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桂森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发言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11月30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发言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11月30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至爱之塑——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王临乙(1908-1997)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雕塑家及美术教育家,其夫人中国籍法国人王合内(1912-2000)同样身为雕塑家,在艺术生涯中也卓有建树。这对伉俪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对中国现代雕塑和现代雕塑教育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并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关于纯真感情的佳话。

  此次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合作举办这一纪念展,首次全面呈现了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毕生的创作精华及丰富的各类文献材料。展览将500余件作品及文献资料分为丰碑”、“身影”、“造像”三个部分,充分展现了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的人生及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发言

  进入展厅,第一部分“丰碑”首先呈现的即是1953-1955年王临乙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卅运动》的相关作品文献。王临乙在几十年的教学中,时常向学生们提到“大体”二字,对于作品整体性的把握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五卅运动》浮雕的创作中,王临乙生动的表现出了工人队伍严肃紧张的气氛和沉重有力的步伐,充分体现出了他在雕塑创作中对整体极强的把控驾驭能力。《五卅运动》可谓是王临乙雕塑生涯中纪念碑式雕塑的一个里程碑,展览由这件气势雄浑的作品进入,进而展开对王临乙王合内夫妇艺术生涯的叙述和讨论。

  左侧21号展厅通过各类照片、文献、作品,呈现了王临乙王合内20世纪50年代以前二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二人相识相爱的过程。王临乙1924年考入上海美专,师从李毅士。在李毅士的教导下,王临乙接受了正规的素描与油画训练,为其日后艺术道路的延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6年,王临乙于上海与徐悲鸿相识,从此结缘一生。王临乙深受徐悲鸿赏识,在徐悲鸿的帮助下,王临乙于1929年负笈海外,去往法国学习雕塑。1932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院。次年,他与法国姑娘Renee Nikel结识,并坠入爱河。1937年,这对新婚夫妇毅然回到中国,Renee Nikel自此更名为王合内。王合内初到中国,还没有来得及感受一下中国的美丽,便爆发了“七七事变”踏上了逃难之路,这样颠沛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告一段落。在这一段时期间,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变迁留存下来的作品实物虽不多,各类文献材料仍可为我们勾勒出历史的轮廓。在此部分中,分几个小单元从不同角度还原了这对伉俪的早期经历。如“高山流水”这一小单元便是以王临乙在徐悲鸿辅导下所做的色彩写生以及徐悲鸿赠与王临乙的题字为主体,辅以二人交往的各类照片和文献,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到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王临乙王合内的遗物中还有几本拍摄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照片,这些照片都经过他们亲手整理编列成集,大多是一些风景人物照。20世纪早期的摄影作品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而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又有着怎样的观看视角?这一问题在本部分中以“青春的眼光”这一单元得以呈现。在这一段时期间,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变迁留存下来的作品实物不多,但对于二人早期的艺术创作经历却有各类文献材料用以佐证。王临乙不少已佚作品还留有照片可供参考,而这一时期留存下的实物,如创作于1942年的《大禹治水》,从中便已可看出王临乙雕塑创作注重整体,将中国传统雕塑,特别是秦汉时期石雕和魏唐塑佣等的雄浑气魄加以新诠释的端倪。

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的义女常沙娜发言

  展览第三部分,即20号厅,集中呈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后王临乙王合内的雕塑创作。王临乙所作人物众多的纪念性雕塑创作对于整体有着很好的把握及驾驭能力,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五卅运动》浮雕中。创作于1951年的《民族大团结》和1958年的《东北少数民族工农业生产》等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除去纪念性雕塑,王临乙的肖像创作也始终保持着对人物整体性的把握,偶然而表面的东西被舍弃,留下的是他理智归纳后的特征。如《纱厂女工》(1956)、《女头像》(1962)这样的作品舍弃繁琐的细节而将重点放在眼、鼻、嘴的刻画却仍传达出对象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王合内十分喜爱各种小动物,她的动物雕塑也成为其雕塑艺术的一大特色。在《豹》(1979)这样的作品中,她吸取了秦汉动物雕塑的野性美和雄伟气势,从“避邪”等传统形象中获取灵感,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性之美在王合内的雕塑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这样的融合不是生硬的,不是矫揉造作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王合内的作品中得到了平衡。同时,在王合内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有着中国人民的气质,这些,都是王合内怀揣着对中国这片土地发自肺腑的热爱而竭力融入其中所得到的成果。

开幕式现场合影

  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没有子女,他们立嘱将身后之物全部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此次中国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合作举办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纪念展,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于二人艺术成果及人生经历的集中展示。中国美术馆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所收藏的王临乙王合内作品进行翻铸永久收藏,这些作品将成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近现代美术作品中的重要部分。王临乙王合内对中国雕塑事业的贡献以及这份大爱之情也将永载史册!

  吴为山馆长表示:国家捐赠与收藏展是中国美术馆为丰富国家美的宝藏、弘扬德艺双馨的著名艺术大家、大师的精神而实施的。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没有子女,他们立嘱将一切捐赠给他们工作的中央美术学院。我曾为此展专程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库房拜观两位前辈的作品,那石膏模型,泥坯留着他们的指纹,这是心的记痕。他说,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常沙娜教授的鼓励与帮助,这批珍贵的艺术品不仅得以展览于中国美术馆,还将进行翻铸为国家永久收藏。本次展览为“至爱之塑”,是王临乙,王合内最为完整,综合的大规模展览,当我们驻足于作品前,不禁对两位老人及其艺术油然而生无比的崇敬和深深地爱。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两位先生淡泊名利,苦心耕耘,将才华与生命奉献给了中国现代雕塑创作和教育事业。此次,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通力合作,筹组两位先生的作品与文献纪念展,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学术准备,结合各类文献、材料梳理出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在他们的学生盛扬、常沙娜、曹春生老师的指导下,展览以丰富的作品、手稿和影像资料构成两位先生的艺术人生与创作世界。在展览空间里,观众定能感受到中国近现代雕塑的发端源流和两位艺术家真挚的艺术情怀与卓越成就,更能感受到属于这对艺术伉俪的“至爱之塑”。

  据悉,展览将展出至12月21日结束。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关键词: 王临乙 王合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