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镶嵌”出新可能 2015深圳公共雕塑展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何妍婷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镶嵌——2015深圳公共雕塑展”嘉宾合影&ldqu

“镶嵌——2015深圳公共雕塑展”嘉宾合影

“镶嵌——2015深圳公共雕塑展”现场

常宝麟  《真空包装景观石计划》

  雅昌艺术网讯 2015年11月13日,“镶嵌——2015深圳公共雕塑展”在深圳中心公园开幕。作为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牵头、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深圳雕塑院)策划的第三届“深圳公共雕塑展”,由艺术家夏和兴担任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孙振华担任学术主持,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艺术部担任执行策展团队。本次展览共展出15位青年艺术家的15件作品,涵盖雕塑、装置、纤维艺术和新媒体等形式,如空降般,散落于草坪、湖边、林中,与公园自然景观发生碰撞,生发出新的可能。这次展览的作品无疑是对公园的一次“镶嵌”,既是一种构建方式,同时也是对人造自然的再一次介入。

陆佳宜  《量身定制》

王诗荟  《气象》

中国美院纤维艺术系(应歆珣、蒋林娟、赵晓晴)  《拥抱场:温暖的镶嵌方式》

  公共雕塑展不同于一般的雕塑展览,“公共”成为重要的前提,公共的空间、公众的介入是展览最原初的使命。相较于前两届,这届展览中,作品的互动更为密切,例如来自台湾的参展艺术家陆佳宜《量身定制》,若干个透明瓶作品作品的组成元素,随意地悬挂在树木之间,每个瓶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放置着受采访者提供的物品,再结合文字信息形成展示内容,拉近作品与观者的距离,形成互动空间;深圳艺术家王诗荟的新媒体作品《气象》则通过收集公园内人们的照片、录制公园内的各种声音,结合灯光以立体马赛克的有机附着在桥的表面,将声音转为氛围音乐,配合装置的灯光变化方式形成有趣的效果;应歆绚、蒋林娟、赵晓晴三位艺术家合作的作品《拥抱场:温暖的镶嵌方式》与公园的树林所结合,肤色的弹力布把周围的树木裹在一起,形成一个场域,观众可进入这个场域中,透过艺术家设计的布洞伸出手与场外的观众拥抱……

UFO小组  《光血管IV》

卢远良  《湖边竹林》

王海同  《不以规矩,无以成公园》

  在策展人看来,“镶嵌”从物理到精神及意识形态层面,大致可分为三种:首先意指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的方法,本是一种工艺手段和构造方式其实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形态中,这种“镶嵌”也随处可见,“尤其近现代的中国,思想变革、社会转型,镶嵌的方式几乎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二,“镶嵌”一般是将异质的两种材料构筑在一起,而其作为一种审美结果,正是建立在这种材质的差异之上。异质的强行嵌入,使原本两种不相干的材料发生了关系,并拥有了新的可能。最后,镶嵌作为一种行为方式,最初的目的是装饰,或言美化,本质上讲是人类意志对自然的干预,“将这个概念推而论之,就比如中心公园的由来,我们先是对自然大刀阔斧,将一个渔村变成钢筋水泥的丛林,又在这钢筋水泥之中留下了一块人造的自然。于市民而言,这当然大有裨益,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整个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反讽呢?更不必深究的是,但凡大城市的公园,几乎都在平日门可罗雀,而一到假日又人满为患,这情形让人和自然都有些尴尬。”

陈伟才  《一方地》

张翔  《绿岛》

杨义飞  《影绰计划》

  除了中心公园的主展区,主办方在深圳中心书城举办开放性专题论坛。据悉,在展览期间的每个周末,中心公园新落成的“科普馆”将开展一系列艺术家互动工作坊。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8日。






 
关键词: 镶嵌 雕塑展 2015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