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山水与洪凌艺术的现代性研讨会举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裴刚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研讨会嘉宾合影留念   (雅昌艺术网讯 裴刚)2015年12月3日“中国山水与洪凌艺术的现代性研讨会”有索卡艺术中心

研讨会嘉宾合影留念

   (雅昌艺术网讯 裴刚)2015年12月3日“中国山水与洪凌艺术的现代性研讨会”有索卡艺术中心举办。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与嘉宾有:哲学家陈嘉映、批评家殷双喜、批评家刘曦林、学者祝凤鸣、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马啸鸿、收藏家施俊兆、台湾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策展人张晴、索卡艺术中心董事长萧富元、艺术家洪凌以及洪凌艺术的爱好者和媒体记者。昨天,在中国美术馆圆厅举办的《天地大美——洪凌艺术回顾展》开幕。展览由中国油画协会、中央美术学院造型研究院主办。此次展览是洪凌艺术生涯40年以来首次大型个展,囊括了艺术家从早期80年代学习尝试的胡同系列,肖像系列,人体系列,故乡人系列,抽象系列直至逐步走入独立完善的山水油画系列作品,此次展览展出了31件油画作品和9幅水墨作品。

  “2015洪凌世界巡回展”的行程包括三站:第一站为洪凌的家乡北京:由张晴策展;第二站及第三站选择的是英国两家重量级美术馆,这两家美术馆的洪凌项目均是其首次举办华人艺术家的个展,而且都会东方艺术(文物)、东方思想有很深的研究。其中,第二站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美术馆,展期为明年7月14-9月24日,该项目也是作为伦敦亚非学院建校百年的重要展览活动出现,展览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马啸鸿担任策展人,并将邀请16位学者举办名为“洪凌与东方艺术之研究”的学术研讨会。第三站为爱尔兰都柏林古堡.切斯特比堤博物馆,展览从2016年10月25日开始,展期长达四个月。

艺术家洪凌在研讨会现场发言

学者祝凤鸣(右一)、批评家刘曦林(中)、艺术家洪凌(右三)在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由索卡艺术中心董事长萧富元主持,作为巡回展第二站的策展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马啸鸿首先发言,他从中国自文革以来的文化转变开始,引出洪凌对山水,对旅行的热爱,对洪凌具有山水情怀的油画风格的形成展开描述。并举出西方艺术家莫兰迪、巴尔丢斯、弗洛伊德、莫迪利阿尼在洪凌创作的各个时期的影响。在洪凌离开家乡北京的城市,转身走入皖南的山林之中形成的中国山水情怀的油画中,对照历代中国传统山水画家王原祁、盛懋、徐渭的身影在洪凌潜意识的经验营造了洪凌作品今天的面貌。

洪凌《悠悠寒谷》   布面油画 250×160cm 2014

  作为洪凌相交20多年的朋友,批评家刘曦林在评述20年来黄山艺术创作历程时,认为80年代在当代艺术风起云涌的大环境下,大家都在走向城市的时候,他却独自远离城市,是艺术家中由城市入山林的第一人。他的作品融合水墨经验和油画经验而成为“画在画布上的山水”,尤其在洪凌的创作中越向前行进,诗书学养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他的作品不容易被模仿。

从左至右: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马啸鸿、收藏家施俊兆、索卡艺术中心董事长萧富元

  哲学家陈嘉映从洪凌的生命状态讲到他的艺术创作,认为洪凌的艺术面貌离不开他的生命状态,离不开他的性情,他的爱好,他的趣味和生命经验,是完整的而不是碎片的。

洪凌《水墨之十》   70x138cm  纸本水墨   2015

  批评家殷双喜从中国画山水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洪凌油画作品的山水情怀中人与自然的二为一体。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山水的迷恋而阐述,由壮年游历而到老年因山水入内室,呈现中国人与山水之间的文化血肉的关系。从而引出洪凌作品中对山水与风景的态度,以及中国人以山水写心明志的传统脉络。

  同样与洪凌一样生活在皖南的学者祝凤鸣,认为洪凌不是在城市中吟诵长恨歌,而是在乡野谱写欢乐颂。历代山水名家对黄山的书写,有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形,弘仁得黄山之质的表述,而在他看来洪凌得黄山之情。

研讨会现场台湾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第一排右一)发言

  台湾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认为,洪凌绘画中蕴含丰富的人文性与多面向的艺术才情。尤其是他融合中国文人传统与西方绘画经验,创作出具有东方精神的油画山水。观者可以藉由画面灵动的意象,透过自身的感受,能够产生各个不同的视角来观看与解读。

洪凌20年前转身走进皖南的山林造园“洪庐”,又好游历走遍地球的南北极亚非欧大陆

  虽然,王鲁湘没有来到研讨会现场,但他带来了对洪凌艺术的“碎片”评述:“在山水中找到自己精神的庙堂。以体认的方式倾听、品读,行走在远古,也一定能够通向明天。万千重山是行走的依托,跌倒时自有大山扶将油画山水虽然也是画室里的作品,但笔墨承载的是画室以外的天地空间。有土地根脉的水分,散发出自然的芬芳,浓缩着鸿蒙能量。用心行走,心会找到一个方向。有了方向后不用计算能走多远,让行走的品质自呈现比能否到达心灵的彼岸更重要。”

从左至右:批评家殷双喜、策展人张晴在研讨会现场

  《天地大美——洪凌艺术回顾展》的策展人张晴从这次展览的布展中去看洪凌的学养,洪凌的艺术面貌,以及展览所呈现他的游历照片、水墨作品,很好地呈现了从林风眠、苏天赐等中国艺术家对中国美学与西方绘画的融合实践的清洗脉络。

  最后,艺术家洪凌讲到自己与传统的关系,讲到外公何澄一与梁启超、黄宾虹等名士的过往,畅想生命际遇于冥冥之中自己为何在20年前大家都在实践西方艺术思潮的时候转身走进山林。而带着油画画具,带着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实践的启发,进入山水文化的腹地黄山,其实是心性使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