弛方法都没有注重丹田这地方,而本疗法十分注重培养丹田的内气。所以自然及自为呼吸都要求观丹田,但西方的静坐只讲求腹式呼吸,可说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本疗法的内养功是少林传统武学的筑基法。讲求通过调心、调身、调呼吸而练精、气、神,达致形神相融、身心合一。练功夫时,“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而诸法合一”,意即不执着于一定的形态,在有形与无形之间,互相交融转化,动中求静,静中求动,随心而动,意随心转,禅中有拳,拳中有禅。这是少林传统禅功的要旨。如果持之以恒的锻炼,不但可以达到心平气和、心境平静,还对身体健康有良好的效果。对学生学习,对成人工作有提升效率的作用。又可以帮助年轻人、成年人及年长人士面对压力。少林武学,外练手脚身、内练精气神。讲求练心、练意、练气、并练颈、面、舌、耳、眼、口、手、足、肘、膝、肩、手、腕、指等等,务求身体灵活,精气充沛。少林的传统武学比单一禅坐精深奥妙多了!
  
  七、少林传统的内养功与现代变异后少林功夫的分别
  
  本疗法的内养功是传统少林功夫,与现代演变后的少林功夫有很大分别。依登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吕宏军先生的分析,现在的少林武学,可分为传统及现代化的武术。他说从20世纪开始,因社会的发展及变化,少林武术从传统重养生搏击变为表演性功夫。传统和现代化的少林武术主要有八点变异,包括修禅健身功能,动作速度,拳脚曲直,身体和出拳方式,动作幅度、招式及协调性。(在此我只讨论修禅健身一点,有兴趣于详尽的介绍,请看《少林禅武医正论篇》,2009年)以下是吕先生的解说:
  “传统少林功夫的精髓在于禅通武达医理明,习武是禅修、明心性的法门。所以以修心和练气为目的,如心意把、易筋经、罗汉十八手等功法动作舒缓,刚柔相济,身体协调,其作用是通过内气的调息来修炼禅定及畅通五脏六腑,从而达到明心性及身体健康。异化后的少林武术,以刚猛迅速,跳跃翻飞为主要格调。这种类同竞技体育的武术,虽然对锻炼人的筋骨有一定的益处,但由于过于迅猛刚烈,难以达到禅修明心性的目的。”
  不是所有的少林功夫都有明心性及强身健体的功效。练习少林传统功夫有以下要义:
  1、六合:练功时注意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包括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包括肩与胯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
  2、三节:人身可分为三节,手肘、腰腹及腿足为梢、中、根三节,每节又可以分为三节:(1)梢节以手、肘及肩为梢、中根三节。(2)中节以胸、心、丹田为梢、中、根三节。(3)根节以足、膝、胯为梢、中、根三节。练习功夫时以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达到“身滚动,手滚出,身进脚手随”。
  3、四梢:四梢为发、指、牙和舌。发为血梢,指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在练习内养功时,均注意四梢。头要保持中正,不偏不斜,不低不仰,要求使头顶颈及领劲,手指不弯曲却不僵直,要自然伸展。牙要微合,舌顶上腭。
  4、五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身体的五行分为内五行和外五行。内五行指心属火,心动勇气生。肝属木,肝动大火冲。脾属土,脾动大力坎。肺属金,肺动沉雷声。肾属水,肾动快如风。体外的五行指目通于肝,鼻通于肺,耳通于肾,口舌通于心,人中通于脾。
  
  八、功法的原理及分析
  
  1、自然丹田呼吸法
  曾有几位临床心理学家问我本疗法的自然丹田呼吸法与西方心理学流行的腹式呼吸是不是一样。本疗法的丹田呼吸与腹式呼吸是不一样的。虽然它们骤眼看去是相似的。腹式呼吸注重用腹部而非肺部呼吸,把吸入的气送至腹部,使呼吸变得细长。本疗法的呼吸注重培养丹田的能量,以畅通鼻及丹田的呼吸。所以练习的时候,讲求吸气时观丹田,出气时观鼻子。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只注重把 气吸进腹部(丹田)而没有关注呼气时守鼻子,气只是单方向的输入到丹田。是死守。相反,注重气人丹田,气出鼻子,气的运行变成双向的循环,气的运行便活了。
  有人问及意守丹田的问题,她听说女人不可意守丹田,对她们的身体有害。本疗法的意守不停在一个地方——丹田,却是灵活的意守——丹田、鼻子、丹田、鼻子……这与一般静坐的意守丹田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前者是死守,后者是活守。练习本疗法的丹田呼吸,要旨在于“闭目观鼻,心观丹田”,而西方的静坐只是主要将吸入的空气输到腹部,没有注重“丹田”,也没有注重“观”的意念。
  另外,本疗法要求练习者将手轻放于丹田的位置。这一点也是一般静坐松弛法没有要求的。但是,手放丹田处是一个要诀。因为手通信,手在那里,心便在那里。把手放在丹田处,即是将心放于丹田处。这样,比较容易把心境平静下来,也是练“心”的要诀。
  
  2、自为丹田呼吸法
  自为丹田呼吸与自然丹田呼吸相辅相成,可以看为文火与武火的分别。就如我们食物,要配合武火(猛火)及文火(微火)烹煮才能煮出美味的食物。培养丹田的气机也同样需要武火(自为)及文火(自然)呼吸的配合。一般西方的松弛法或静坐,只有类似自然丹田呼吸的方法而没有自为丹田呼吸的练习,所以只能达到放松的效果。虽然也对身体有好处,但效果较自然及自为呼吸两者结合逊色。
  提肛、收阴的练习方法在以往是少林寺的秘传功法,也是练习传统少林功夫的筑基法。如果持之以恒,修炼得法,是达到上乘武学的入门。但是,一般人如每日练习,是保健及辅助治疗的好方法。提肛收阴是开窍的一种修炼方法,《八脉经》也曾提及“采阳气,唯在阴窍为先”。肛门就是大便处,而阴窍处于大小二便之间,是人体中轴的下端,又称“会阴穴”或生死窍,为奇经八脉的总根,上通百会及下通涌泉。二千年的古代气功及养生学对会阴已有认识。
  现代解剖学所指的前列腺,正好是会阴的地方。现在医学已知道前列腺素主管生殖系统,消化功能,循环系统及新陈代谢,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所以,基于中国古代及西方现代的观念,一提一放地刺激阴窍,应该对身心及心理健康有很大益处,这个观念当然要留待科学研究的引证。在此,先把理论阐明,作为日后科研的基础。
  
  3、虚桩的原理
  虚桩看似简单,但也是最不简单的功法。一个简易的动作,练头、练口、练舌、练肩、练胯、练指、练腿、练心、练意、练神、练气。中国医学认为“百病皆因气不顺”,“气通则不病”。《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记述“气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果溪流畅通,水便自然地流动,不需要任何推动的力量。人体的气机也是一样,如果姿势正确,气血便可以自然畅通。但是,现代的都市人一般的坐姿、站姿和行姿都不正确,所以造成气血不通,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之一。虚桩是一个自然的站立方法,帮助身体血气运行。练习时上身放松,下肢的血气便渐渐展开,气就可以畅顺地由上往下流动,久而久之,下盘就变得稳固(所以特别适合容易跌倒的人士练习),而且俗气向下排出(放屁),身体便变得轻松舒服。练时头要保持正中,不低不仰,使头领劲。头是一身之首,头顶的百会穴更是诸穴的会集处,督任的交会处,正中安舒是练头的方法。练习虚桩时舌微顶上腭,舌根下有两个管道(金井及石泉),口中的津液就是由此而生。练习虚桩时,口中的津液自然地增加,将口中的津液慢慢吞下至丹田处叫“玉液还丹”,是练功的重要方法,因为津液化食,助消化,生肌及补气。
  
  九、气功的古今探讨
  
  曾有人问本疗法的内养功是不是气功,要解答这个问题是不容易。首先我们对“气功”这个名词没有统一的理解,众说纷纭,各门各派有自己的理论及方法,有些以武术为依据,有些以医学为著点。因为现代还缺乏共识,所以本疗法不用气功这个名词,而名为“内养功”。“内养功”的意思是武学内功(修炼内在的机能),而且以养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称为“内养功”。当然,少林传统武术以练心、练意及练气为主,练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身体内在的气机,但是,它不止于气机的培养,还注重养心、静心及精神意志的提升。
  虽然我们对气功还未有共识,但中国已有数千年修炼气功的文化是毫无疑问的。在中国,早于秦朝《吕氏春秋·尽数篇》已有气的说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之不流则气郁。”《黄帝内经》也提及:“天地合气,命之日人。”庄子说过:“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春秋战国已有练气的记载。古代的中国,气功的练习是高雅及被推崇的。古代有文官及武官,所以学习文科及武科都可以博取功名仕途,尤其在战乱动荡的时期,武才比文才还得重用,因为武术高强便可以领兵打仗抗敌卫国。另外,修炼文学的文人雅士,如果只懂文学而不懂养生武学,便过于懦弱,所以历来士人都是以“文武双全”为修炼自己的最高目标,不惜穷一生努力学习修炼气功。历史上著名人物如白居易、苏东坡、文天祥、曾国藩、岳飞、关云长、诸葛亮、华佗、扁鹊等等,都是文武全才。所以,古人对练习气功不但是十分推崇,而且倍受重视。
  可惜。现代社会不再重视气功的修炼,可能因为社会“重文轻武”,学武不再是平步青云的途径。大公司、大学都不需要武学高超的人士,相反只渴求科学、工学、文学的人才,所以人们练习气功的动力很小,一般人只在业余时间练习,当做休闲或养生保健。大部分人都对气功没有深入了解,也不一定会下苦功。又为迎合大众口味,做成课程或服务,使不少商业化的“气功”产生。例如“能开天眼”、“通大小周天”、“能打开任督二脉”等等。使“气功”蒙上很多神化的色彩及误解。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是高尚的、富内涵的、博大精深的及利于身心健康的。可惜,因为种种转变,这一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它面临着或是失传,又或是被歪曲,所以有必要重新整理、研究及规范中国的气功文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